从折扇文化看明清发展在世界的变化
中国古代对世界一直是引领态势,可是到了晚清被英国船坚炮利敲开国门之后,无数中国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怎么落后世界了?其中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清朝落后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情,那么清承明制,明朝也随之被戴上了落后的帽子。但是一把小小折扇,反映出的情况与这种论点严重不符,明朝依然是引领世界的国家。
一、折扇早期
折扇在中国晋朝就有记载,它的发展历史一定受到了日本蝙蝠扇的影响。折扇在中国发展早期较为缓慢,一方面是因为折扇工艺复杂,手工业没有到达一定程度会制约它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羽扇、纨扇等含义颇深,一时间也难以取代。到了宋朝,折扇迎来了大发展。而随着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和欧洲的海上交通线,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明朝对世界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而折扇因此开始影响世界,可以认作是明朝影响世界的标志。
早期的折扇是纸折扇诸葛亮的白羽扇已经成为智慧标志二、明朝和西班牙帝国
明朝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而在大航海时代在欧洲形成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那就是西班牙帝国。大明王朝和西班牙帝国,对于折扇理解似乎有着一种共性。
明承宋制,自古就有宋明之说,明朝的折扇保留着宋朝很多传统。如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搧肩。文人的折扇是扇在胸口上,而且折扇不能全开,只能开一些,已显示自己有风度。作为武将要扇肚子,因为在中国古代武将的形象都是大胖子,扇肚子显得威武,也能突显武将莽撞的感觉。僧人和道人因为穿的衣服较厚,领口处是通风的地方,所有他们扇领口。对于说书人,折扇就是道具,可以作为大门,可以作为书纸信函,可以作为武器,总之可以作为说书人的任何工具。折扇陪着说书人的嘴在上下游动,所以说书口。役不仅仅是差役,也有下人,奴仆的意思,因为他们大多是束着手腕干活,说以袖口里经常是汗,故这些干活的人大多扇袖口。但是因为有的管家会骂带折扇的人,所以这些差异一般有小折扇,不容易看见,也方便扇折扇。媒婆地位更低一些,到了人家,媒婆一般坐半个屁股,用折扇斜着煽肩膀,这已经是媒婆的职业特征了。
扇子在戏台作用很多我们能在此看到折扇的文化特征,它不仅仅男人在用,女人也在用,它不仅高贵的人在用,市井人也在用。再加上折扇继承了折扇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比如文人用扇,女人也用扇传情,明朝的《桃花扇》更是一个传奇。所以折扇在明朝具有大众性的特征,而且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桃花扇意味着一种华丽美因为折扇在中国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这个文化特征基本在宋明之际就固定下来,所以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特征,流传到欧洲,最主要的影响对象就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商品货物,折扇因为它的性价比和文化性质迅速风靡欧洲,成为欧洲社会的抢手货。这个时期传入欧洲的折扇大多是中国折扇,风格上带有明显中国风格。但是此时折扇也反映出它的自身特点,因为折扇在中国都是士人阶层在用,而士人阶层在宋明是由科举制度选拔出,在欧洲此时还没有相应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所以折扇在欧洲传播主要在上层社会的女性中传播。又因为西班牙是天主教国家,所以欧洲折扇大多体现了符合西班牙气质的雍容华贵。
西班牙的折扇很多存留在油画上需要注意的是,西班牙除了流行折扇,也流行扇语,和中国的文胸武肚僧道领的性质差不多,而这是西班牙流行文化与欧洲其他流行文化的一个显著不同。当一个西班牙妇女打开折扇,把脸的下半部起来,这意味着她在问你:你喜欢我吗?或者她在说:我爱你。如果她一个劲地快速扇折扇,那意思是说:离开我,不然,我丈夫要叫你吃苦头。如果把折扇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意思是说:我非常想念你。类似的扇语还有很多,内涵丰富。
西班牙扇语很丰富因为西班牙影响世界的时期,正是大明王朝影响世界的时间,他们在时间上有高度的重合,所以文化上有高度重合。
三、清朝和大英帝国
清朝和世界的沟通也非常普遍。清高宗乾隆皇帝就曾让马格尔尼公爵将把折扇和26把宫扇转呈给英国的乔治三世国王。
秋官的扇子已经素雅很多清朝的世界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各种工业极为发达,在英国,体现的是折扇走入寻常人家。在法国,体现的是多种新型材料在折扇上的使用,发展出不同于今天东方折扇形制的西方折扇。而折扇的扇面也不再是西班牙时期的雍容华贵,而体现的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欣欣向荣。
英国的折扇已经充满欧洲风情明清更迭前后时期,折扇对世界的影响完全不同。明清更迭,在中国体现的是多尔衮进北京,赶走李自成等一系列事件,日本有战国时代。但是在欧洲同样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后,西班牙退出欧洲霸主的地位,将它让给了瑞典帝国。而在那之前西班牙和英格兰爆发了阿尔马达海战,西班牙已经丢掉了海上霸主地位。所以在那之后,西班牙退出了日不落帝国的位置,而英国开始蒸蒸日上,直到英荷战争之后,英国登上了日不落帝国的宝座。
在折扇的传播上,因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导致了文化的隔离。原来在西班牙流传的折扇文化,随着西班牙退出欧洲争霸舞台,留在了西班牙。而新兴的大英帝国在文化上同样自信,在传播折扇的文化上发生了重要作用,中国因素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所以清朝的折扇开始迎合欧洲的品味,此时就算出口到欧洲,也不再是中国特色,而是符合欧洲特色。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折扇在世界的传播发生了明显风格上的变化。而中国人在清朝并没有发现到折扇的这种潮流变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到今天为止,折扇的外形和内涵,中西方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