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原因是什么澎湃在

                            

原创艾尔文团长沉思的托克维尔收录于话题#时论中国27个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辅导读本中,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写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

在文中,李纪恒提到,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他提到,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需要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

从年以来,我国的生育总数和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年我国出生人口比年减少58万人,出生率为10.48%,是年以来的最低值。

我们再来看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代表了当地妇女的生育意愿。我国妇女的生育意愿总体是降低的。

年人口普查,生育率为1.22,年人口普查为1.18,人口普查还没有出来,但之前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是1.05。按照人口学家何亚福的观点,即使算上漏报和误差,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5。

唯一的生育小高峰是和,这两年出现了二孩堆积效应,这两年生育率为1.和1.47,但何亚福估计,抛出二孩堆积这一变量,这两年的生育率也就在1.1-1.2之间,他预计随着二孩堆积效应的消失,生育率为大幅回落。

在国际上,总和生育率2.1为正常更替水平,1.5为警戒线,中国已经常年居于警戒线之下,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龄化国家。

生育率如此之低,原因是什么,主要有三点:

一是结婚率大幅降低,年我国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9万对,此后便逐年减少,到年已经跌破.1万对,结婚数降低了30%。结婚率逐年降低,离婚率却从年的1.71%上升到了3.4%,其中,80后、90后极大抬高了离婚率。

考虑到我国仍是一个性观念保守的国家,非婚生子并不普遍,结婚率的降低必然会影响生育率。

二是结婚年龄的大幅推迟,根据年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中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其中男性比女性大2-3岁,其中个别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男性平均结婚年龄超过了30岁,女性超过了26岁。

晚婚意味着晚育,举一个小例子,以前结婚早,可能20岁就生育,这样年时间就生育了5代人,如今25岁生育,年只生了4代人,一旦你把时间拉长,就会发现晚婚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极大。

三是精英化抚养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家庭只想要一个,拉低了总和生育率,这种重质量轻数量的生育模式让我国人口成指数倍下滑。

年初,文汇报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展了人口调查,其中发现大部分中国人对于精英化抚养有着极大的执念,给不了孩子好生活不如不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调查中,只有14.92%的人认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有47.58%的人认为孩子质量更关键,更有9.25%的人不打算生孩子。

优生这个问题上,女性比男性更严重,女性有52.21%的人认为孩子质量更重要,而男性只有41.59%,认同多子多福的男子占21.84%,女性仅为9.58%,同时女性中不愿生孩子的比例为男性的3倍。

可以说中国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对于生育的消极态度,决定了我国少子化的国情。

至于网络批判的计划生育,其实和总和生育率没有太大关系,八九十年代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降低了适龄妇女的数量,限制了那个年代的生育总数,但对如今这个年代的生育率影响极为有限。

总和生育率反映的是当今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不是总数,计划生育降低了总数,但和目前的生育意愿没有关系,更何况中国早在年就放开了二胎,将年的生育意愿低归结为计划生育言过其实。

韩国日本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但生育率也是陷入了低迷,生育意愿低是整个东亚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于生育率低,有什么办法吗,就西方国家的经验看,主要有三点。

一是对生育进行鼓励,像俄罗斯、法国、英国都对生育多的家庭进行奖励,给予税收减免,直接补贴和福利等。

二是对非婚生子持宽容态度,如今西欧结婚率持续降低,很多人不再举行正式的婚礼,而是盛行契约婚姻和同居,契约婚姻不涉及财产分割,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离开程序极为简便,而同居更是与法律、财产等脱钩,回归了两性生活的本质。这种趋势下,会产生大量的非婚生子。

如今西欧北欧各国对非婚生子持开放态度,这样非婚姻的伴侣就不会担心孩子遭到社会的歧视,一定程度提高生育率。

三是提供良好的福利,完善入托制度和妇女产假。西欧北欧国家普遍是高福利,社会保障完善,女性不用担心生育的机会成本,更不用担心抚养成本高昂,福利保障降低了生育焦虑。

目前,瑞典挪威等国家的生育率普遍在1.8左右,其次是美国,白人生育率也达到了1.8。相比于欧美各国,东亚的生育率低到发指的程度,明显的不正常。

相比于西方,东亚三国有几个极为特殊的国情。

一是社会观念保守,无论男女皆是如此。保守的观念让非婚生子不为社会所接受,生育率和结婚率强制绑定。纵观东亚三国,随着生活成本和内卷的加剧,女权主义的盛行,结婚率逐年降低,一方面,东亚三国经济高度发达,女性女权意识已经觉醒,一方面,整个社会依然是保守价值观占主流,两相碰撞下,女性用不生育和单身的方式进行软抗,导致整个社会的慢性死亡。

二是东亚各国内卷激烈,社会保障低。这种低福利的情况让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太高,女性不得不在生育和工作之间进行选择,这在中国最为严重。我国的产假经常得不到保障,企业会因生育问题排斥女性,入托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城市女性不愿放弃工作,用单身的方式进行抵抗。

至于很多人归结的中国男性保守不愿做家务,这一点并不明显(年轻一代),更多的情况是,无论男女都经常加班,两人都没有时间带孩子。

三是对子女教育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东亚三国,尤其中国家长,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望子成龙的心态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往往会倾尽所有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会买学区房,报天价辅导班,甚至监视孩子的行为,这种拔份的心态让他们往往只会选择生一个,因为他们的钱只够培养一个精英。

现在很多中国人说生育成本高,其真实含义不是养不起孩子,而是无法负担精英化抚养,即使生育政策放开,只要这个观念依然普遍存在,生育率也不会提高。实际上,在美国,华人一直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亚裔1.6,华裔预估1.5),而美国并没有限制生育,从美籍华人的表现,我们就能推出放开生育并不能扭转形势。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教育倾家荡产)

(大火的小游戏中国式家长)

这些差异注定了西方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拿到中国不一定有用,你要问我有什么办法,我是近乎绝望的,我只能说可以试着把资源投向小城市和农村,鼓励这些地方的人生育,至于大城市,我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中日韩三国,社会结构、社会观念都太畸形了,你要么进步到西北欧的程度,彻底拥抱左派进步主义,要么大幅倒退,回归传统和乡村,东亚三国正好夹在中间,女权意识和保守价值相持不下。

当然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工业化生养和大量采用人工智能,但这两个方案的可行性目前看比彻底拥抱女权主义还要离谱。

原标题:《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原因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