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英国和荷兰搞联合海军才能对抗法国海军
光辉岁月
战争结束了。查理二世恢复了他奢侈无度的宫廷生活,任由海军纪律败坏在港口之内。威廉三世正忙于为荷兰人重建家园并恢复海外贸易,耗资巨大的主力舰队被重新解散归于各省。但是,法国海军却丝毫没有懈怠。动员起来的法国舰队战船总数艘,其中载炮40门以上的风帆战舰68艘。科尔贝尔而一方面为舰队更新着最优秀的船只,一方面为海军培养、征募着人才。他建议国王在和平时期将海军投入到对穆斯林海盗的作战上,一方面展现法国作为欧洲基督教国家领袖的地位,一方面将舰队维持在战争状态下,保持其纪律与战斗力。此后数年,法国舰队几乎成为欧洲唯一活跃的常备海军,而军官队伍也在战斗中得到来自实践的培养。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年,一场大规模的海军建设讨论会在巴黎召开。发起会议的是对海军越来越感兴趣的路易十四,大部分议程由科尔贝尔之子塞涅莱侯爵主持。大会的主要目的是集中相关各种职业的精英——包括政府人员、海军军官、数学家、工程师——为海军建设出谋划策,并将大家的经验与知识应用于战舰设计、制度管理上。会议持续了三个月,路易十四多次到场旁听。作战经验丰富而好辩的迪凯纳与平民出身、被科尔贝尔提拔上来的海军工程师伯纳德·雷诺·德埃里克盖雷(BernardRenaud’Elicagaray)成为了大会的焦点。雷诺·德埃里克盖雷设计了一种精巧的削木机器,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让国王极感兴趣。会议结束后,路易十四与塞涅莱、迪凯纳与图尔维尔一起让海军工程师将他的神奇机器制造出来,结果发现它过于精密的结构故障频频,国王大笑而去。
▲伯纳德·雷诺·德埃里克盖雷所著《船舶操纵理论》
到了年,法国海军具有正规战舰总计艘,其中战舰艘,最大的一级战舰12艘。这支舰队总兵力近四万,其中高级军官人。在地中海上,还有三十艘大桨战舰,兵力约三千。在北非的黎波里,迪凯纳与众多将领们正奋力驱逐骚扰地中海贸易的穆斯林海盗。路易十四对这支舰队以及它取得的成就欣喜不已,决心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他的光辉。这一次,他的目光放在了北非海盗的老巢,千年古城阿尔及尔。年,一支强大的舰队——集结了东方舰队与西方舰队中最优秀的战舰,来到阿尔及尔港外。这支舰队的总司令是老迈的迪凯纳——他已经70多岁了。在这次行动中,一种全新的舰艇出现在大海之上。年,雷诺·德埃里克盖雷首次将可发射榴弹的重型臼炮装载于小型舰艇之上,发明了臼炮艇。这是榴弹在海军中第一次出现。在阿尔及尔城码外,5艘每艘装载2门重炮的臼炮艇开始以45度仰角向城内抛射炮弹。随之,迪凯纳令舰队抵近射击,将港口要塞以及港中所有船只摧毁。阿尔及尔一片火海,无数古老的建筑在炮火中坍塌,而这样的场景在两年后再次重现。终于,穆斯林投降了,他们赔偿巨款并释放了所有基督徒奴隶。
▲年,法国海军对阿尔及尔进行了轰炸。
然而就在此时,政治的阴谋聚集在这支舰队的缔造者的头顶。大权在握的科尔贝尔忽然被国王所疏远,似乎在一瞬间失宠。除了海军,他无论在民间还是宫廷中都不得人心。严苛的税收政策、繁琐的工商业管理条令与冷酷治理腐败的手段让他同时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与官僚所痛恨。而在法荷战争范围扩大后,为了筹集国王的军费,科尔贝尔只有更大力地抽取税收,让他的反对者越来越多。这些势力在路易十四身边找到了另一位掌权的代理人:战争大臣卢瓦(Louvois),形势开始向科尔贝尔不利。他总理国家的财政、工业、文化、海军乃至城市建设等内政事务,工作极为勤勉,而这被反对者们说成是“阴谋”。他的经商头脑为他合法征得一大笔财富,而这被反对者们说成是“贪腐”。同时,法国的财政情况也开始恶化——一般认为,这就是科尔贝尔的财政制度被法荷战争巨大开支所破坏的后果。渐渐的,路易十四开始怀疑这位他信任了二十年的大臣。科尔贝尔或许会想起二十年前与国王一起扳倒富凯的情形。当时,他如何也不会料到竟会有与富凯同样的境遇。但是,太多的事情要等着他处理。科尔贝尔什么也没做,只是以勤奋的态度冀求重新得到信任。他已63岁了,肾结石与严重的胃病无时不刻地折磨着他,但每天仍坚持工作六小时以上。年9月6日,科尔贝尔终于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重压下倒下了。临终时,他仍一心想挽回自己的名誉。他对前来探望的、未来的海军上将乔治·鲁克(GeorgeRooke)说:“我留下的一切都是正当合法的,它们没有让士兵们流过一滴泪,没有让国家损失一分钱。”为了不让反对者们再侮辱他,科尔贝尔的灵柩在夜间秘密下载。一代名臣就此消失,没有人怀念他。直至百年之后,他对于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意义才得到重新审视。这已是后话了。
▲科尔贝尔的的灵柩。科尔贝尔之子、与之同名的塞涅莱侯爵接替了海军国务大臣的职务,也接管下了拥有艘战舰的庞大舰队。相比于他的父亲,塞涅莱在正当年轻时就对海军事务发生的兴趣——那时正当科尔贝尔全面复兴法国舰队。法荷战争结束后,他在父亲的支持下已经开始掌控海军部。之后,他又巡视了全国的港口,成为对航运最为了解的人。塞涅莱基本沿袭了科尔贝尔的政策,只是因为他不再大权在握,无法像他的父亲那样为海军征得更多发展经费。年5月,上任不久的他与迪凯纳一道对意大利北部、以支援西班牙(当时法国与西班牙为争夺北非领地展开局部战争)的热那亚邦(Genoa)进行大规模炮击。法国舰队向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倾泻了超过一万三千发炮弹,许多珍贵的遗迹被毁。通过这次行动,塞涅莱确立了在海军中的威信。塞涅莱让法国海军的效率进一步提供。在他父亲的时代,海军部下辖的办事处仅有3个,而在他手中,这一数量很快上升到7个,分理海上贸易、东方舰队事务、西方舰队事务、地中海港口、大西洋港口、殖民以及其他事务。
就在法国海军在新任大臣的治理下继续发展时,雄心万丈的路易十四再一次在欧洲大陆上挑起争端。路易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尽管他的虔诚并不体现在对罗马教皇上——他认为,在他的王国中,人人都应该信仰天主教,这也有利于他对国家的控制。路易自中央派出龙骑兵,前往驻扎于地方各新教徒聚集地。他的本意是劝说人们改信天主教,但在地方官吏与卢瓦的操纵下变成了在新教徒家中任意掠夺,打砸抢烧。许多人因此假称改信,躲避这种可怖的行为。路易看到地方各地传来的报告,发现法国已经几乎没有新教徒了。这样一来,黎塞留所保持的宗教宽容政策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年10月,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éditdeFontainebleau),宣布废除亨利四世确立的《南特敕令》(éditdeNantes)。法王的这一举措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数十万法国新教徒害怕遭到进一步迫害,纷纷逃往英国、荷兰乃至北美,法国遭到了新教国家一致的谴责。刚刚从约克公爵之位登基的英王詹姆士二世是一名亲法的天主教徒,此时也遭到国内议会的责难。但路易却不顾一切,固执地推行他的政策,而法国强大的国力竟让各国无计可施。在此背景下,反法势力再次聚集起来。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正与东面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耗资巨大的战争。为了防止路易十四侵略德意志西部,年7月,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I)在坚决反法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建议下与德意志诸邦、瑞典、荷兰组建了奥格斯堡同盟(LeagueofAugsburg),不久,西班牙也参加其中。至此,欧洲的大部分强国都加入了反法同盟。不久后,法国国王公然侮辱罗马教廷,让教皇也站在同盟一边。太阳王毫不示弱,令实力超过各国总和的法国大军备战。欧洲大战一触即发。
在海峡对岸,一场宫廷阴谋正在酝酿。詹姆士二世原为海军统帅,自他登基以来,英国海军从查理二世的颓废状态中得以迅速恢复发展。但是,他在英格兰全境推行天主教,引起信仰国教的英国人强烈反对。同时,詹姆士的宗教信仰、他与波旁家族的血缘关系以及对法国君主专权制的向往使得他治下的英国实行不利于其国家利益的亲法政策。年,他明确拒绝了奥格斯堡同盟的邀请,与路易十四修订密约。国内的反对派不想看到年的内战重演,只想等到詹姆士驾崩,由他信仰国教的女儿玛丽(Mary)继位。然而,年6月,国王老来得子,让玛丽失掉了继承权。议会再也无法忍受了,遂秘密联系出嫁至荷兰的玛丽与她的丈夫——威廉三世,密谋推翻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在阿姆斯特丹集结了一万四千人的军队与四百余艘运输船。随后,又以打击海盗为名扩充海军,得到了一支由57艘战舰组成的护航舰队,其中大型战舰39艘。路易十四于9月9日收到了荷兰企图袭击英国的情报,他很快通知了詹姆士,并放出话来,让威廉别打詹姆士二世的主意。而英王则只是向荷兰解释,他与路易之间并没有针对荷兰的图谋。要派出一支舰队监视荷兰海岸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这样做,威廉要夺取王位就会困难得多。但对海军行动极为敏锐的迪凯纳已于当年2月去世,两位国王都未认识到其后果的严重性,他们都没有用军事力量有效阻止威廉。年9月26日,二十万法军越过莱茵河进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奥格斯堡同盟战争(WarofLeagueofAugsburg)正式开始。由于法军向东而非向北进攻,荷兰陆上安全形势得到保证。三天后,七省议会以避免英法对荷兰实现海陆夹攻为名批准登陆计划。正当路易十四将全部精力投放于德意志境内的陆战时,11月11日,庞大的荷兰运输舰队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
▲威廉三世四天后,威廉三世登陆英格兰,所到之处无不云集响应,不久便进军伦敦。詹姆士二世本占有兵力优势,但他此时还不愿攻击自己的女婿,导致军心涣散。英国上下官员都一致拥护威廉,让詹姆士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境地。他的首次逃亡失败,但威廉不知拿自己的岳父如何是好,最终还是默许他逃往法国。12月9日,荷兰与英国人就两国合并问题开始谈判。年2月13日,英国议会宣布詹姆士二世出逃,王位由其女玛丽与女婿威廉三世继承。英国与荷兰,当时最强大的两个海军国家,统一于同一个国家元首之下。当年9月9日,作为英国国王的威廉三世正式宣布加入奥格斯堡同盟。现在,全欧洲都联合了起来。但路易十四面无惧色。威廉三世虽然在英格兰与苏格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在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人们拒绝承认他的王冠,将国教军队包围在其唯一驻扎地:伦敦德里(Londonderry)。路易十四见状,建议詹姆士前往爱尔兰领导天主教军队与威廉作战,并承诺为他提供军队支援。临别时,法王这样说道:“我能赠予你最好的祝福,就是让你我再无相见。”年3月18日,詹姆士二世重返爱尔兰,受到了广大天主教徒的支持。与他一起到达的,还有路易十四的六千法国陆军。
▲爱尔兰竞选活动-。大多数爱尔兰人支持詹姆斯二世因年的信教自由宣言,给予英格兰和苏格兰所有教派宗教自由。詹姆斯二世还向爱尔兰议会承诺给予最终的自决权。
这样一来,英法间发生海上冲突的可能性迅速提高,英荷两国组建联合舰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务。在威廉抵达英格兰时,英国舰队计有一级战舰(英国标准)9艘,二级战舰11艘,三级战舰39艘,4级战舰41艘,五、六级战舰共8艘,海员人。威廉登基后,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开工一大批大型战舰。而荷兰正规风帆舰队规模约70艘,但他们还可以迅速招募到大批装备30门以上火炮的武装商船。年4月19日,两国就联合舰队问题达成一致:英荷舰队中英国与荷兰的战舰比例为5:3;联军司令由英国指派,荷兰人不论军衔高低都要受其指挥;《航海条例》继续有效。自此,英荷两国海军完成联合,并力对抗法国海军。但庞大的法国舰队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在整体态势上,法国海军的主力仍在地中海沿岸打击穆斯林海盗,尚未卷入路易挑起的全面战争。由于法国几乎在与所有的邻邦交战,作为海军国务大臣的塞涅莱始终没有确定海军的几个重要战略问题。法国海军的作战目的,是出击进攻联合舰队,还是保存实力,支援爱尔兰?法国舰队的主攻方向,是在尼德兰海岸猎杀荷兰商船,还是夺取英吉利海峡制海权?是封锁比斯开湾,还是固守已经夺取的地中海?这些不足,加之路易十四本人对于陆战的重视超过一切,使这支舰队在战争之初没有迅速发挥出作用。但幸运的是,法国人在此时迎来了他们历史上最杰出的指挥官:安尼·伊拉里·科唐坦·德·图尔维尔(AnneHilariondeCostentindeTourville),也被称为图尔维尔伯爵。如果说科尔贝尔从物质上将法国海军推向强盛,那么图尔维尔正是在无形中的纪律、战术上将法国海军领向了世界之巅。
▲安尼·伊拉里·科唐坦·德·图尔维尔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某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