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3个曾经获得诺贝尔
文
海豚女王
01、诺贝尔奖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代表某一行业或者学术的最高成就,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
每年能获这个奖的人,也是千挑万选出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绩。
诺贝尔奖是瑞典杰出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命名的奖项,他一生发明专利就达到项,在上世纪90年代,他发明了很多奖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炸药”。
他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甘油、硅藻土和稳定剂,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和安全,不会遇见热就立马爆炸,可以很方便地运输与保存。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个富有商业头脑的人,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金和财富,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
诺贝尔据悉曾被被小13岁的女友抛弃,女友和一位数学家私奔,或许是在爱情中受到打击,诺贝尔直到生命的尽头还是黄金单身汉。
无儿无女的诺贝尔想为国家做点贡献,用自己的财富去激励那些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所以他将自己遗产万美元作为奖励基金。
用基金产生的利息(每年约20万美元)奖励在前一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而且规定从每年的基金利息中抽出10%加入基金,没有发出去的奖金也并入基金,所以奖励基金数逐年增加。
用于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年诺贝尔奖获奖人员已经揭晓,到底是哪些人获得该荣耀呢?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主要是:
美国的哈维·阿尔特
英国的迈克尔·霍顿
美国的查尔斯·M·赖斯
他们3人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而这种病毒存在于致癌清单中。
要知道癌症可是不治之症,而且这个病症的费用相当高昂,如果能有治疗癌症的药物,该有多好,那真的是造福百姓的一大福音,相信未来指日可待。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主要是:
罗杰·彭罗斯
作为牛津大学讲授,罗杰·彭罗斯在数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次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是他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
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还有赖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烈娅·盖兹
他们因为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主要是: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
珍妮弗·道德纳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主要是:
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获奖文学作品: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世界粮食计划署
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
保罗·米尔格罗姆
罗伯特·威尔逊
当你获得诺贝尔奖,那么大概在11月份的时候,颁奖委员就会打电话给你订头等舱机票,然后等你下了飞机,就有瑞典大使馆的人来迎接你,给你宾至如归的感觉。
然后在斯德哥尔摩,你会呆上一周,出入都会有专门的车和司机接送,颁奖由瑞典国王亲自授予奖牌和证书。
颁奖晚宴上,瑞典皇室全体出席,宴会上,还可以与皇室一起共舞,奖金一般第二天就可以领取,而且这笔钱是不用交税的,简直是至高无上的待遇。
那么,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3个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现状如何?小编带你来一起了解。
02、杨振宁
杨振宁,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根据家族族谱:“家,邦,克,振”排列,杨振宁为“振”字辈,出生的时候刚好父亲在怀宁教书,这就是杨振宁名字的由来。
杨振宁的祖上都是在朝廷当官,家境优渥,杨振宁的祖父杨家驹,曾经在清朝当过太湖县分管营兵的都司,但是杨振宁家族到了爷爷杨邦盛那一代已经开始家道中落。
杨邦盛曾经在李鸿章部下做幕僚,常年漂泊在外,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后来染上鼠疫死亡。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12岁先后失去双亲,只能投身于叔父杨邦瑞一家,才免于流落街头。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早在年的时候就赴美留学,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师从名家迪克森,年因为数论研究成为中国数论研究博士第一人。
杨武之博士回国后,曾经有人邀请他加入美国国籍,但是都被他拒绝了。
杨武之始终只有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祖国是我的母亲”。
杨武之的长子杨振宁从小天资聪慧,聪明伶俐,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年仅4岁就能认识多个汉字。
年,年仅5岁的杨振宁就可以背下《龙文鞭影》,而这篇文章已经达到初中水平。
读中学的时候,通过暑假时间,杨振宁就能将《孟子》从头到尾背诵下来。
念书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杨振宁来说却异常轻松,7岁就进了小学3年级,对于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榜样。
作为数学家的杨武之经常言传身教,给杨振宁讲授一些知识。也提到过诺贝尔奖,在当时,中国还没有人获得该殊荣,未免是一件遗憾。
但是杨振宁却和父亲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拿诺贝尔奖,原本以为是童年无忌的一句话,没想到杨振宁真的兑现了。
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记者招待会,会上宣布“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予以推翻。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12月10日,2个年轻的物理学家,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获奖者按照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的既定先后顺序,坐在主席台,2个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年,42岁的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年93岁的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杨振宁除了获得诺贝尔奖之外,还获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个奖项。
第一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
第二是: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
第三是:杨振宁——巴斯特方程式
不仅如此,他在物理奖还获得过16个奖项,为科研事业做出毕生努力。
杨振宁被评选为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之一,和牛顿、爱因斯坦齐名。
他卖掉美国的豪宅,捐款给清华,还为清华和南开大学筹集了10亿元的科研经费。
杨振宁在国内建设了多个物理实验室,并且一直不停地做推广和宣传,吸引大家进行捐赠。
90多岁的杨振宁,依然坚持在一线,有时间就为学生授课。
同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归国。
如今98岁的杨振宁和44岁的妻子翁帆已经携手走过16个年头。
近日杨振宁出席活动,精神状态饱满,和相差54岁的妻子仍然十分恩爱,走到哪里都十指相扣,可以看得出他们感情很好。
03、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父亲管贻范,曾担任大队会计,后来因为“文革”原因导致辍学,曾经在农村劳作长达10年,主要从事种高粱,种棉花,放牛等工作。
长年的农村劳作,使得莫言的文学作品富有乡土气息,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批判性,带领大家探寻生命的真谛。
年,莫言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年,莫言的《蛙》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这个曾经连中学都没有读完的作家,如今却站在了学术界最高的颁奖舞台,一时间使得莫言的名字名声大振,一夜成名。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艾斯普马克曾经说过:“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力量,没有人会阻止他。”
距离年已经8年了,年8月份,莫言发表了获得诺贝尔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晚熟的人》。书中讲述了莫言的一些亲身经历,获得诺贝尔奖后经历的一些人情世故。
为什么叫《晚熟的人》?莫言说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社会条件的限制,家庭的限制等等,导致一个人有很多才华被压抑了,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后面因为社会条件的变化,导致人的活动,相对变得更加宽泛和自由,那么这类人就有可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施展出自己在艺术上的,在商业方面的,甚至在科技上面的各种才华。
对于每一个晚熟的人来说,成长都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毕竟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很多人还是贫穷家庭里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让你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无畏,虽然晚熟,但是也是大器晚成。
喜欢文学的朋友,欢迎点击下方购物车,购买莫言的文学作品《晚熟的人》,对于我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
晚熟的人莫言新书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7购买04、屠呦呦
屠呦呦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就像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样,“苹”是一种植物,具体来说就是平时说的“艾蒿”,而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
屠呦呦出生的时候,家里还是比较困难的,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但是工作不稳定,只能靠出租祖辈的房子得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虽然如此,但是父母还是比较重视儿女的成长,所以屠呦呦才能得以继续读书。
屠呦呦在班上成绩中游,性格比较文静内敛,但是喜欢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她曾经说过,只要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14岁的时候,屠呦呦的哥哥曾经告诫她:“呦呦,学问是无止境的。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而屠呦呦也一直把哥哥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激励自己前进的步伐。
疟疾是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