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一句话这次不一样
——《这次不一样》读后感之一
郭荆璞/文
阅读卡门M.莱因哈特与肯尼斯S.罗格夫合著的《这次不一样》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惊叹于人类冒失和健忘的心理准备,然而掩卷之余还是感叹,人反复犯错误和忘记错误的速度还真是“远超预期”。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年,挪威、瑞典和芬兰分别出现了银行违约危机,其严重程度位列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的“五大危机”之三,而今天提起北欧三国,大家印象中的可能只是美丽的极光、幸福的人民和第三条道路了吧?
这样一想,似乎年的冰岛金融危机,就不那么突兀了。既然冰岛人没有从他们的邻居中学到仅仅20年前的教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错误要尽量避免,由此记录下来一些思考。
研究金融的历史才可以理解当下和未来
为什么从金融危机的历史中,我们什么都学不到?
一本近现代的金融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关于金融危机的历史。金融创新和政策工具层出不穷,但经历长久的时间之后,债务违约和通货膨胀仍然潜伏在暗处,等待给予现代金融体系致命一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人性难移。
既然我们曾经经历,为什么我们还会一次又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同一个漩涡呢?
我们从金融历史当中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我们什么都学不到”,应该放长眼光,客观的审视历史。莱因哈特与罗格夫的这本书的“前言”当中就讲到,当今多数的研究是以年以来的数据为基础的,25年看似很长,然而在25年中看似罕见的事件,在更长的尺度上看来,就可能不再罕见。当一位研究员以25年的数据集来审视“百年一遇的洪水”,只有1/2的机会,而以8个世纪的时间来看就会有8倍的机会。
我们什么都学不到的原因,有一半是因为我们看的历史本来就不够长,从中学习的样本,本来就不够多。
本书立足于年金融史,而不是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