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的配置各种原理图超详
概 述...3
电话机的原理...3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与结构...3
何谓电话通信网...3
交换有理由吗?...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3
什么是电信和电信网?...3
什么是软交换技术...3
软交换系统的新业务...3
时分多路通信...3
“模拟”和“数字”...3
ISDN2B+D、30B+D综述...3
ADSL简介...3
IP-phone编码简析及其发展探讨...3
IP电话是什么...3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3
NO.7号信令介绍...3
电话交换机品牌...3
市话新业务介绍------2M数字中继业务...3
数字交换点滴...3
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3
通信卫星的工作过程...3
中国1号信令...3
这就是ISDN.3
为什么分组交换...3
微波简史(一)...3
微波简史(二)...3
VoIP的关键技术...3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3
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的内容...3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原则...3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调试、验收和开通...3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管理与维护...3
xDSL分类...3
两台程控电话交换机接入通信方案...3
电话交换机接线图及安装接线示意图...3
各种集团电话交换机接线示意图-程控电话交换机接线图...3
集团电话交换机方案组成图...3
集团电话交换机价格为什么相差很大??.3
安装电话交换机好处与程控交换机作用...3
程控交换机原理
电话交换机原理图...3
概 述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建议的是休斯。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电话”,却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已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已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已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这沟通了查尔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电话的时代。 说到电话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贝尔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 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 第一个研究发明自动电话的人是一个名叫阿尔蒙·B·史端乔的美国人,他是美国堪萨斯城一家殡仪馆的老板。他发觉,电话局的话务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常常把他的生意电话接到他的竞争者那里,使他的多笔生意因此丢掉。为此他大力恼火,发誓要发明一种不要话务员接线的自动接线设备。从年到年,他潜心研究一种能自动接线的交换机,结果他成功了。年3月10日,他获得了发明“步进制自动电话接线器”的专利权。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城投入使用,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电话局。从此,电话通信跨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是自动电话的大踏步发展是在20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还只有15%的电话是自动电话。随着自动电话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已有77%的电话是自动电话了。 史端乔发明的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制式,为什么叫做“步进制”?这是因为它是靠电话用户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机械作一步一步动作的。例如,用户拨号“1”,发出一个脉冲(所谓“脉冲”,就是一个很短时间的电流),这个脉冲使接线器中的电磁铁吸动一次,接线器就向前动作一步。用户拨号码“2”,就发出两个脉冲,使电磁铁吸动两次,接线器就向前动作两步,余类推。所以,这种交换机就叫做“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年,瑞典的电话工程师帕尔姆格伦和贝塔兰德发明了一种自动接线器,叫做“纵横制接线器”,并申请了专利。年,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拥有个用户。 “纵横制”的名称来自纵横接线器的构造,它由一些纵棒、横棒和电磁装置构成,控制通过电磁装置的电流可吸动相关的纵棒和横棒动作,使得纵棒和横棒在某个交叉点接触,从而实现接线的工作。 “纵横制”和“步进制”都是利用电磁机械动作接线的,所以它们同属于“机电制自动电话交换机”。但是纵横制的机械动作很小,又采用贵重金属的接触点,因此比步进制交换机的动作噪声小、磨损和机械维修工作量也小,而且工作寿命也较长。 另外,纵横制与步进制的控制方式也不同。步进制是由用户拨号直接控制它的机械动作的,叫做“直接控制式”;而纵横制是用户拨号要通过一个公共控制设备间接地控制接线器动作,因而叫做“间接控制式”。 公共控制设备的功能就好比是人工电话交换中的话务员,担任着接收用户拨发的电话号码的任务,并进行存储、计数、转发等工作。它模仿话务员的工作过程,但是接线速度比人工快得多。公共控制设备是:由许多电子器件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子电路。 这种,““间接控制方式”“比”“直接控制方式””有明显的优点。例如,它的工作比较灵活,便于在有多个电话局组成的电话网中实现灵活的交换,便于实现长途电话自动化,还便于配合使用新技术、开放新业务等等。因而,它的出现使自动电话交换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走过模拟,迈向数字 电信通信按传送信号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电话是模拟通信,因为传送说话声音的电信号是“模仿”说话人的声音变化的;而电报是数字通信,因为它传送的是只有“有”和“无”两种状态的脉冲组合信号。常见的模拟通信有电话、电视等,常见的数字通信有电报、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等。过去,数字通信在整个通信中只占很小的比重。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广泛应用,数字通信的需求急剧增长。同时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话通信技术也在一步步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所谓电话的数字化就是在电话传送时先把模拟的电话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在接收时再把数字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这样做看起来是增加了变换的过程,但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这样做能提高电话通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更为经济。实现电话通信数字化的技术叫做“脉冲编码调制”技术。脉码调制技术的应用现在已经遍及全世界,到年已经出现了在一对线上能传送路电话的脉码调制系统。脉码调制技术使电话通信得以向高速、大容量、长距离的方向发展,它正在逐步取代模拟通信。 电话通信数字化后,使电话网不仅可以通电话,而且可以在数字化的电话网中传送各种通信,使电话网成为所谓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简称ISDN)。这又是20世纪电信的一大成就。程控交换技术 自动电话交换由“机电”方式向“程控”方式演变,是20世纪电话通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程控电话交换机就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话交换机。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用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电话的接续工作。年5月,美国贝尔系统的1号电子交换机问世,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开通使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但这还不是时分数字式的,而是所谓“空分”的。什么叫“空分”?空分就是用户在打电话时要占用一对线路,也就是要占用一个空间位置,一直到打完电话为止。过去机电式的交换机都是空分方式的。从年到年这10年间,绝大部分程控交换机都是空分的、模拟的。为什么不直接实现数字化呢?这是因为交换机中的两大部分,即公共控制设备部分和通话电路接续部分中,随着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解决公共控制设备的电子化、实现计算机控制比较顺利;而想要把通话接续部分的金属接点换成电子接点却比较困难,因为没有一种电子接点的开关性能(即开关断开时的电阻与接通时的电阻之比)能比得上金属接触点。 年,法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随后世界各国都大力开发。进入80年代,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开始在世界上普及。程控数字交换与数字传输相结合,可以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不仅实现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的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因此,它已成为当代电话交换的主要制式。 无线电话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无线电通信虽是年发明的,但无线电话却是在20世纪初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之后才出现的。年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信;年在美国和英国之间开通了商用无线电话。当时的越洋无线电话通信是利用短波无线电波能从电离层折射返回地面这一特性。30年代发现了超短波,40年代发现了微波。超短波和微波都不能从电离层反射,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能穿过电离层;它们在地面上只能以视线距离传播。人们利用这种特性开发了多路无线接力通信。超短波接力通信可以传送30路以下的电话;微波接力通信可以传送几千路电话,还可以用来传送彩色电视。所谓接力通信,就是在直线视距范围(在地面平原地区约50千米)内设立一个中继站进行接收转发。通信距离越长,设立的中继站越多。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或卫星转发器的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进行高质量的通信,已经成为全球远距离和洲际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70年代后期出现的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是无线电话的重大发展,迅速在世界各国投入使用。90年代人们提出了覆盖整个地球的低地球轨道卫星移动电话系统,把移动电话系统的基站设在卫星上,可覆盖整个地球,使用户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通信的“个人通信”成为可能。 1) 数字程控交换机(SPC)于7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商业化,这使得RSC的概念发展为RSU(不带本地交换)、RSM(带本地交换)两部分。
2) 由于接入网概念普遍为电信运营和设备供应商所接受,加上数/模混合网时代的来临,PCM数字复用传输设备从更高程度减少了RSU(或RSM)与主控设备之间的实践连接数量,并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网关接口设备较好地解决了数/模混合网中模拟设备与数字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问题。
3) 一些新崛起的中小企业开始涉足RSU及PCM复用设备的生产制造,并展开了与传统的具有垄断地位的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运营者注意到这种竞争将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设备供应商的制约,于是在CCITT上公开支持这种竞争并希望通过标准化程序使之获得稳定的发展。
4) CCITT相关工作组在80年代初先后提出了V1、V2、V3、V4共4种数字接口的一般性建议。
5) 运营者、传统设备供应商、新的竞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得上述4种数字接口建议工作最终未能取得广泛的认同。
6) 8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反垄断呼声高涨,新诞生的中小企业对其发展严重受制于传统的大型供应商的局面日益不满,加之发达国家反垄断法的出台,导致了电信界对接入网接口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的提出。
7) 80年代后期,在各方面的推动下,ITU-T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数字接口规范--V5.X,并对接入网作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尽管还存在不少值得商榷和明显疏漏的问题)。
8) V5.X促使接入网设备长期被处在垄断地位的大制造商自然控制的局面出现崩溃,运营业可以从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包括经济的、技术的)。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急速膨胀,运营业的网络管理(特别是由于接入网中物理节点显著增加)及许多相关问题日趋复杂化,网管危机开始出现。
9) TMN(电信管理网)概念的提出是运营业为在多设备供应商环境下寻求高效管理能力解决网管问题的又一新的努力。
10)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制造商不愿再为失去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保持沉默,转而在接入网网管问题上采取了从技术标准到竞争策略的全方位反攻,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想方设法对ITU-T在接入网网管建议的制定方面制造困难,以便达到网管不通使运营者失去对基于V5.X标准的其它供应商产品的不自觉抵制(由于网管不通会使运营者在使用标准接口的接入网产品方面产生管理障碍和心理障碍)。
11) 新进入电信产品市场的竞争企业只有依靠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概念和鼓吹可能为运营业带来的好处以期获得来自市场方面的支持。
12) 90年代以来宽带、无线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普遍认为B-ISDN时代即将来临,接入网有可能为新的运营公司提供发展机会,为老的运营公司提供增值业务,于是ITU-T终于在年基本完成了VB5建议的制定工作。
13) 与此同时,运营业的垄断行为也正在发达国家受到不可阻挡的挑战,新出现的运营者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宽带、无线接入等)以尽可能地减少或降低地面线路的投资风险。
14) 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G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概念的提出及光纤传输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接入网很可能会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产品及运营市场。
上述动力使得接入网技术仍能以较强的势头持续发展至今。
电话机的原理
电话通信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将两部电话机用一对线路连接起来。
a)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激励空气振动,形成声波。
b)声波作用于送话器上,使之产生电流,称为话音电流。
c)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
d)而受话器作用与送话器刚好相反--把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至人的耳朵中。
这样,就完成了最简单的通话过程。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与结构
1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电话交换机有四种基本呼叫任务,根据进出交换机的呼叫流向及发起呼叫的起源,可以将呼叫分为: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和转移呼叫,如图1-1所示。将交换机理解为一个交换局,本局一个用户发起的呼叫,根据呼叫的流向可以分为出局呼叫或本局呼叫。主叫用户生成去话,被叫用户是本局中的另一个用户时,即本局呼叫;被叫用户不是本局的用户,交换机需要将呼叫接续到其他的交换机时,即形成出局呼叫。相应地,从其他交换机发来的来话,呼叫本局的一个用户时,生成入局呼叫;呼叫的不是本局的一个用户,由交换机又接续到其他的交换机,交换机只提供汇接中转的功能,则形成转移呼叫。除了汇接局一般只具备“转接呼叫”的功能外,每个局的电话交换机都具备这四种呼叫的处理能力。至于长途和特种服务呼叫,可以看做是呼叫流向固定的出局呼叫。
2.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由两大部分构成: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
图1-2电话交换机基本结构
话路系统包括所有的提供电话接续任务的终端和交换设备。话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交换网络”,从人工台的接线面板与塞绳电路,步进制的各级接线器,纵横制的用户级、选组级交换网络到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都是用来提供在各种交换方式下的通话通路的。话路系统中还包括各种需要通过交换网络进行交换连接的终端,如用户电路、中继设备、信号设备等。控制系统在需要的时候接通话路,提供语音信号传送的通路。电话交换机经历了从最初的人工进行控制接续到以数字电子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核心的过程,从基本的电话交换的控制功能来说,不论哪一种交换方式都具备,只是实现的手段和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3.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
控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话路部分由交换网络、出/入中继器、用户电路等组成。交换网络可以是各种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也可以是电子形状矩阵(电子接线器)。交换网络可以是模拟空分的,也可以是数字时分的,并由CPU发送控制命令驱动。出中继器和入中继器是和中继线相连的接口电路(中继线用于互联交换机),传输交换机之间的各种通信信号,也可以监视局间通话话路的状态。用户电路是每个用户独用的设备,包括用户状态的监视和与用户有关的功能。在电子交换机,尤其在数字交换机中,加强了用户电路的功能。图1-3中所示的话路部分包括交换网络、中继器、用户电路以及信号设备,且都受控制部分的中央处理器控制。所以说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话交换机。
何谓电话通信网
电话通信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简称电话网。它是一种电信业务量最大,服务面积最广的专业网,可兼容其它许多种非话业务网,是电信网的基本形式和基础,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电话网。
电话网采用电话交换方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终端设备、进行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连接用户终端和交换设备的线路和交换设备之间的链路。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我国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成本地电话网。
除了以传递电话信息为主的业务网外,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网还需要有若干个用以保障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网路服务质量的支撑网路。支撑网中传递的是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支撑网包括同步网、公共信道信令网、信输监控网和网路管理网等。
交换有理由吗?
如果有多个用户时,为保证任意两个用户间都能通话,很自然我们会想到每两个用户用一对线路连起
来。
5个用户连接的情况: n=5时,所用线路 =4+3+2+1=10
n个用户连接的情况: 所用线路=n(n-1)/2
因此当用户数增加n时所需的线对数更迅速增加,想想看,要是对每个用户来说,家中需接入n-1对线,打电话前还需将自己话
机和被叫线连起来,那就太麻烦了!
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用户分布的密集中心,安装一个设备,这好比是一个开关接点,平时是打开的,当任意两个用户之间需要通话时,设备就把连接两个用户的电话线接通。由此可以看出,设备可根据发话者的要求,完成与另外一个用户之间交换信息的任务,所以这种设备就叫做电话交换机。实际的交换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有了电话交换设备,n个用户,只需n对线就可以满足要求,使线路的费用大大降低。尽管增加了交换机的费用,但它将为n个用户服务,利用率很高。
(这就是电信局的发家史,hoho……)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信号数据可用于表示任何信息,如符号、文字、语音、图像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归结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可根据幅度取什是否离散来确定。模拟信号指幅度的取值是连续的(幅值可由无限个数值表示)。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图像(电视、传真)信号等,如图1-1(a)所示。时间上离散的模拟信号是一种抽样信号,如图1-1(b)所示,它是对图1-1(a)的模拟信号每隔时间T抽样一次所得到的信号,虽然其波形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但其幅度取值是连续的,所以仍是模拟信号,称之为脉冲幅度调制(PAM,简称脉幅调制)信号。数字信号指幅度的取值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二进制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二进制码受噪声的影响小,易于有数字电路进行处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模拟通信模拟通信的优点是直观且容易实现,但存在两个主要缺点。(1)保密性差模拟通信,尤其是微波通信和有线明线通信,很容易被窃听。只要收到模拟信号,就容易得到通信内容。(2)抗干扰能力弱电信号在沿线路的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和通信系统内部的各种噪声干扰,噪声和信号混合后难以分开,从而使得通信质量下降。线路越长,噪声的积累也就越多。2.数字通信(1)数字化传输与交换的优越性①加强了通信的保密性。语音信号经A/D变换后,可以先进行加密处理,再进行传输,在接收端解密后再经D/A变换还原成模拟信号。数字加密处理可简单描述如下,Y1表示语音变成的数字信号Y1=1,采用8位密码C=。在送到传输线路之前,将密码“加”到语音码中去,X=Y1+C(密码C连续重复),则传输的数字信号为X=Y1+C=1Y1+01C—————————————0X显然X≠Y1,即便有人窃听到X码,也不能马上得到Y1码。在接收端,只要再将相同密码C与数码X相加,就能丰碑成原来的语音数码Y1,即Y1=X+C=0X+01C—————————————1Y1可见,语音数字化为加密处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且密码的位数越多,破译密码就越困难。②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混入杂音,可以利用电子电路构成的门限电压(称为阈值)去衡量输入的信号电压,只有达到某一电压幅度,电路才会有输出值,并自动生成一整齐的脉冲(称为整形或再生)。较小杂音电压到达时,由于它低于阈值而被过滤掉,不会引起电路动作。因此再生的信号与原信号完全相同,除非干扰信号大于原信号才会产生误码。为了防止误码,在电路中设置了检验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方法,即在出现误码时,可以利用后向信号使对方重发。因而数字传输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也能适用于性能较差的线路。③可构建综合数字通信网。采用时分交换后,传输和交换统一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综合数字通信网。(2)数字化通信的缺点①占用频带较宽。因为线路传输的是脉冲信号,传送一路数字化语音信息需占20?64kHz的带宽,而一个模拟话路只占用4kHz带宽,即一路PCM信号占了几个模拟话路。对某一话路而言,它的利用率降低了,或者详它对线路的要求提高了。②技术要求复杂,尤其是同步技术要求精度很高。接收方要能正确地理解发送方的意思,就必须正确地把每个码元区分开来,并且找到每个信息组的开始,这就需要收发双方严格实现同步,如果组成一个数字网的话,同步问题的解决将更加困难。③进行模/数转换时会带来量化误差。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以及光纤等宽频带传输介质的普及,对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越来越多使用的是数字信号的方式,因此必须对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在转换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量化误差。
什么是电信和电信网?
电信(tele 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农村电信网、长途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国际电信网等等。 按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等。 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等。 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地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现在世界各国的电信网正在向数字化的电信网发展,将逐步代替模拟通信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什么是软交换技术
传统的交换机是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语音通信以64kbps的速率在网络中传输。在交换机的接口处64kbps的信号流时分复用后进入高速数字设备。呼叫路由与智能化控制和电路交换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电路交换机最复杂的部分是执行呼叫处理的软件。它作出呼叫路由的选择并完成成百上千种处理功能。目前电路交换机中运行这一软件的处理器,是和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设备高度集成在一起的。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更具体地讲,软交换是一个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控制平台,它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关中分离出来,开放业务、控制、接入和交换间的协议,从而真正实现多厂家的网络运营,并可以方便地在网上引入多种业务。人们期望着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核心网络的传送、交换平台和业务平台的融合;期待着下一代网络将会带来新的应用并将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增值收,并为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这种面向服务的技术促进了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语音业务和Internet技术的融合,使运营商能够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开展新的业务。集语音、数据、传真和视频等业务于一体的下一代网络要求有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软交换就是解决的办法之一。当前,固定网络的大量长途电话业务被IP分流,而本地电话业务被移动分流,因此固定网络运营商亟待寻求一种增加业务收、降低成本和拓展市场空间的发展之路,希望难超越传统业务,开发出新的业务空间。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技术,其发展方向是提供包括语音业务、多媒体业务素质和移动业务的综合支撑能力。新技术是推动网络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力,但新技术的应用规模和影响,要取决技术的成熟性、实用性以及市场的业务需求。
软交换系统的新业务
虽然软交换系统在理论上提供了网络开放的体系架构,有利于业务的开发,但多数软交换的试验是提供基本的语音业务、会议业务(含视频)和网上游览业务。目前在固定网上一般可以提供三类业务。第一类业务是传统语音业务,好PSTN相关的业务、ISDN业务和智能网业务。第二类是语音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业务,如点击拨号和InternetCallWaiting.点击拨号可以有多种方式,如直接点击地址簿中的名字发起呼叫;点击呼叫记录(calllog)中的某个条目来呼叫某人;在网页(Webpage)中设置链接,终端用户点击链接呼叫该链接所嵌入的号码等。InternetCallWaiting(ICW)使电话用户在上网时也可以收到来话呼叫。也就是说,当用户在上网时,来话可以被转移到他的第二个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上,或者转移到他的语音信箱上,或者通过VoIP转移到他的PC上。第三类是多媒体业务,分为点对点多媒体通信和桌面共享允许用户建立(多方的)会话。一量这些会话被建立,它们可以相互发送文件;利用一个公共的白板,大家可以在上面画图或写字,任何人在白板上做的改动都会被其他人所看到。也可以相互聊天或共享应用程序甚至是桌面。例如,A用户启动了PowerPoint程序并将其设置为共享模式时,在同一会话中的其他人都可以看到A用户所播放的幻灯片。如果需要,A用户还可以将幻灯片的播放控制权交给别人。
时分多路通信
PCM传输系统
话音模拟信号在发送端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以后得到了PCM(脉冲编码调制)信号,该信号经过传输线路送到对端。在接收端将收到的PCM码还原成模拟话音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
为了提高线路利用率,总是设法在一堆传输线路上,传输多个话路的信息,这就是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通常有频分制、时分制和码分制三种。
频分制是将传输频带分成N部分,每一个部分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如图所示。这样在一对传输线路上可有N对话路信息传送,而每一对话路所占用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频段。频分制通信又称载波通信,它是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
时分制是把一个传输通道进行时间分割以传送若干话路的信息,如图所示。把N个话路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轮流的给各个设备分配一段使用通道的时间。当轮到某个设备时,这个设备与通道接通,执行操作。与此同时,其它设备与通道的联系均被切断。待指定的使用时间间隔一到,则通过时分多路转换开关把通道联接到下一个要连接的设备上去。时分制通信也称时间分割通信,它是数字电话多路通信的主要方法,因而PCM通信常称为时分多路通信。
PCM的基本原理
在时分制中,每一用户(如图中的第一路、第二路、……)在指定时间内接通信道,其他时间为别的用户按指定时间接通,为了使发端各路和收端各路能互相对应协调一致地工作,在发端需传送一个同步信号,利用同步控制信号来确保发端和收端协调工作。在时分多路通信中,总的时间如何确定呢?在这总的时间内可安排多少路呢?
从话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可知,为确保接收端能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还原成连续的模拟信号,取样频率需采用赫兹,即每隔微秒取样一次,因此,就PCM的时分通信而言,是把微秒时间分成许多小段落,每一路占一段时间,这时间称为时隙。显然,路数越多,每路的时隙越小。通常安排有24路、32路等,我国采用CCITT建议的PCM30/32制式为标准化的时分制多路传输系统的一次群。
“模拟”和“数字”
所谓“模拟”,是指把某一个量用与它相对应的连续的物理量来表示;所谓“数字”,是指把某一个量用与它相当的离散的(不连续的)数字来表示。以用于计时的钟表为例,指针式钟表是以指针的连续走动指示时间,所以它是一种“模拟”方式;相反,数字式钟表每隔一定时间跳一个数,是一种非连续计时方式,即“数字”方式。电信是用电信号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首先要把信息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再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出去。电信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叫做“模拟信号”,另一种叫做“数字信号”。什么叫“模拟信号”?以电话为例加以说明。在电话通信中,传送的信息是发话人(信源)的声音。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声波通过送话器(变换器)转变成跟随声音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的电信号,由于该信号是“模拟”声音变化的,因此叫做“模拟信号”。这个模拟信号通过线路(信道)传送到对方,再通过受话器(反变换器)转变为原来的声音,为受话人(信宿)所听到。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它连续地“模拟”着信息的变化,信号的波形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所以又可称之为“连续信号”。原始的电话、传真、电视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用模拟信号传送信息的通信叫做“模拟通信”。“数字信号”是什么?这可以用电报通信为例来说明。早期的莫尔斯电报,其电报信号是用“点”和“划”组成的电码(叫做莫尔斯电码)来代表文字和数字。如果用有电流代表“1”、无电流代表“0”,那么“点”就是1、0,“划”就是1、1、1、0。莫尔斯电码是用一点一划代表A,用一划三点代表B,所以A就是,B就是……。数字信号是数字形式的信号,它的特点是离散的、不连续的。用数字信号传送信息的通信就叫做数字通信,现代电子计算机输入、输出的信号以及它所处理的信号都是离散信号,是速率非常高的数字信号。所以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是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可以传送符号、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以传送经数字化处理后的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模数变换”;相反,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数模变换”。
ISDN2B+D、30B+D综述
ISDN(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通俗称为“一线通”。目前电话网交换和中继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即电话局和电话局之间从传输到交换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但是从电话局到用户则仍然是模拟的,向用户提供的仍只是电话这一单纯业务。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使电话局和用户之间仍然采用一对铜线,也能够做到数字化,并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除了拨打电话外,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等多种业务,从而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窄带和宽带两种。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向用户提供的有基本速率(2B+D,kbps)和一次群速率(30B+D,2Mbps)两种接口。基本速率接口包括两个能独立工作的B信道(64Kbps)和一个D信道(16kbps),其中B信道一般用来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或分组信息。宽带可以向用户提供Mbps以上的通信能力。ISDN(2B+D)具有普通电话无法比拟的优势:综合的通信业务:利用一条用户线路,就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通过配置适当的终端设备,您也可以实现会议电视功能,把您和亲人朋友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高速的数据传输:在数字用户线中,存在多个复用的信道,比现有电话网中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2-8倍。高的传输质量:由于采用端到端的数字传输,传输质量明显提高。接收端声音失真很小。数据传输的比特误码特性比电话线路至少改善了10倍。使用灵活方便:只需一个入网接口,使用一个统一的号码,就能从网络得到您所需要使用的各种业务。统一的接口。适宜的费用:由于使用单一的网络来提供多种业务,ISDN大大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以低廉的费用向用户提供业务;同时用户不必购买和安装不同的设备和线路接入不同的网络,因而只需要一个接口就能够得到各种业务,大大节省了投资。ISDN(30B+D)业务在一个PRA(30B+D)接口中,有30个B通路和1个D通路,每个B通路和D通路均为64Kbit/s,共1.Kbit/s。每一个PRI接口可以独立成为一个PRA用户群,也可以多个PRA接口组成一个用户群。30B+D的应用:(1)INTERNET的高速连接。(2)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远程医疗。(3)连锁店的销售管理(POS)。(4)终端的远程登陆、局域网互连。
(5)连接PBX,提供语音通信。
ADSL简介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oop)能够在现有的铜双绞线,即普通电话线上提供高达8Mbit/s的高速下行速率,远高于ISDN速率;而上行速率有1Mbit/s,传输距离达3km----5km。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网络(电话线网络),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高宽带服务,由于不需要重新布线,降低了成本,进而减少了用户上网的费用。
ADSL调制解调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ADSL技术利用现有电话铜线基础设施几乎就能为所有家庭和企业提供各种电信服务,允许用户以比今天最新的56KModem高倍左右的速率通过数据网络或Internet以及相关服务进行交互式通信。在这种交互式通信中,ADSL的下行线路可提供比上行线路更高的带宽,即上下行带宽不相等,且一般都在1:10左右。如果线路的上行速率是Kbps,则下行线路就有6.4Mbps的高速传输速率。这也就是ADSL为什么叫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原因。同时,由于ADSL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可将电话语音和数据流一起传输,用户只需加装一个ADSL用户端设备,通过分流器(话音与数据分离器)与电话并联,便可使一条普通电话线就同时通话和上网且互不干扰。因此,使用了ADSL接入方式,等于在不改变原有通话的情况下,另外增加了一条高速上网专线。可见,ADSL技术与拨号上网调制技术有很大区别。
IP-phone编码简析及其发展探讨
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通过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应用。比起传统的模拟电话来,IP电话是将语音信号在传送之前先进行数字量化处理,并压缩、打包转换成8kbit/s或更小带宽的数据流,然后再送到网络上进行传送。而传统的模拟电话是以纯粹的音频信号在线路上进行传送。与传统电话不仅存在着较大的资费差,而且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差异,我们可以从简单物理模型来比较一下两者之间的编码差异,从编码差异上分析两者网路利用率。从技术角度分析,IP-phone技术一是采用了压缩编码及基于TCP/IP的包交换技术,二是利用了具有统计复用的IP数据网,三是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光纤传输技术,因此在资源占用率上来讲明显高于仅仅采用PCM语音编码技术的传统模拟交换技术。在IP-phone刚刚面世不久,人们从H.系列的语音编码标准中,如G..1编解码器(输出码流速率为6.3kbit/s或5.3kbit/s)或者G.编解码器(速率为8kbit/s)推出结论,IP电话与基于64kbit/s的PCM交换相比,编码处理后利用率提高了8倍甚至更高。其实,这种结论是不确切的。我们知道,IP电话与传统电话最大的不同在于语音模拟信息以分组数据的形式在数据网中传输,因此,在语音终端和数据传输网络之间需要一个信源编码器(通常叫网关),将连续的语音模拟信号分割成一定长度的多个语音数据分组,并对其进行压缩处理,减小信源语音消息的多余度,降低传输码率,提高传输消息的有效性。又因为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包交换技术,所以在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前,将压缩后得到的数据封装到IP数据包中实现在IP交换网的传输,由于网络上实际传送的码流并不是编码后输出净菏码流(语音包)如5.3kbit/s(G..1)或8kbit/s(G.),而是经过封装后的码流。它的一般封装形式为:在语音包前加上IP包头、UDP包头和RTP包头。IP包头为20字节,UDP包头为8字节,RTP包头12字节,总包头长度为40字节。通过增加这部分多余字节,达到寻址、提高可靠性等功能。封装的效率取决于一个RTP包中打多少数量的语音包。RTP包头所打的语音包越多,封装效率就越高,单位流量也就越小,电路利用率就越高,但同时,由于RTP包头所携带的语音包个数增加,单个IP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在一个话音来回的历时加长,全网时延就加大,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对方反应迟钝”,反之亦然。因此,在设计系统时,运营商需要在提高电路利用率和减少时延中做出选择,两者是难以两全的。一般地,在全程时延(包括编码时延、打包时延、处理时延、网络时延、缓冲排队时延等)中分配给编码的时延为30ms左右,这种时延要求也是普通电信业务的时延最低要求。要满足这个时延要求,取决于一个RTP的包打进多少压缩后的语音包。IP电话的实际码流可估算如下:实际传送码流=压缩后的语音包/封装效率。封装效率的估算公式为:封装效率=(压缩后的语音包×n×帧长/8)/[(压缩后的语音包×n×帧长/8)+40]。n表示打进n个语音包。以G.信源编码为例,如一个RTP包打进一个语音包,则实际传送码流为40kbit/s,时延约为10ms;如打两个语音包,则实际传送码流为24kbit/s,时延约为20ms;如打四个语音包,实际传送码流为16kbit/s,时延为40ms。为保证编码打包的时延,若将缺省语音包的数量定为两个,实际传送码流即为24kbit/s,而不是8kbit/s。因此对于语音业务这类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业务,要保证语音的质量,根据ITU-T标准语音的全程往返时延应当控制在ms为宜,编码打包后形成的单位码流通常是在20kbit/s。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带宽压缩与普通电话相比仅为3倍左右,而不是8倍或更多。当然,我们采用不同的信源编码器和采用不同的封装形式所产生的实际传送码流差异是很大的。我们只有通过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来提高信道传输消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分别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方面来改善IP-phone的传输效率,以及时下谈得较多的QoS问题。采用某种语音编码方式可以提高编码效率,但没有提高整个网络的传输效率,仅仅是将大量的网络带宽节省下来。从目前中国电信的发展趋势来讲,随着传输技术的不断提高,传输速率越来越快,带宽也将越来越高,届时网络带宽资源可能无须那样节约,这种压缩编码方式是否适用还很难说,但从目前使用来看,这种技术的运用应该是有其优越性。在消费者使用电话进行交流时,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即交互式。当对端说话时,本端一般保持沉默;而本端说话时,对端保持沉默。而语音冲突的现象并不多见,正如图1所示。目前所采用的IP语音编码压缩技术是ITU-T于年11月批准的被称为G.的新的语音压缩标准,正如前面所说,G.标准采用的算法,可以仅用8kbit/s带宽传输话音,而话音质量与32kbit/sADPCM相同。而这种语音编码技术并没有充分利用图1的这种交互式,也就是说编码时将许多无用的空白消息进行了编码。从某些资料显示: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全双工电话交谈中,只有36%-40%的信号是有效的。这一数据与图二的表示有异曲同工之意。在对对端语音进行编码时,开始由于没有语音信号,所以不进行语音编码,默认值为零,当x1时刻到来时,检测到语音信号,此时再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当x2时刻到来时,检测到语音信号的渐渐衰落而进入抑制编码阶段,即编码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当语音信号消失时,编码间隔趋于无穷大,从而提高了编码效率。从图1的语音曲线来看,似乎是没有规律的。但我们知道中国语言中词、惯用语较多,单个的字很少,尤其是口语的交流,有很多连续的词句。正如计算机汉字编码一样,常用词汇只有多条。我们在编码时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在语音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语音预编码。我们可以将语音看作一个马尔可夫信源。例如:我们在接电话时,习惯用语是:“喂,你好!找哪位?”如果我们在编码中已经将这段话进行了预编码,当收到语音信号“喂”时,根据转移概率P(你!喂)发出“你”,再根据转移概率P(好!你)发出“好”字等等,这就好比,你还没说,我这儿就预测到你下面要说的话。这将大大缓解现有IP-phone语音延迟大的现象。我们再从信道编码入手。在通信信道传输中包含了很多技术,也经过了许多传输信道,因此,片面地去改变现有的信道编码技术或者笼统地去改变某一信道编码技术来追求资源利用率是不现实的。因为信道编码是在信源编码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增加某些码元,使之具有纠错或检错功能,在IP通信中,就是在信源编码的基础上,在语音包前封装某些信息,例如寻址信息,使之能有目的的进行传输。由于IP是基于TCP/IP协议的包交换技术,因此它在进行语音包交换时,每一个语音包前必须加上IP包头、UDP包头和RTP包头,这些包头如果采用某些压缩技术是可以达到提高网路利用率的目的,但随之产生的误码也将会增加。因此,从个人观点出发,从信道编码角度来提高网路利用率是不可取的。IP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信源编码技术的更新,对IP-phone来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可以想象,将来IP-phone无论从质量还是效率来讲应该远远超过普通电话。
IP电话是什么
IP是当前热门的技术。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名词,如IP网络、IP交换、IP电话、IP传真等等,也相继出现。那么,IP是什么呢?
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那么,“数据报”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报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报”。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报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每个数据报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报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报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报的长度,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可达个字节。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
现在电信网正在与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overATM、IPoverSDH、IPover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
模拟电话线只能传送模拟话音信号,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不管是文字、图像还是声音,只要变成数字信号,都可以传输,因此,ISDN可以支持多种业务。ISDN与模拟电话采用同样的线路传输,保留了人们原来的操作习惯,但速度更快,能提供的服务更多,使用起来却和原来一样方便。由于ISDN可以同时接入多个设备一起使用,因此,不能像模拟电话一样把电话机直接接到电话线上,而需先接入一个被称为网络终端(NT1)或智能网络终端(NT1+)的设备,再接入电话机、传真机、上网用的适配卡等。常见的ISDN终端设备有哪些?一类网络终端(NT1):一头接ISDN电话线,另一头接数字电话、ISDN适配卡等。ISDN应用中必须的设备,可以用智能网络终端(NT1+)代替。NT1上只能接标准的ISDN设备,模拟电话机等不能直接接入。智能网络终端(NT1+):NT1的延伸产品,一头接ISDN电话线,可以接入数字电话等标准ISDN设备,也可以接入模拟电话、传真机、MOODEM等模拟设备。ISDN适配卡:内置式插卡,使计算机可以通过ISDN上网,可以提供最大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接在NT1或NT1+的S/T口上,用于台式机。ISDN适配器:外置式适配器,提供RS接口或USB接口,可以接在计算机的串口或USB接口上,用于上网或其他数据应用。可用于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若ISDN适配器带模拟电话接口,也可接入模拟电话、传真机等设备。ISDN数字标准的ISDN终端,接在NT1或NT1+的S/T口上。ISDN可视基于ISDN的独立可视电话,具有内置摄像头、视频解压卡,在打电话的同时能传输清晰的实时动态图像。若希望通过ISDN一边上网一边打电话,可以采用NT1+以及ISDN适配卡或适配器,电话机接在NT1+的模拟口上,通过ISDN适配卡或适配器上网。
NO.7号信令介绍
NO.7信令系统介绍NO.7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令系统,其基本特点是:1,最适合由数字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传输设备所组成的综合数字网2,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传送呼叫控制、遥控、维护管理信令及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3,信令传送相当可靠。NO.7号信令能满足多种多种通信业务的要求,当前应用的主要有:1,局与局之间的电话网通信。2,局与局之间的数据网通信。3,局与局之间综合业务数字网。(例如:ISDNPRI)4,可以传送移动通信网中的各种信息。5,支持各种类型的智能业务。
电话交换机品牌
进口品牌
西门子
松下
三星
东芝
阿尔卡特
NEC
爱立信
OKI
AVAYA
东讯
日通工
北电网络
HARRIS
IWATSU
LG
海意能
飞利浦
富士通
大矽谷
Mitel
国产品牌
TCL
国威
上海华亨
申瓯
嘉信
EPHOM
通利
中联
澳环
多路通
威而信
日照九洲
日日通
浩龙
亿泰
日照九洲
索泰
联信
周边产品
日照九洲
汕头领域
浙江通利
金伦
灵讯
日照九洲
汕头领域
市话新业务介绍------2M数字中继业务
什么是2M数字中继业务 2M数字中继业务---是指用户信息通过速率为2Mb/s的全透明数字电路通道,与我公司固定电话网进行交换的业务。包括传输设备、传送介质和市话交换设备三部分,它的国际标准电接口为:G.
应用范围
1)移动通信、无线寻呼 2)DID中继,小型交换中继(小总机/汇线通等) 3)证券电话交易系统 4)语音信息台服务 5)CALLCENTER 6)ISP拨号上网用户端的接入方式与数字电路业务相同2M数字信号阻抗转换和信号协议转换与数字电路业务相同数字中继可申请的其他业务功能 1)可申请中国1号信令或7号信令; 2)可提供主叫显示; 3)可分配出入中继数量,出中继能提供长途权限; 4)可选择不同位长的接入号码(3~11位)。出租数字中继资费标准1、数字中继1新装工料费0元/系统1、注明用途2、注明所接入的设备3、是否选号(大客户优先)2加装同上——3模改数同上竣工后需拆除原模拟中继4迁移同上——5用户要求局向割接0元/系统——6过户元/系统——7改名免费1、需出示改名文件2、DID、小总机、呼叫中心等类型的用户需首先办理许可证的变更手续8改付款帐号免费——9改付款方式免费——2、PRI(30B+D)1新装、加装调测费元/系统1、注明用途2、注明所接入的设备3、是否选号(大客户优先)4、不受理、小总机、呼叫中心等类型的用户申请2过户元系统按30条普通电话计收,需同时加盖新、旧用户公章3迁移同上——4改名免费需出示改名文件5改号通知音元号月一般为3个月,暂按普通电话收费标准计收6改付款帐号免费——7改付款方式免费——2)2M数字中继月租费: ISP元/系统一般用户0元/系统3)话费:出中继、双向中继根据实际通话量按标准计4)2M数字中继月租计费周期由每月1日至31日,每月1日至15日为上半月租,不足半月计半月租;每月16日至31日为下半月租,不足半月计半月租.5)数字中继暂停月租如下:数字中继出租以系统为单位,经申请获暂停后,第一月份月租按50%收取,往后月租按20%收取数字中继报障方法 以电路代号或中继引示号作为报障资料:
数字交换点滴
时隙交换
在PCM传输系统中加入数字交换网,相当于将时分复用线(PCM线)分成输入和输出侧,如图所示。途中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各具有32个时隙,如果输入复用线上任一时隙的内容可以在输出复用线上任一个时隙输出,这就称为时隙交换。如图中输入TS5中的内容A在输出TS19出现;输入TS10中的内容B在输出TS0中出现,这时隙中的内容,就是话路信息,也就是8比特的数字信息。
输入复用线上的32个时隙是按一帧又一帧地顺序出现的,输出复用线上的32个时隙也是按一帧又一帧地顺序出现的,但是各个出入时隙内的内容可以不一一对应。这是通过数字交换网所具备的功能之一--时隙交换功能来实现的。
复用线之间交换(空分交换)
在一个数字交换网上,为加大交换容量,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都不止一条,如图所示。这就必然出现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之间的交换,这就是复用线之间的交换概念,而各复用线在空间是分割开的,因而常称为空分交换。如图中,输入侧复用线1的TS3的信息经过数字交换网在输出侧复用线4的TS3上出现。这是通过数字交换的功能之二——空分交换功能实现的。
上述时隙交换功能与空分交换功能分别由不同的接线器(时分接线器T和空分接线器S)实现,为了使数字交换网兼有时空交换的功能,扩大选择范围和交换机的容量,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是由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不同组合而成。如TST(时分-空分-时分)、STS(空分-时分-空分),TSST、TSSST、SSTSS、TTT等。
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电信技术的发展,电话语音交换与数据信息交换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交换设备互采所长、互补所需,程控交换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进一步融合,采用单一网络结构实现数字、语音、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宽带高速传送与交换,实现电话通信网、高速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合一”是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容量交换网络ISDN业务的开拓和发展、Internet业务的不断加强、本地网和接入网替代DDN、接入网永久连接带宽的提出,使得交换网络容量必须向大型化发展。2.按照模块化的网络形态设计基本结构组件用户接入模块既可以支持地域上的远置性能,又可以作为标准的接入网设备单独使用。交换设备具有硬/软件模块的地域可分散性,同时由于采用模块的叠加方式而具有规模可缩放性。业务实现模块间的连接,既能支持物理上的紧耦合方式,也能支持地域上的松耦合方式。管理系统作为基本结构组件可以不受地域分布影响,直接控制或管理其他的结构组件。任何业务实现模块均具有独立和完备的网络元素特征(独立交换结占)。用户接入及与业务实现模块间的连接采用标准传输接口,不受地域和传输介质的束缚和限制。交换设备的内部信令方式更趋于OSI形态,并成为系统基本结构组件之间的标准信令方式。管理系统脱离任何宿主系统自成独立的网络体系。内置式光传输接口及信道动态管理技术的应用,使系统交换网络具有等效的地域可分散性,也就是用网络形态的交换网络取代传统的系统形态的交换单元。基本结构组件均带有信令功能,支持内部的统一信令方式。基本结构组件通过互联接口(标准的或专用的)构成更大规模的组件部件。基本结构组件的功能性划分原则与统一的运行软件无关(即硬件与软件相对独立)。3.大线束动态集线比固定集线比方式或者靠人工配置方式已很难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接入网的逐步推广使得交换平台无法再用传统的线群分割方式(用户、中继分群配置)。4.话务处理能力要求愈来愈高现有移动交换系统发展模式仍旧依照大容量/大区制方式,以期达到实用化可接受的经济承受力,无线移动通信不可能单级组网,无线接入和交换将与有线系统综合,具有本地交换能力和有线网络的日趋成熟,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地面移动通信的体系架构。以带有基础站控制器的小容量移动交换平台为单位(?1用户),通过现有传输网络连接各小容量交换平台至一个移动交换汇接平台(20?40万用户),将多个或多级汇接平台互联构成一个广域的移动交换网络,采用这种网状互联方式构成局部的大容量平台,充分满足容量和投资的来滑增长需求。5.智能网的发展最终将使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智能网是交换机只提供基本接续功能,全部增值业务由IN智能网来完成。IN管理系统一次性加载新业务的程序及数据即可在全国提供新业务,这样就脱离了具体的交换机机型的限制,只需对软件进行修改就可以了,而且维护方便,新业务引入快。IN网由以下四个平面构成。(1)业务平面采用虚拟专用网,向用户提供业务。如:号业务、缩位编号、民意调查、大众呼叫和电视猜奖等。共提供了38种业务特征,每一种业务特征都有任选功能项目,可根据时间、地点任意选择。(2)全局功能平面采用了软件重用的概念。在38种业务属性中,定义了13种独立于业务的构件,像硬件中的“与”、“或”、“非”门基本器件一样,经组合可得到任何一种新业务,为快速业务的生成创造了条件。(3)分步功能平面由各功能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息流构成。(4)物理平面由智能网应用规程实现。智能网是建立在电话交换数据网、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B-ISDN、蜂窝移动通信、STM、ATM、SDH/SONET等技术基础之上的。6.机网一体化由基本结构组件构成的设备,通过传输介质(或系统)在地域上延展后就是一个局域网(也可以是一个本地网)。在使用、管理及成网(组网)意义上等效于传统意义的机(或点),而在实现意义上则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拓扑形式的区域性的网络,也可以称其为“逻辑上的机,现实中的网”。网内结构之间的通信是基于内部信令,而不是传统的用机组网的NNI信令(如No.1,No.7等);结构组件间的互联远近之分,只有传输介质的差异,结构组件的管理业务本身就是基于局域网的,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设备或装置;实现了以拓扑结构保障的网络安全性思想。局域网内可以合理规划业务流向、流量,甚至专门的业务需求,但又避免了多级组网体制的信令网、管理网、同步网以及相关支撑网。网元管理不再是基于一个结点的意义,而是拓展到对整个局域网的管理,局域网内所有基本结构组件及它们的组合形态均运行于同一个软件版本,并随着版本的升级在网内(而不是在机内)增加业务、提供新功能。使用机网一体化有利于实现网络优化。在多种机型组网环境中可以利用“逻辑机”的方式将同类型机在网上构成一个局域网,实现网上合并同类项。即:①以逻辑机为单位规划、实施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的建设。②以逻辑机为单位建设叠加网,提供新业务、相关增值业务及实现服务区交叉格局。③逻辑机间采用以NNI信令连接,本地网中的各个局域网按机型划分。④集中少数运营、维护管理人员在局域网的管理结点上,对整个局域网实施高效管理和动作。采用机网一体化的概念有利于实现从窄带网到宽带网的过渡策略。在以逻辑机为单位组成的局域网内,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宽带业务性能,因为局域网内不需要NNI信令。所带来的好处是:①宽带网建设不再只有一种模式——叠加模式,而是可采用发行逻辑机的局域网方式(如增加ATM功能单元等)并提供局部业务,然后用骨干结点连接各个改造后的局域网,实现窄带网到宽带网的平滑过渡。②作为最初形式,可以采用电路仿真技术,以ATM信无承载语音或数据业务。③进一步可利用VP或VC的半固定连接性能,将网内宽带用户终端连接到逻辑机的宽带网关W-IWT,进入ATM交换机。逻辑机(或称局域网)也可以很方便地作为现有数据网(如DDN、FR)的接入端,并提供相应的数据终端接入功能。7.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于年提出,采用统一的V5.x接口。接入网本身不具备业务提供能力,只是提供了就近接入的方式。宽带接入网最终需宽带业务平台来支撑,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永久性连接通道将有线电视带到千家万户。在目前技术水平下,V5.x的接入网在经济上、管理上、性能上和运营上均不具备与交换平台自然延伸的接入设备相抗衡的能力。(1)基于光纤的CDMA传输技术在光纤通信方面,基于光纤的CDMA的传输将逐步取代以SDH、PDH为基础的传输系统,成为ATM的最好延伸方式,传输上的可变带宽和码分多址方式实现了真正的交换与传输一体化。(2)高速数字环路技术的发展高速数字环路(HDSL)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N-ISDN的U接口的性能相形见绌。用HDSL替代传统的编码器和解码器,更换规有的用户电路和增加新设计的终端,在无需增加网络和信令负担的情况下实现远超过64kbps的端到端连接。此种接口电路将语音和非语音业务的满足率提高了75%,对网络层(含信令层)无特殊要求。
通信卫星的工作过程
利用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是卫星应用技术的重大发展。那么,通信卫星是怎样工作的呢?
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大部分构成的。在这一系统中,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悬挂在空中的通信中继站。它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只要在它的覆盖照射区以内,不论距离远近都可以通信,通过它转发和反射电报、电视、广播和数据等无线信号。
通信卫星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从地面站1发出无线电信号,这个微弱的信号被卫星通信天线接收后,首先在通信转发器中进行放大,变频和功率放大,最后再由卫星的通信天线把放大后的无线电波重新发向地面站2,从而实现两个地面站或多个地面站的远距离通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北京市某用户要通过卫星与大洋彼岸的另一用户打电话,先要通过长途电话局,由它把用户电话线路与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北京地面站连通,地面站把电话信号发射到卫星,卫星接到这个信号后通过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再转发到大西洋彼岸的地面站,地面站把电话信号取出来,送到受话人所在的城市长途电话局转接用户。
电视节目的转播与电话传输相似。但是由于各国的电视制式标准不一样,在接收设备中还要有相应的制式转换设备,将电视信号转换为本国标准。电报、传真、广播、数据传输等业务也与电话传输过程相似,不同的是需要在地面站中采用相应的终端设备。
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卫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服务区域划分,有全球、区域和国内通信卫星。按用途分,有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海事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以及各种军用卫星。
中国1号信令
我国国标规定的随路信令方式,称为中国1号信令。目前在国内长途网和市话中的局间中继线上使用。(例如:IP话吧、企业内部虚拟网等)一、中国1号信令的分类
中国1号信令有直流线路信令、带内单频线路信令和数字线路信令。
1,直流线路信令:采用两线上的直流电位变化来表示各种接续状态。
2,带内单频信令:通过不同的脉冲信号的组合来表示各种接续状态。
3,数字线路信令
局与局之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使用(PCM:PulseCodeModulation,脉冲信号调制。即数字编码方式)
共有32路数字传输信道。30路通话信道,第1和第16信道传送同步信令和30个通道的线路信令,即30B+D。每个信道传输速率为64kbps,32*64kbps=kbps,俗成2M口(E1)。
这就是ISDN
ISDN(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俗称为“一线通”。目前电话网交换和中继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即电话局和电话局之间从传输到交换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但是从电话局到用户则仍然是模拟的,向用户提供的仍只是电话这一单纯业务。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使电话局和用户之间仍采用一对铜线,也能够做到数字化,并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除了拔打电话外,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等多种业务,从而使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一、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窄带和宽带两种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向用户提供的有基本速率(2B+D,Kbps)和一次群速率(30B+D,2Mbps)两种接口。基本速率口包括两个能独立工作的B信道一般用来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或分组信息。
宽带可以向用户提供Mbs以上的通信能力,但是由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复杂,投资巨大,目前还不大可能投入大量的使用,而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具备了商用化推广的条件,因此,这里指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实际上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一线通”具有普通电话无法比拟的优势:
综合的通信业务:利用一条用户线路,就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拔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通过配置适当的终端设备,您也可以实现会议功能,把您和亲人朋友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
二、ISDN的特点
1、ISDN是可提供多种业务的电信网络; 2、ISDN是在电话IDN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发展初期还是以电话为主; 3、ISDN的主要特点是在网内可实现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正因为如此,该网络具有综合多种业务的能力,即该网络具有承担广泛的话音/非话音业务的通信能力。 4、用户通过一组标准多用途的用户/网路接口接入网路,该用户/网路接口可以适应不同业务的终端; 5、ISDN的用户终端设备和网路组成可以分别开发,网路可用不同方式向用户提供多种信息; 6、为利用网络维护和网络管理,ISDN应具有包括信息处理在内的综合网络功能。对这种业务而言,根据所承担业务的需要来选择网络功能。
三、“一线通”提供三大类业务
1、承载业务(与用户终端类型无关,如电路交换的承载业务和分组交换的承载业务等); 2、用户终端业务(如数字电话、四类传真、数据通信、视频通信等); 3、还有丰富的、令人惊叹的附加业务如:通过一线通可以64kb/s或_kb/s的速率飞速上INTERNET。
四、“一线通”的补充业务
1、多用户号码业务:对一对“一线通”线路提供多个不同的电话号码,使得每一个终端都可以与其他的区别开来。 2、用户子地址业务:对“一线通”的终端,分别以一个子地址来标识,以保证每一个用户终端均能被区分开。 3、主叫线识别业务:当其它“一线通”用户拔打您的“一线通”电话时,您可以看见这电话从哪一个电话上打来。 4、被叫线识别业务:有了被叫线识别,您可以确信自已打电话、发传真的最终目的地,可防止无意的资料外泄。 5、主叫线识别限制业务:此业务可以让您保护您的“一线通”电话号码不被别人知道,即使对方具有了主叫线识别功能。 6、被叫线识别限制业务:此业务可以让别人不知道您用哪一个“一线通”电话接听,即使对方具有了被叫线识别功能。 7、呼叫传送业务:此业务可以在您忙、不在或无条件地将您的电话传到您指定的电话上去。 8、呼叫保持业务:此业务可以使您在一条“一线通”线路上,把一个终端从一个端口移到其他的端口,而不用这个终端信息。
五、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前面介绍的ISDN是指窄带ISDN,即N-ISDN。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通信多样化、高速化、综合化等,而对数据、图像、传真等业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具有基本速率和基群速率的N-ISDN无法综合传输高清晰度电视、调整数据传真、广播电视等宽带业务。因此,电信技术较发达国家都纷纷着手被称为21世纪电信网的宽带ISDN,即B-ISDN的开发和研究。
B-ISDN是从N-ISDN发展而来,它除了提供现在正在逐步实施的宽带业务外,还需要提供现在正在逐步实施的窄带ISDN的各种业务。
为什么分组交换
像所有的电子系统一样,我们可以把交换系统看成是一个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黑盒子”。不过,一个交换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往往都非常多。我们常常把这些输入叫作入线,或入端,把输出叫作输出线,或输出端。
交换系统的功能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说法来描述。一种说法是,交换系统的功能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联接。按这种说法,可以把交换系统想像成一堆开关,当需要把一个入端和一个出端联接起来的时候就扳动开关。另一种说法是,交换系统的功能是把入端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按这种说法,可以把交换系统想像成一个大的信息转运站,它接收入端上的信息,然后分门别类地分发到各个出端上。
乍一看,两种说法似乎并无本质的不同。建立联接的目的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传送信息,而能够把信息从入线上送到出线上,也就相当于入线和出线连接起来了。不过,如果我们以这两种说法为起点加以引伸,就会发展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交换方式来。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电话交换出现在一百年前,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关于信息的概念,而电话交换就是要把双方的电路联接起来,这件事又是如此的明显,那么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当然是唯一的选择了。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一下,也会发现很多电路交换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只要建立了一条电路,那么,不管双方是否在传送信息(不管双方是否在发声通话),这条电路都不能改作他用,直到拆除这条电路为止。
举例来说,我们假设有A、B两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部交换机并有一千个用户,两个交换机之间用条中继线连接着。那么,如果我们说:在A城的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我们指的是把两条用户线路通过A城的交换机联接起来。但当我们说:在A城的一个用户和B城的一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时,我们指的就是由A城的用户线路经A城交换机联接到A、B城之间的一条中继线路,在经B城交换机联接到B城的用户线路上(如图所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中继线路总是大大少于用户线路,并且为所有用户所共享。那么,当我们占用了一条中继线路以后,即使我们不传送信息,别人也不能使用,这就是电路交换最主要的缺点。
在电话通信中,由于讲话双方总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因此电路空闲时间占大约50%。如果考虑到讲话过程中的停顿,那么还要多一些。不过这仍然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
在计算机通信中,由于人机交互(从键盘输入,阅读观察屏幕输出)时间长,空闲时间可高达90%以上,再加上当时数字中继线路昂贵,于是人们就忍无可忍。于是在70年代产生了另一种交换方式,即分组交换方式。在数据交换领域中,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更适应人们的需要。
微波简史(一)
在了解微波通信的具体工作原理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微波通信的发展。
微波的发展是与无线通信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年马克尼使用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到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波的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无线通信初期,人们使用长波及中波来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的兴起,它一直是国际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并且对目前的应急和军事通信仍然很重要。
用于空间传输的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无线电波可以按照频率或波长来分类和命名。我们把频率高于M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由于各波段的传播特性各异,因此,可以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例如,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而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较差,可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
微波的发展历史(一) 微波通信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产物。由于其通信的容量大而投资费用省(约占电缆投资的五分之一),建设速度快,抗灾能力强等优点而取得迅速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主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路,也可同时传输高质量的彩色电视,而后逐步进入中容量乃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以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80年代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今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的接入,乃至高质量的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和信号的处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发达国家的微波中继通信在长途通信网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0%以上。据统计美国为66%,日本为50%,法国为54%。我国自年从东德引进第一套微波通信设备以来,经过仿制和自发研制过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在京津之间的同轴电缆全部断裂的情况下,六个微波通道全部安然无恙。九十年代的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灾中,微波通信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在当今世界的通信革命中,微波通信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通信手段之一。
微波简史(二)
卫星通信方面,从年克拉克提出三颗对地球同步的卫星可覆盖全球的设想以来,卫星通信真正成为现实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先是诸多低轨卫星的试验,而年10月4日原苏联成功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距地球高度约km的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对地球的通信,这是卫星通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年4月6日发射的“晨鸟”(EarlyBird)号静止卫星标志着卫星通信真正进入了实际商用阶段,并纳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组织INTELSAT的第一代卫星系统IS-I。GEO商用卫星通信以INTELSAT卫星系统为典型,从年IS-I以来,至今正式商用的卫星系统历经八代12种,目前正在研制第九代卫星系统IS-IX,预计年发射。
微波的发展历史(二) 移动通信方面,它的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主要用于船舰及军用,采用短波频段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财出现MHz的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第二阶段未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到UHFMHz,器件技术已经向半导体过度,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的接续问题;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到80年代,此时频段已经扩展到MHz,美国进行了AMPS试验,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到90年代中,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并且大规模的发展,并逐步向个人通信发展。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频段扩至MHz到1MHz,而且除了公众移动电话系统以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与市场需求同时兴起;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的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机及移动多媒体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cdma,WCDMA,LAS-cdma等相应的标准应允而生。无线通信技术前景一片光明。
近十年来,国内信息网络的发展对通信基础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网络接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接入大致上可分为网络接入和单机接入两类。许多技术如DDN、xDSL、56K、ISDN、微波、帧中继、卫星通信等都成为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