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今天出炉的中科院新院士中,有一位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来源:大水来、中国科学院

今天公布的中国科学院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有一位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就是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杨伟。

辛苦一辈子,5个飞机型号总师杨伟,终于破云间日,名至实归获得科学院院士,同时也在十九大候补中央委员

杨伟,出生于年,是我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歼20和“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的设计都是出自他手。

年初中毕业时,被誉为天才少年的杨伟先后报考了高中和大学。迟迟等不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杨伟,只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有一天,只上了一个月高中的杨伟被喊出了课堂,父亲亲手递给他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交,那一年杨伟只有十五岁。录取他的,是杨伟的第七个志愿——西北工业大学。

原来杨伟眼睛有色弱的问题,差点与西工大失之交臂,幸亏著名航空学家罗时均教授的坚持,杨伟才拿到西工大飞机系的录取通知书。年,杨伟以优异的成绩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刚到研究所,杨伟就主动找到宋文骢总设计师,请求做他的助手。宋总很吃惊,在多人的研究所里,一个还没正式报到的研究生直接向他“要”工作,他还从来没有碰到过。

近60岁的宋总和气地打量着22岁的杨伟,把他安排到了新成立的航空飞行品质与控制研究室,参与攻关第三代歼击机的关键技术——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由于西方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当时甚至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科技人员不可能过“电传操纵”这一关。

面对国内的技术空白,杨伟带领课题组成员,以全新的思路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攻克了一系列新一代战机的关键技术,成为多个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杨伟也从一个热血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多个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的总设计师。

年,35岁的杨伟受型号总设计师的委托,全面主持歼10战机的研制工作。他带领团队,采用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法,使得定型试飞的周期大大缩短,打破了我国多项新机试飞史上的纪录。

年4月,歼10战机实现设计定型,同年批量装备部队,开创了我国军机史上“当年定型、当年批量装备部队”的先河。

歼10飞机定型后,歼10双座机很快作为国家高新武器装备正式批准立项,杨伟被任命为歼10双座型飞机总设计师。最终,歼10双座机如期实现首飞,并于两年后设计定型。

年8月,杨伟任总设计师的“枭龙”战机首飞成功,再次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史上的奇迹。

今年3月,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庆日,作为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在伊斯兰堡总统府接受了“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奖章。

年,中国航空工业迎来让人忐忑不安的一年,这一年,中航多次资本运作的合并业务被证监会或者国家相关机构拒绝;而航空市场的方面,中国航天在无人机业务上强势介入;而在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支持方面,19大中航集团高层管理无一进入中央委员的范围,反而,未参选入19大会议团的歼20总师杨伟候补进入中央委员。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局面,往常各中央直属大型工业集团的负责人才是中央委员,这是为了维持原来部级企业的政治地位,但是这一次好几家央企的一把手都没有进入到中央政治局,这标志着中央对某些行业的改革已经有很大的程度的不满,需要对其进行进行深层次的改变。

中航杨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也是项目总师,标志着中国航空科技的带头项目,杨伟作为中航目前党政级别最高的领导,这意味着杨伟会对整个中航的科技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所从一个年濒临解散的国内最弱小的飞机研究所,发展到如今中国最有竞争能力,最有活力,掌握中国最先进航空技术的研究所,本身代表着一种革命性的工作方法和研发体制,所从宋文骢,王南寿创立的三级总师代表制,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最有效最有创造力和成就的科研工作制度,对于飞机这样的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三级总师负责到底,从一而终的责任制度,它既责任明确,又分工清晰,科研工程项目,既有科研的不可测的成分,又有工程严密的计划和稳健的推进成果。

歼10总师宋文骢,战略眼光超一流,国产二代三代四代机基本构架奠基人

所管理的项目歼10属于克难攻坚,充分经历了科研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而后的枭龙,翼龙,歼20都属于较为顺利的项目,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总师责任,全程竞标的研制工作体系,这套体系能够有效的把跨专业,跨单位,跨行业,跨军种,甚至是跨国的特殊对象组合到一起,对设计的弹性张,对技术的探索驰,但是对成本管控紧,对分系统的纠缠缩。

的研制管理方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很神秘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科研归自己,不假人手,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而分系统则打破界限进行全程招标,制造多单位竞争,没有竞争单位时主动培育竞争单位,这个体制不仅极大的增强了自身的科研和设计能力,还为市场培育了一群可以依附其生存的中游下游科研所和企业,竞争为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刺激,第一次让整个产业链都变得活跃,其实它不仅提高了它自身的飞机产品研制水平,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行业链的发展和活跃,这正是高层所希望看到的。

传统中航的工作方法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中航基本封闭的建造了一个独立的工业王国,航空用的各种设备,组件,材料,零件等等,都是自身的专门工厂生产,行业外的企业很难参与进来。

所打破行业界限的全程招标其实是砸破了中航系统的垄断性,让一潭死水的中航工业展现了一丝异色。以往某些厂所的总师采用上级任命,每每工程型号干到一大半,就找各种原因换人,然后很多问题都往前任推,这种推锅制让行业变得僵化,论资排辈,而且有问题就靠推诿扯皮,而不是主动负责去解决,以后恐怕是再也不会出现了。

国内某些飞机研制,一个机型走马灯换3-4个总师,个个有功劳,个个没责任,这种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政治布局以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让很多行业开始窥视航空行业丰厚的市场了,最为典型的是意外发展起来的大疆无人机,这是基于民用介于玩具和实用化之间的市场,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多旋翼无人机在全球创造了一个超过20亿美元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不断增长,大疆已经占据了这个市场70%以上的销量,从国内的儿童玩具,到婚纱摄影,到土地勘踏到军队利用其侦查,运输等等,连一向高大上的美军,也忍不住在市场上直接购买使用。

美国创造了多轴无人机,大疆却异军突起,精益求精,独霸市场,成功诠释创新的威力

大型的长航时无人机市场更为庞大,但这个市场难度和准入基础门槛更高,中航原有的管理对大型无人机响应非常迟钝,在10年前和就生产出翼龙无人机,这些飞机能有效的执行侦查和直接打击的任务,这些无人机本身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但是中航的布局仍然还是基于国内军队提出研发需求,再研制对应的产品,翼龙技术水平高,成熟度高,也有出口的可能性和市场基础,但是中航的被动态度让他在10年时间里都没有获得多么好的市场份额。

而这一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国外需求异常旺盛,中国航天看准了机会,在这个领域狠狠插了进来,航天不考虑国内军队的需求,只迎合国外市场,他们主动研制适应客户的产品,仅仅一年时间就推出4种大小不同的产品,2年时间就有6个级别的产品线,而且每一个产品都成功销售出去,在短短5年时间,航天系统在无人机市场上获得超过亿美元的市场斩获,这远远超过了航空系统10年内飞机成品出口的总收入。

航空系统吃国家计划大锅饭,不思进取,航天主动出击,为客户打造价廉物美产品,数钱数到手软

目前中航的科研和产品实际上空白区很大,无人机市场是其他行业介入航空工业的最佳切入点,航天集团取得的成绩刺激了中科院,他们也磨刀霍霍准备加入到无人机市场上来,和航天瞄准国外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市场不同,中科院瞄准的是国内电子地图测绘和交通指挥市场,这是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国内超大型城市日益增加,交通状况变得复杂,上海,北京等地都曾使用过直升机用于交通信息采集和指挥,但是效益不高,不能长期使用,长航时无人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另外国内高精度地理信息采集GIS系统需求至少架以上的飞机在全国范围内不停的飞行采集检测,这也是一个相当诱人的市场。

航天和中科院不仅在飞机成品上进行开发和销售,还在飞机零部件,主要组件开发上展现新的能力,目前已经在,,0等马力级的涡轴发动机上有产品供应,而0KG级的涡扇发动机也分别有了具体的产品开始试飞,随着这两个大型集团在无人机领域业务进一步扩展,会有更多的航空组件进入市场化和货架化。

航空发动机口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结果航天和中科院来了,真的是狼来了,推力起步,0公斤跟进

中航工业现在的改革也是看到了市场的契机和自身的不足,首先是跳开事业单位体系,开办了衍生企业,开发出云影系列无人机,正面迎接航天的挑战,云影无人机技术水平,性能都较航天的产品更高,竞争能力很强,脱离原有中航公司体系,完全市场化商业化操作,有利于减轻束缚,专心发展商业能力。

云影无人机的出现,一声呐喊,造飞机我们航空人还是很有本事的,但是最缺舞台,最缺支持,最缺机会

这样的改变还仅仅是开始,随着中央对中航改革布局的进一步明朗,中航将会象航天那样,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迎接市场化,竞争化,更开放和更负责。但不管如何做,未来航空市场参与的游戏者会越来越多了,中航体系如何保持竞争力,如何保持自身的商业规模,还需要深入骨髓的改革才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61位新晋院士登场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年11月28日

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61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1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余刚

49

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

王小云(女)

50

基础数学

清华大学

3

方复全

52

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

4

汤涛

54

计算数学

南方科技大学

5

李儒新

47

光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6

何国威

54

流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7

陈志明

51

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8

徐红星

48

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

武汉大学

9

龚新高

55

计算物理

复旦大学

10

韩占文

51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11

蔡荣根

52

引力理论和宇宙学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化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杨万泰

60

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2

张东辉

50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陈军

49

无机化学

南开大学

4

岳建民

55

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5

赵宇亮

54

分析化学、放射化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

郭子建

55

化学生物学

南京大学

7

彭孝军

54

精细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

8

谢在库

53

石油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

谢作伟

53

有机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卞修武

53

医学(病理学)

陆军军医大学

2

刘耀光

63

植物遗传学

华南农业大学

3

陆林

50

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

4

陈化兰(女)

48

兽医学、病毒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5

陈晔光

52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6

季维智

67

生殖与发育生物学

昆明理工大学

7

种康

55

植物生理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

顾东风

58

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

中医院

9

徐涛

46

生物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0

黄荷凤(女)

59

妇产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11

蒋华良

52

药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2

樊嘉

59

肿瘤学(肝癌基础与临床)

医院

13

魏辅文

53

保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林

51

构造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张宏福

54

岩石地球化学

西北大学

3

杨经绥

67

岩石大地构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

邵明安

60

土壤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邹才能

5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侯增谦

56

矿床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

徐义刚

50

岩石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

窦贤康

51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9

潘永信

53

固体地球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0

戴民汉

52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厦门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毛军发

5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

王建宇

58

光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3

吴朝晖

50

计算机应用

浙江大学

4

杨德仁

53

半导体材料

浙江大学

5

郑志明

63

信息科学/数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管晓宏

61

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科学部(1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永君

54

超硬材料

燕山大学

2

刘昌胜

50

生物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

3

张清杰

58

材料科学与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4

杨伟

54

飞行器设计与飞行控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5

杨孟飞

54

空间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6

芮筱亭

60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7

欧阳明高

58

汽车动力系统

清华大学

8

段文晖

50

计算材料科学

清华大学

9

郭万林

56

力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郭烈锦

53

能源动力工程多相流与氢能

西安交通大学

11

滕锦光

53

结构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12

魏悦广

57

固体力学及跨尺度力学

北京大学

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16人,按英文姓氏字母为序)

序号

姓名

国籍

专业

工作单位

1

瓦列里·邦杜

ValeryBondur

俄罗斯

空间对地观测

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俄罗斯科学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

2

陈德亮

DeliangChen

瑞典

地球科学

瑞典哥德堡大学

3

耶日·杜辛斯基

JerzyDuszynski

波兰

生物学

波兰科学院

4

福田敏男

ToshioFukuda

日本

机械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5

安德烈·盖姆

AndreK.Geim

荷兰

英国

凝聚态物理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6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JohnEdwardHopcroft

美国

计算机科学

美国康奈尔大学

7

黄永刚

YonggangHuang

美国

力学

美国西北大学

8

廖国男

Kuo-NanLiou

美国

大气科学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9

查德·米尔金

ChadA.Mirkin

美国

化学

美国西北大学

10

文森特·珀尔

H.VincentPoor

美国

电子工程专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11

肖开提·萨利霍夫

ShavkatSalikhov

乌兹别克斯坦

生物有机化学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

12

沈志勋

ZhixunShen

美国

物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

13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JamesFraserStoddart

英国

超分子化学与纳米技术

美国西北大学

14

王小凡

Xiao-FanWang

美国

肿瘤分子生物学

美国杜克大学

15

谢晓亮

XiaoliangXie

美国

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

美国哈佛大学

16

叶军

JunYe

美国

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