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曾指中国筷子浪费资
“中国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危害巨大!”
“中国必须对气候问题负责,并做出改变。否则,全球的气候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治!
年,“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终于对中国“下手”了。
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年仅18岁的她将中国批得体无完肤,恶意污蔑中国的环保政策。
台上,她唾沫飞溅、手舞足蹈;台下,欧洲官员喜笑颜开、暗中偷笑。
可悲的是,格蕾塔·通贝里对自己的“定位”毫不明晰——她自认为对环保事业倾尽全力,而她实际上只是一个“政治玩偶”罢了——在欧洲人眼中,她就是在一个“气候工具”。
那么,环保少女和中国究竟有何渊源?作为“政治玩偶”的她究竟知晓自己的作用吗?
(格蕾塔·通贝里)一、指责中国:环保少女火爆全网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现场,环保少女第一次正式现身于媒体面前。
作为年龄最小的与会代表,通贝里展现了超过自己年龄的冷静与成熟:
“代表着气候正义”、“绵延子孙万代”、“政治高度的认同”……一系列模糊而官方的话语从其口中脱口而出。
搭配着犀利而夸张的表情,再加上西方媒体的刻意追捧,通贝里一炮而红,“环保少女”就此诞生。
在炫目的聚光灯下,通贝里“渐入佳境”,各种“金句”频出,几乎就要声泪俱下:
“《巴黎协定》必须得到执行,这正是今日我们聚集于此的目的!但你们却是抛弃了子孙万代,置环境于不顾。”
“无耻至极!大海都在悲鸣、土地已在颤抖。”
(格蕾塔·通贝里)一时间,各国政要要么以手扶额、要么闭目养神。
你以为他们是在感到羞赧吗?不,他们对于这个年轻的少女感到可笑。
对于在场的老练的政治家而言,所谓的“气候”,终将服务于政治,正所谓“无政治,不气候”。
但是,作为西方世界精心挑选的环保代言人,通贝里表现得越是疯癫,就越符合西方人自己的利益。
只要通贝里对某一国的环境政策发出质疑,西方媒体就如苍蝇般蜂拥而上,大加指责,迫使其停掉工厂、裁减员工,根本不会在乎他们是否会因此失业,甚至饿死。
在这般加持下,通贝里如入无人之境。只要她想,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逃过,即使是中国也只能“无辜躺枪”。
正如前文所述,通贝里指责中国“大规模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事实上,将她的话称为“胡说”都不为过!
中国的一次性筷子,都是竹子或者是专门用于此的速生林,绝非欧美人奢华家具所砍伐的高质量木材。
(格蕾塔·通贝里)众所周知,竹子的根系只要不被破坏,那么它就可以说是“不死之身”,就像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
而且,速生林成长速度极快,砍了之后很快又会长成,根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反而会涵养当地的水分。
相反,欧洲人所用的刀叉需要开采大量的铁矿——机器轰鸣、黄沙漫天,这样的污染不是更大吗?
事实面前,环保少女却是装聋作哑,对来自中国的抗议视而不见,依旧自顾自地指责中国。
可怜,通贝里这样一个提线木偶,不仅荒废了学业、失去了童年,连自己的真正的诉求都无法表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
通贝里当初只是一个为了不切实际的环保梦而“奋不顾身”的幼稚的小女孩,但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难以抽身的“政治玩偶”。
二、政治玩偶:双标的欧洲人是在封堵他国的发展之路!年,普京曾真诚地评价道:
“没人向通贝里解释过,这个世界是复杂多样……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像是瑞典那样,有着高收入、高福利。非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可能需要两百年的时间才能勉强达到瑞典现在的水平。”
(普京)“我能肯定,通贝里是个真诚的女孩,但是没人教会她如何生活。”
普京的评价可谓是中肯至极。
然而,西方政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却是连一个小女孩都不会放过。
不,西方政客宁愿毁掉她,也不会让自己受到一点的威胁。
这个世界充满着参差,许多贫穷的非洲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正经历着欧洲两百年前的“工业革命”。
而不容忽视的是,这样的发展势必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只是,饿死与污染这道选择题,是通贝里能替别人选择的吗?
她似乎忘记了,在20世纪,正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为依托,欧洲的工业才得以迅猛发展。
而随着用煤量的增加,城市雾霾相伴而生。
在当时的欧洲,煤炭的广泛使用虽然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然而煤炭燃烧在释放能量的同时,还排放了大量烟尘、二氧化硫及碳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欧洲污染)毋庸置疑,在英国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生产与家庭燃煤成为城市中最主要的两大空气污染源。
如今,欧洲成为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竟是忘记了自己“发家史”不成?
现代统计学家收集的数据显示,到伊丽莎白一世末期,伦敦的木柴价格和各种建筑用木材的价格远比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上涨得迅猛。
另外,煤炭在燃烧时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使受热物沾染上杂质,作为一种不卫生的污染燃料,它在市场上的消费也比木材便宜许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煤炭不仅供货量稳定,而且价格相对低廉,这就使人们出于省钱的目的而情愿忍受煤炭作为燃料使用时带来的一些缺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煤炭代替木材而成为伦敦最主要的消费燃料毋庸置疑,其无限增加的供应量足以满足伦敦城市扩张过程中对燃料的庞大需求,其低廉的价格优势也十分突显。
在当时,欧洲工厂企业通过蒸汽机的运行将大量煤炭作为动力能源。
(欧洲污染)而蒸汽机一直被视为“耗煤大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蒸汽机以煤为燃料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在运转过程中极大的耗煤量是蒸汽机不可避免的缺陷。
大的蒸汽机引擎每周需要消耗的煤炭达到20-24吨,蒸汽机源源不断地将大量煤炭吞噬并将烟尘排放至空中。
随着英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蒸汽机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年英国总共有5万-10万台蒸汽机。
有人曾这么评价当时的英国:
“英国城市突然之间有上千个工厂和烟囱拔地而起,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18世纪中期,伦敦大法官曼斯菲尔德勋爵审查的一个案件,就是关于一名男子对邻居冶铁排放的烟尘提起的诉讼。
由于冶铁行业会消耗大量煤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英格兰主要冶铁中心如伦敦也因其烟尘弥漫的环境而声名狼藉。
(欧洲雾霾)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炭的利用率已是大幅提升,污染已是大幅减弱,怎么欧洲人可以污染,非洲人、亚洲人就不行呢?
日本东京国立大学的教授就曾评价道:
“欧洲人如此双标,无疑令人作呕。”
事实上,欧洲人不仅对西方与西方世界之外的国家双标,对自己人也很“双标”。
三、政治工具:“愚弄民众”的通贝里通贝里游走各国,大杀四方,连美国议员都甘拜下风,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欧洲摆脱美国、重夺话语权的一种尝试。
然而,在欧洲人“攘外”的同时,却是从未“安内”。
而生长在富裕国度的通贝里又岂会知晓人间疾苦?纵观通贝里的言论,似乎对欧洲本地的指责近乎为零。
这是为什么呢?自然是“家丑不可外扬”!
(欧洲水污染)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环境问题并非用单一的视角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