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X让波尔坦特丨游牧作家语言经验与
在11月24日的中欧文学节活动中,鲁敏和让·波尔坦特(卢森堡),两位“经过漫长的职业漂流,最后才成为职业作家”的作家讨论了他们殊途同归的写作之路。多样的职业轨迹,多变的生活环境,多语言以及不同的游历和广泛的经历是如何让他们创造自己的语言、开始观察和记录这个世界,并最终成为作家?主持人是焦静姝。
鲁敏在成为作家之前,经历了很多的职业,当过营业员、记者、秘书、公务员,虽然千变万化,对她而言却始终不变的是,自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人”,生活永远“充满了戏剧化的东西”。“我感兴趣的焦点是我所观察到的人,我喜欢想象别人的人生。用现在的话说我就是‘戏精’。我成为作家的临界点,是我对陌生人的生活充满了贪婪的‘野心’,我觉得我的工作接触的人还不够,我希望了解更多人、这个世界。我决定成为作家。”
说到“游牧作家”,鲁敏谈到自己在时代背景下从乡村到城市、从地方到都市的生活轨迹,这种“迁徙”所产生的对时间、对空间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鲁敏让·波尔坦特曾经是教师、翻译、记者、周游世界的旅行家,幼时在两个国家意大利和卢森堡交替而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他以深刻的印象:似乎自己永远都没有生活在向往的地方,被四种语言德语、法语、卢森堡语和意大利语包围,“我没有一个真正的语言。虽然所有的语言组成了我”。所以,“我的第一首诗歌自然而然地是法语写就,于是我决定来到法国,生活在周围全是法语的地方。如果需要我离开地球来到月球才可以成为作家,那我一定会这样做的。”
让·波尔坦特让·波尔坦特特别谈到在自己的书里经常以“鲸鱼”作为“迁徙”和“移民”的意向。他认为,鲸鱼本是陆生动物,却移居到了海洋,它保留了自己的肺,作为对以前陆地生活的回忆。“那我的肺是什么呢?是意大利语。于是我决定生造一种语言,像鲸鱼的语言一样,结合法语和意大利语。我认为每个作家都应该创造一种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哈罗伊小姐》的由来,也是他最想介绍给中国人的作品。
主持人焦静姝,翻译出版了《小说鉴史》一书,收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荣获年傅雷翻译奖。现任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艺术项目官员。
焦静姝延伸阅读
年让·波尔坦特(JeanPortante)出生于卢森堡,他的祖先是意大利人,现在他居住在巴黎。让已经写了超过40本书、小说、故事、戏剧、论文、翻译作品和诗歌,这些作品也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他的小说《哈罗伊小姐》被翻译为六种语言。年,他的作品《外语》(L’Etrangelangue)被授予享有盛誉的法国马拉美诗歌奖,同年,他的作品获得了法国文学协会颁发的文学协会大奖。她还获得过许多其他文学奖,包括欧洲彼特拉克文学奖、鲁特伯夫文学奖、阿兰·博斯奎特文学奖等。在卢森堡,他被两次授予年度最佳图书。年,他的所有作品都被授予卢森堡国家文学奖。他的法语著作主要由PHI(卢森堡)和CastorAstral出版社出版,著作译本同样也在比利时、瑞士、魁北克、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亚美尼亚、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国家出版。他从事文学翻译也有三十多年了,出版了近40余本译作,主要是将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作品译成法语译本。年起,让·波坦特成为了巴黎马拉美学术协会的一员,同时也成为了大公国研究所的一员。
鲁敏,年开始小说写作。已出版《奔月》《六人晚餐》《虚构家族》《荷尔蒙夜谈》《墙上的父亲》《取景器》《惹尘埃》《伴宴》《纸醉》《时间望着我》等三十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原创奖、“年度青年作家奖”,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台湾联合文学华文小说界「20under40」等。有作品译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瑞典,意大利、阿拉伯文等。
从11月12日开始,每隔一至两天就会有一场线上中欧作家的对谈,交流文学领域的各类话题,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