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HBO历史剧切尔诺贝利与现实之间
不得不说,《切尔诺贝利》是HBO出品过的少有以真实历史改编的优秀迷你剧。虽然本剧以写实为卖点,试图为观众营造厚重的历史感,但是实际上与现实之间有不少出入,毕竟制作方以西方的视角先入为主,在一些细节添油加醋也可以理解,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语言
相信初看这部剧的时候,大家都被一群身着上个世纪80年代服装的苏联人讲着牛津腔的英语吓到了,特别是那一声声“Comrade”叫出来,的确让人出戏。
本作的编剧克雷格·马津曾经对此表示过担忧,曾经尝试过让演员都统一使用带有东欧口音的英语,但效果适得其反,所有的角色都带着一种不该有的喜剧色彩,反而失去了应该有的历史感。更何况这样还不利于演员的台词发挥,这个设计才被作罢。
于是我们能在这部发生在前苏联的“历史剧”中,听到英格兰、瑞典、爱尔兰的英语口音。好在制作组没有考虑用美国演员,不然一口浓郁的美国南方口音从苏联官员口中蹦出来,就真的成喜剧了。
普里皮亚季
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本剧真实地还原了这个场景。令人震惊的是,当时在场值班的最高负责人,核电站副总工程师阿纳托利·迪亚洛夫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将探测仪器的上限3.6伦琴当作即时辐射量上报,再加上其他官员的一系列官僚做派,导致直到事故发生18小时候后才决定疏散最靠近切尔诺贝利的普里皮亚季市。此地人口在意外发生时有49,人,整个撤离过程又花了十多个小时,直到事故发生36小时后整个城市才被撤离完毕。一些普市的居民在撤离过程中就已经受到了核粉尘的污染。
普里皮亚季大疏散柳德米拉·伊格纳琴科
消防员瓦西里·伊格纳琴科和他的妻子柳德米拉是整部剧中以平民视角看待这场悲剧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瓦西里也的确是第一批达到现场的消防员之一,不过他们的故事在剧集里得到了一些“艺术加工”。
瓦西里·伊格纳琴科在剧集中,柳德米拉·伊格纳琴科为了见到自己的丈夫“贿赂”医院的职工,并且还隐瞒了自己怀孕的事实,这部分的确发生过。
在现实中,她还向询问她的放射科医生谎称自己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医院的管制没有像剧集中展现的那样松懈,她仅仅被允许探视,绝对没有接触瓦西里的可能(后来的研究证明,受到严重辐射伤害的人除了自身的痛苦以外,其实对外界没有辐射污染,但当时苏联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严禁接触的)。
另外在剧集中,柳德米拉最终失去了她的宝宝和丈夫,瓦西里在现实中的确在两个月内死亡,过程极其痛苦。不过柳德米拉失去的这个孩子是否由于辐射污染一直都有争议,因为没有研究指出胎儿更容易吸收辐射,也没有其他的案例支持有新生儿因为接近受到辐射污染的病人而夭折。
三位勇士
第二集的结尾,描述了三名志愿者穿戴防护设备潜水进入四号反应堆下方被水淹没的地下室,他们正在执行一项当时被认为“短期内必死”的任务。
三位勇士5月2日,由于四号堆的高温石墨块和岩浆状态的堆芯仍旧在地下室上方烧灼着混凝土层,一旦被融穿,这些温度高达1,度的放射性材料将迅速蒸发地下室中的两万吨放射性废水,到时将造成一场水蒸气大爆炸,将更多辐射源抛向空中向周围散布。
于是二号堆的高级工程师阿列克谢·阿纳年科,二号涡轮车间高级工程师瓦列里·别兹帕洛夫以及反应堆值班长鲍里斯·巴拉诺夫三人志愿承担了将地下室废水排空的任务。
三位勇士由于这些高放射性废水的辐射强度无法探明,三人很可能在还没有到达排水阀之前,就已经被辐射摧毁了身体机能。但幸运的是,在多重防辐射服的保护下,三人还是完成了任务。更为幸运的是,三位勇士都活了下来,其中鲍里斯·巴拉诺夫死于5年,而其他两人至今仍然健在。
矿工
虽然地下室的积水被排空,但是那些高温堆芯仍旧有可能融穿地下室的混凝土隔层,对地下水网造成污染。于是当局调集了超过名煤矿工人前往切尔诺贝利挖掘隧道,再向其中填充冷却物质。(由于大型挖掘机械无法在这种高强度的辐射环境下正常工作,所以用机械挖掘的效率还不如人力)。
于是便有了剧集中,煤炭工业部长在矿山被煤炭工人嘲笑的戏剧性一幕,这当然是艺术夸张,不过的确反应了这群矿工的彪悍程度,也是整部剧最雄壮血性的一幕。
由于地底的高温环境,那些矿工不得不全身赤裸作业也是事实,多年后的医学报告显示这些矿工是此次事故受害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矿工被检测出不同阶段的癌症。
但讽刺的是,堆芯始终没有融穿地下室的混凝土层,也就是说这些矿工的工作并没有意义。西方此后一直拿这些案例攻击苏联在人权方面的缺失,但是他们不曾想过一旦堆芯真的融穿混凝土层,进入地下水网,遭殃的将是所有中、东欧国家乃至整个欧洲。
直升机坠机
第二集中,早期的控制方案是对暴露在空气中的堆芯覆盖硼砂,这个方法后来被证明有效。但由于现场环境的限制,硼砂必须用直升机吊装从空中对堆芯进行“轰炸”,于是就出现了那个著名的直升机坠机的镜头。
剧集中的解释是直升机飞行员飞入了高浓度的有害浓烟,没有办法分辨方向,一头撞向了旁边的吊车缆线。
不过在现实中,这个惨剧并不是发生在事故抢险的初期,而是发生在10月的后期处理阶段,苏联当时已经开始为四号反应堆上面加盖“石棺”。一架米-8直升机在反应堆上方吊装“石棺”材料的时候,起重机操作员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旋转了吊臂,来不及躲避的米-8桨翼被起重机缆索切断,造成一名飞行员和三名地面人员的丧生。
真实坠机场面整个苏联为此次救灾调动的直升机飞行超过5,架次,从米-6、米-8到米-26、甚至米-24这种武装直升机也上场了,在如此高危环境下的作业仅造成这一起坠机事故,不得不感叹当时苏联直升机飞行员的素质。
用于切尔诺贝利抢险的机械坟场乌拉娜·霍缪克
乌拉娜·霍缪克在剧集中被描绘成“吹哨人”,一个为了探求切尔诺贝利事故真相的勇敢正直的核物理学家。不过在现实中这个人物并不存在,她是一群苏联核物理学家的集合体,编剧将他们的言行整合到了一个虚构的人物身上。
乌拉娜·霍缪克瓦列里·列加索夫
剧集的主角,从事故一开始就担任切尔诺贝利事故处理委员会委员,并且在事后代表苏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于维也纳的特别会议上做报告。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两周年,也就是年4月26日自杀,这与现实当中无异。
瓦列里·列加索夫本剧的第一集片名为“1:23:45”,这个时间即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时间,也是主角瓦列里·列加索夫自杀的时间。
不过现实中切尔诺贝利四号反应堆爆炸的时间是4月26日1点23分47秒(UTC+3),而瓦列里·列加索夫确切的自杀时间绝不可能精确到秒,所以不存在什么“”的巧合。
另外剧中为了突出苏联政府的无能,安排瓦列里·列加索夫在自杀前留下了一份录音,录音中揭示了苏联政府很早就知道RBMK-1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但是因为官僚主义和内部派别斗争,这个问题被忽略。
对此,BBC曾经出过一部记录片专门“揭露”这件事的真相,他们在片中宣称瓦列里·列加索夫在维也纳所作的报告受到了苏联内部审查的压力,并不能完全反应事实,而他自杀前留下的录音带则揭露了这一点,但关键是BBC自己都没有办法拿出这份录音带曾经存在过的证据。所以....真相如何各位可以自行判断。
后记
截至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提到,有47人在这场事故和救灾行动中直接死亡,受核辐射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4,人,患上癌症的人口多到无法统计,对切尔诺贝利周围生态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
这场悲剧发生后,整个世界看待原子能的视角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直观地看到了这种所谓的“清洁”能源一旦利用不当能够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讽刺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RBMK-1型,这种型号的反应堆在苏联境内还有超过10座,事故发生后仍旧在运行。
甚至切尔诺贝利本身已建成的四座反应堆中,除四号堆被废弃外,另外三座仍持续运转了多年。年苏联解体后,缺乏能源的乌克兰仍旧保持着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运作,直到0年,该厂的最后一个反应堆才被关闭。
3D技术还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模型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