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年题材电影梦境与现实的交替,源自一

电影由故事组成,一部好的电影,其中的故事必然是优秀的,而在电影的语境中,思想与电影的主题是等同的。

对于老年电影来说,其核心价值即为主题的价值,有着丰富阅历的老年人,他们对命礼赞、对死亡敬畏、对亲情渴望、对真爱追求,这些都是老年题材电影最常用的主题。

老年题材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殊视角观察生活的方式,在这其中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还能发现生活的隐秘模式,从而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特殊感悟。

一、身体层面无法逃脱的生死疾苦

对于欧美老年电影来说,有着深邃的思想,并不局限于生老病死所带来的困苦和折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悲观情绪,而是借此表达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深刻思考。

01衰老与疾病的苦痛折磨如果理清老年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会发现衰老、疾病、痛苦、死亡是其中不变的主题,既可以指身体层面,也可以指精神层面。

衰老应该是荧幕上最能直观体现的,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皮肤变得松弛、行动迟缓、腰酸腿痛。

于是在电影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穿衣洗漱的瞬间,老年人不经意间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形象,此时他们便会停顿在那里仔细凝视镜中的自己。

即使是通过屏幕,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情绪,一股哀伤的气息在迅速蔓延,他们对自己的衰老无能为力。

一瞬间,他们陷入回忆之中,年轻时那颗精力充沛的心是他们向往的,但同时也是难以触及的。

当然在欧美电影中,老年人对于衰老的恐惧只是一个开端,继而他们会对这种现实进行反抗,以证明自身依然是存在价值的。

正如美国电影《相约星期二》中莫里教授所说的一句话:“年龄的增加不仅仅意味着变老,还有成长。”

诚然在美国的文化中,特别推崇年轻的价值,很多人都害怕被问及自己的年龄,希望自己的青春能够永远存在。

但是莫里教授却是一个例外,他直接说道:“害怕变老意味着没有意义的人生。”

除了衰老,疾病也是人生苦痛的巨大煎熬,几乎在每一部老年题材电影中都能发现疾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严重困扰。

在现今的欧美电影中,将老年痴呆症作为疾病的集中表达,例如电影《恋恋笔记本》中的老年艾莉。

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艾莉,她的爱人每天都在读日记,希望唤起她曾经的记忆,然而这种日复一日地努力,所获得的效果却是极少,甚至只有几分钟的清醒。

每当艾莉独自站在窗外,欣赏美丽的风景时,我们却能从她的脸上看到死亡的逐渐逼近以及一种如花朵凋谢般的哀伤。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欧美老年题材的电影导演,不再注重着重刻画老年痴呆这一症状,而更多的是对老年人心路历程的一种关怀。

02死亡的恐惧与直面人生电影的主题极其纷杂,若是要清晰地分类恐怕很难做到,但是若谈及其中最为沉重的主题,非死亡莫属。

毫无疑问,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对这个话题,这导致在欧美老年题材的电影中很少有深刻谈论这个话题的。

不过瑞典的电影大师伯格曼却对话题有着近乎天才般的洞察,他的电影《野草莓》正是这一题材电影的典范。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78岁的斯德哥尔摩医学院教授伊萨克伯格在领奖的途中对于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反思,在梦境中他看到了一只没有指针的时钟和一辆装载着自己尸体棺材的马车,由此来暗示他的死亡即将到来。

虽然在欧美老年题材电影中,导演们关于如何面对死亡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都是在指导人们如何面对痛苦和恐惧。

波兰电影《生命宛如致命恶疾》就是以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示一个病人在临死前的绝望状态,尽管在这部影片中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不过导演却是要让他在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中追寻生与死的意义。

二、精神层面:无法言说的爱与孤独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与精神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同时也是老年题材电影的又一重要主题。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晚景凄凉,被遗忘或者被抛弃,独自承受着迟暮的痛苦。

越是孤独的人对爱便越是有强烈的渴望,因此在老年题材电影中,从不缺乏对无法言说的爱与的孤独的表达。

01孤独的守望者退休是老年人晚年生活孤独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对待退休生活,是独自进行时光的消耗还是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早在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德西卡就表达了对老年人退休生活的独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