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没有无辜者,懒惰正在毁掉我们
年,“垃圾分类”第一次成为网络热词,还是因为喜欢垃圾分类的“流浪大师”沈先生。
垃圾分类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处理垃圾的方式。
上海“博学”流浪汉沈巍在沈先生成为网红后的第3个月,上海居民迎来了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违者将被处以50至元的罚款。与此同时,全国46个城市也陆续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新时代。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说明图表虽然各地的分类方式不一样,但大致相同。例如,干垃圾即其他垃圾,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或餐厨垃圾。
一时间,“你是什么垃圾”等搞笑段子层出不穷,而段子的背后却隐藏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垃圾世界。
1.你制造的垃圾去哪了?
当我们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的那一刻,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会去往哪里?
新一季《奔跑吧》环保主题那一期,跑男成员们去的是杭州一处垃圾填埋场。当他们听到工作人员说“杭州三年的垃圾就能填满整个西湖”时,他们的心情变得非常沉重。
在那个垃圾填埋处理场,里面的垃圾厚度有多米,是三十多层楼的高度,十年来吸收了近多万吨的垃圾,而这些垃圾经过填埋后需要近三百年才能降解。
注:生活垃圾中,也包括了人们浪费掉的粮食。虽然与本文主题无关,但一组数据却让人无比痛心。据了解,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近万吨,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为了处理这些垃圾,垃圾填埋场的工作人员,每天凌晨2点起床,3点上班,天不放假。不管刮风下雨,都是露天工作。时刻面临着各种未知垃圾伤害的风险。
如果说,被垃圾伤害的工作人员是个体的短期“阵痛”,那么面临没有土地做大型垃圾填埋场的严峻事实,就是所有中国人即将面临的长期“阵痛”。这不是个例,更不是危言耸听。
近期新闻报道,拥有多万常住人口的成都,已再无土地做大型垃圾填埋场。
位于都江堰城郊的垃圾填埋场是一条天然的峡谷,如今,几百万吨垃圾已经把45米深的峡谷完全填满。另一边,位于成都市郊龙泉山腹地的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已面临库容告急。
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我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达4亿吨左右,每年以约8%的速度递增;人均每天产生1.1公斤垃圾。
如果不加以管控,垃圾的总量会持续增加,再先进的处理技术最终也难以应付。
不止是成都,中国多座大中城市中,1/4的城市已经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很多城市其实都在面临垃圾无处安放的难题。
年,导演王久良的一部纪录片《垃圾围城》震惊世界。纪录片中展示了光鲜亮丽的北京被周围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他们组成了北京的“七环”。
年9月16日,香港杏花新城,商场一层被倒灌的海水淹没,大量垃圾被冲入商场,堆在扶梯口,密密麻麻,塑料遍地。
海水倒灌把垃圾冲入商场此前,中国率先发起对“洋垃圾”的反抗,于年1月正式实施“洋垃圾”禁令。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拒绝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洋垃圾”。
中国对“洋垃圾”的禁令,使得发达国家必须提高本国的垃圾处理能力,并倒逼从商品制造到垃圾处理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更新。
“洋垃圾”禁令的实施,拉响了一场有关垃圾的世界战役。
2.为什么丢掉的垃圾会回到我们体内?
全球每年产生上百亿吨的垃圾,其中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近3亿吨,这之中又有多达万吨进入海洋。
这些塑料垃圾,淹没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夺取了本该属于海底生物的自由,甚至每年有数十亿的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而死亡。
被塑料网缠住的海龟不要以为海洋生物与自己无关,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的垃圾,会随着生物链条,以某种形式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侵入我们的身体,比如微塑料。
吹来的风、喝到的水,餐桌上的猪牛羊鸡鸭鱼,还有你以为很新鲜的蔬菜水果……都有可能携带微塑料进入我们体内。
根据英国学者汤普森的定义,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它们广泛存在于海洋中,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目前已经无处不在,包括我们的体内。
微塑料正通过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年《纽约时报》报道,有研究称在人类的粪便中检查出了微塑料的存在,还鉴定出了9种不同种类的塑料,平均每10克粪便里,就有20个微塑料。
是的,我们丢掉的垃圾又回到了我们的身体中,且无法消化无法降解,只会在我们体内不断积累。
生态一旦遭到彻底的破坏,其伤害便永久无法复原,健康一旦受到威胁,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伦敦国王学院一位教授甚至说:“当浓度足够的时候,微塑料携带的化学物质甚至能够伤害、杀死细胞。细胞的蛋白质和DNA都可能受到伤害,而DNA受伤会导致严重疾病发生,比如癌症。”
在广东省东莞市远丰村,过去村后有座高出海拔多米的垃圾山,这些垃圾污染了人们生活饮用的水源。在当地,只要是用水,任何人都逃不开垃圾毒物对身体的侵蚀……
于是,这个仅有人的村庄,10年间许多村民因患癌症死亡,后来被包括央视在内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像这样的癌症村,全中国约有个。
当你再看到有关垃圾分类的段子,还能笑得出来吗?
3.爱干净的日本,真的是因为素质高吗?
如果你正在为垃圾围城忧心忡忡,如果你正被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搞得措手不及,那不妨来看看日本。
年俄罗斯世界杯,日本队赛后打扫更衣室的佳话传遍世界。不仅如此,场边的日本球迷还留下了输球后边哭边收拾垃圾的背影。
爱干净的日本,真的是因为素质高,或者民族性吗?
年,日本教育学家高桥敷教授在《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历数日本人“乱丢垃圾、随地小便和从不排队”等不文明行为。
当时的日本人也会随意丢弃烟头,当时的日本观众也会在剧场留下遍地垃圾,当时的日本甚至连城市河流也因为垃圾太多而只能选择填埋。
年,日本街头的烟头太多,以至于路边有人专门捡行人丢弃的烟头
年的市民会馆(剧场),观众离去后留下遍地垃圾
年,流过大阪市住宅区的千间川成为“垃圾堆”,四年后被政府填埋
因为环境污染,首都东京“伸手不见五指”,空气质量和前两年的北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我们雾霾天出行戴口罩不同的是,日本小学校歌里还将冒烟的工厂称作“日本的希望之光”。
年,“日本的希望之光”导致东京湾上空浓雾环绕
不管是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新通过的法规,还是面对外国友人的羞耻心,都无法让多数普通人把保护公共卫生环境当成自己家的事。
改变大众的观念并不简单,政府建设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计划曾因居民的激烈抗议而被迫中止,杉并区居民为了反抗政府设立临时垃圾收集所而袭击政府人员,东京都江东区曾因爆发可怕的蝇灾而只得用大火焚烧。
杉并区居民走上街头,反对政府的垃圾处理场建设计划
日本居民反对征地建垃圾处理场日本居民因反对征地建垃圾处理场,警民打成一片
年,梦之岛第14号填埋场的开始后来,日本的垃圾只能大量滞积,并在炎热的天气里散发恶臭。为了防止疫病蔓延,政府只能出动消毒车给路上的垃圾喷洒消毒液。
被垃圾包围的杉并区给垃圾消毒的杉并区工作人员这场漫长的拉锯战,让东京政府和日本居民们都疲惫不堪,这场沸沸扬扬的“东京垃圾战争”最终随着日本民众的妥协而落下帷幕。
为了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各区都开始鼓励区民“减少垃圾消耗”和“垃圾回收再利用”。毕竟,本区处理不掉的垃圾,送出去是要花钱的。
为了强化管理,有些地方选择罚款(~人民币),有些地方则主要靠邻里相互监督和居民自觉。
日剧《打工仔买房记》中,坏邻居陷害男主角妈妈的办法就是弄乱她分类好了的垃圾
日本的垃圾分类种类少则7-20余种,多则45种。居民需要把可回收的塑料袋塑料瓶洗干净晾干后再进行处理,如果一个物品的各部分属于不同垃圾种类,还要拆卸下来分开投放。另外,日本回收垃圾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所以日本人不仅要做到垃圾正确分类,还要做到在对的时间处理对的垃圾。
日本的垃圾分类如此复杂,而街上的垃圾桶却很少。如果你问日本人,为什么不在路边设更多垃圾桶?他们可能会回答:因为我们没付钱啊!
一个日本路人女性的回答那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有这些烦恼?那是因为我们国家为了维护公共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一笔开支,而这笔开支其实又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
如果说我们也把垃圾分类这件事做好,那么省下来的这笔钱,不知道可以做多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4.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是哪个国家?
提到垃圾分类,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就是是瑞典。他们因为垃圾处理地足够好,因为本国产生的垃圾不够用,竟然还要从别的国家进口。
瑞典的做法是,把垃圾分类被纳入国民教育大纲,培养国民意识先从娃娃做起。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孩子们会先参观垃圾回收的过程,然后再回家向家人普及理念,并互相监督。最终,在共同实践中逐渐形成民族传统,内化成行为准则。
垃圾分类的国民意识具备后,城市垃圾自动处理能力也得跟上。
瑞典的城市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主要由垃圾投放口,地下管道和中央收集站组成。垃圾投放口一般分为三种,分别处理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一般垃圾。
每个垃圾桶内都设有自动感应装置,一旦垃圾装满,控制系统的电脑会根据程序设定打开连接垃圾桶和水平管道的阀门。此时,抽风机开始发动,管道中“刮”起每秒18到25米的大风,垃圾就要奔向中央收集站。
设有自动感应装置的垃圾桶这些垃圾到了中央收集站后各有去处:可燃垃圾经过燃烧转化成电能和热能,有机垃圾被送进沼气池生产沼气,可回收垃圾则被回收处理做成其他制品继续使用。
尽管他们全国50%的垃圾都用来焚烧,但也仅仅占焚烧厂实际处理能力的两成。所以他们的垃圾还要靠进口,这样还能向这些国家收取可观的垃圾处理费。就这样,瑞典人把垃圾生意做到了极致,同时瑞典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
尽管他们城市的垃圾回收率已经高达99%,垃圾掩埋比例不及1%,但他们还不满足。瑞典人立下flag,未来,他们的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并做到彻底放弃石化能源。
如果我们学习日本、瑞典在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优秀经验,那么在不久之后,那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中国一定会重新回来。
5.除了垃圾分类,普通人还可以做什么?
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是第一步。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必须取得胜利的战争。现在,我们只需要先踏出最简单的一步:不乱扔垃圾,并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爱护环境,不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每个人都付出行动,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还地球一个美好的环境。
我们在此倡议:
1.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如外出时自带水杯、点外卖时可备注:不需要餐具;
2.减少使用塑料袋。如去超市购物时自备环保购物袋;
3.减少纸张浪费。如办公时回收废弃的打印纸做草稿;
4.珍惜粮食,避免浪费。如外出就餐时按需点菜,实行光盘行动;
5.以身作则,向身边的家人(特别是孩子)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