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普及的今天不能忘却Selding
外科手术是人类治疗疾病的一项创举,在安全麻醉条件下,各类手术无所不能,但是带来的创伤不能小觑,有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带来的损失超过了手术本身的获益,以至于人们“谈虎色变”,除非万不得已,手术都不是首选。
微创介入不同于吃药打针,也不同于手术开刀,随着技术器械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该项技术已超出外科,放射科的“专利”,而是覆盖了所有临床科室,开创了微创诊断、治疗领域的新纪元。
微创介入发展历程
想当初内科医生要想做动脉或者静脉造影、抢救休克患者,都得请外科医生切开下肢或上肢皮肤肌肉、完全暴露血管才能进行穿刺,造影,快速输液,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增加患者创伤,也加大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安全、高效得进入血管的方法呢?
经皮穿刺血管技术的发明成为现实,这要归功于Seven-Iran-Seldinger,一位受人尊敬的瑞典放射科医生。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Seldinger对人体血管分布了如指掌,如何清楚的显示血管的走向,利用血管进行治疗,一直是Seldinger医生探索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一项新方法-血管穿刺术,年他在《Actaradiologic》发表了关于血管穿刺术的论文,第一次详细报道了介入穿刺血管的方法,后来大家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血管穿刺术,即现在所称谓的Seldinger技术。
早期Seldinger技术只用于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主要用于血管造影,因其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损伤小,被广泛传播,被内外科医生所掌握。
因创透血管后壁,存在形成血肿的风险,Driscoll于年提出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其方法为: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穿刺针穿破血管前壁,进入血管内时,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再引入导丝导管即可。
Sedinger技术的核心是导管引导,根据血管大小,所承受的压力,血管的弯曲度,设计成各种形状、大小、长度的导管,尖端设计成U型、螺旋状、构型、伞状等,避免损失血管,有利于进入目标血管,再通过X线、超声定位,准确指导导引钢丝进入病变部位。
Seldinger技术利用了人体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知识,具有创新性理念,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治疗,穿刺导管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造影、支架置入、造瘘、引流、化疗、血管栓塞、实体肿瘤消融等。
随着床旁超声检查的普及,Sedinger技术在重症医学、超声介入领域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从脑室腔引流、经皮气管切开、精准的心包、胸腹腔引流、急性大出血的栓塞,到各种疼痛、神经阻滞的介入治疗,Sedinger理念与技术无处不在,在重危患者身上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Sedinger技术简单、实用,避免了手术创伤所致的二次打击。
虽然微创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精准、安全、高效,医生和患者都乐于接受,已经形成了药物、手术、介入为主的“”三足鼎立”治疗模式,其中离不开Seldinger医生等先驱们的创新、开拓精神,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