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公路电影,去你的目的地
电影《逍遥骑士》剧照。
《野马分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阿坤买了一辆二手吉普车,在前往内蒙古草原的旅行中,他逐渐意识到了成长的代价;
《他与罗耶戴尔》,年轻牧人阿旺立志成为一名著名的藏区弹唱歌手,为了出一张专辑,他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平静》,纪录片导演林同为了缓解和男友分手的痛苦,不断前往日本、雪中小镇、香港参展或旅行,随后又回到郊外的家乡,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
平遥影展入围电影《荒野咖啡馆》剧照,电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讲述了三个人前往边陲小镇奔赴梦想的故事。
公路电影是一种将故事主要情节或背景设定在公路上或旅途中的类型电影,主人公往往因为某些原因踏上旅程,在蜿蜒曲折的公路和点缀其间的汽车旅馆中遇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种种事件,以此对自我或世界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或者完成某种情绪的释放。
美国最著名的公路之一六十六号公路,这条公路被美国人亲切地唤做“母亲之路”。
公路电影文本上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等早期旅游文学,二战后,美国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美国也被称为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汽车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客观上为公路电影的大批量出现提供了现实基础。
20世纪60年代,《雌雄大盗》()和《逍遥骑士》()赢得了商业和口碑的双丰收,也一举奠定了公路电影在影史中的重要地位。
谈及公路片,绕不开的电影自然是《逍遥骑士》(),影片讲述了两名垮掉一代青年们骑着机车前往新奥尔良狂欢节的旅途故事。
性、酒精、毒品、机车上的美国国旗图案,一切就像电影里的那首名为Borntobewild(天生狂野)的迷幻摇滚乐,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有的只是当下,只是存在和自由。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正在经历“忘却的十年”,国家深陷越战泥潭,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危机四伏,加之受到欧洲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垮掉一代”文学浪潮和嬉皮士运动的影响,大批青年开始反思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方向。
不少人扔下工作,钻进二手汽车里,沿着公路从地图上的这一端,驾驶到地图上的另一端,不带有任何目的,或者说目的只是为了“在路上”。
美国迈阿密通往基韦斯特(美国本土最南端城市)的跨海公路。
与此同时,美国的电影制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面对开始普及的家用电视的冲击,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商业电影显得过于陈旧,难以让人提起兴趣。
在国际上,法国、意大利、苏联、瑞典、日本电影百花齐放,它们崭新的叙事方法和美学体系,也促使美国电影人加强了产业革新的决心。
于是,好莱坞开始出现一批无论是在故事内容还是在表达手法上都打破常规、不落俗套的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也被后世称为“新好莱坞”,公路电影则成为了“新好莱坞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加拿大温哥华高速公路旁的风景。
公路电影的主题常常与人物成长密切相关,电影《阳光小美女》()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戴着眼镜,有着小肚腩的7岁小女孩想要成为美国选美小姐,在家人的支持下,一家人踏上了“阳光小美女”的选美比赛之旅。虽然最终没能如愿当选,但这趟旅程使小美女和有着各自烦恼的家人们,都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方向。
旅途也给女性一次自我解放的机会,电影《雌雄大盗》()和《末路狂花》()讲述了几位女“罪犯”的故事,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是女性独立、活出自我的一种宣言和姿态。
电影《阳光小美女》剧照,小美女正在安慰飞行员梦想破碎的哥哥。
在传奇导演、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骡子》()中,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独居老人因破产急需一份工作,无意中他成为了墨西哥贩毒集团的一名运毒者,几次运毒的旅程使他越陷越深。
在影片的后半段,老人知道自己的浪子生涯即将到头,他希望能在人生旅程的末尾,与他亏欠颇多的家庭达成和解。
亚历山大佩恩导演的《内布拉斯加》()同样是一部关于老年人的公路电影。
年老痴呆的父亲误以为自己彩票中奖,执意前往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领奖”,家人无奈只得一路陪同。
在路上他们经过了父亲的老家,和《骡子》一样,领奖之旅也变成了一场寻找回忆和重新认识、理解家人的旅程。影片在轻松诙谐的叙事节奏中慢慢触及观众的泪点,感人至深。
电影《内布拉斯加》剧照,父亲老家小镇的风光。
寻找亲人也是公路电影的一大母题之一。在电影《完美的世界》()中,两名罪犯越狱成功,劫持了一名没有父亲的单亲男孩。
在逃窜之路上,罪犯对男孩照顾周到,也让他经历了许多从未经历过的刺激与快乐,男孩逐渐对罪犯产生了一种近乎于父子关系的不寻常感情。
在电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中,年迈的史崔特先生收到了十多年未见面的哥哥病重的消息,决定修复两人之间的裂痕,便驾驶着自己破旧的割草机前往多英里之外的威斯康辛州。
翻山越岭,克服各种困难后,一个走不动路、一个中风在家的两个老头,终于得以见面。
电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剧照。
在导演维姆文德斯最著名的电影《德州巴黎》()中,文德斯将公路电影升华成一门影像艺术。
电影讲述了一对父子寻找曾经的爱人和母亲的旅程,故事美丽得令人心碎,而得克萨斯州一小块名为“巴黎”的土地,变成了沙中玫瑰般的隐喻,照亮了每一颗迷失在漫长旅程中的孤独心脏。
电影《德州巴黎》剧照。
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几部颇受欢迎的公路电影。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获得了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绿皮书》()。
故事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一位黑人钢琴家策划了一次美国巡演,巡演将经过种族问题严重的南方,为此他雇佣了一名白人司机保护自己。
在旅行中,原本仇视黑人的司机渐渐被钢琴家的人格所打动,放下了自己的成见,而钢琴家在接触了底层黑人和劳工文化后,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种族身份。
美国拉斯维加斯-盐湖城的公路。
在全世界范围内,公路电影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影类型。
上世纪70年代,文德斯在德国拍摄了使他声名鹊起的“公路三部曲”。
在《爱丽丝城市漫游记》()中,一名摄影记者带着无意中邂逅的美国小女孩穿越德国,寻找她的奶奶。旅程优雅浪漫,充满惊喜,寻亲之旅同时也是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重新发现;
在《歧路》()(又译《错误的举动》)中,年轻作家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走上旅途,一路上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笼罩在战后青年身上的忧愁和烦恼总是挥之不去,他想通过旅行找到存在的意义,却在旅行中作出了一系列错误的选择;
《公路之王》()则是美式公路电影在德国的一次完美移植,硬朗的摇滚乐和随处可见的美国符号见证了美国文化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德国阿尔卑斯山公路。
从德国出发,我们的列车一路南下,穿过瑞士,来到意大利“华丽之都”、文艺复兴发源地托斯卡纳。
多年前著名导演迪诺里西曾在此处拍摄了电影《安逸人生》(),讲述了一名天真内敛的年轻学生和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偶然相遇,并共同前往托斯卡纳旅游的故事。
在旅途中,随处可见战后意大利新兴的消费时代和传统社会之间的碰撞。
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一座小城。
从亚平宁半岛乘坐游船,我们朝地中海的东部驶去。
在希腊,艺术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在《塞瑟岛之旅》()、《雾中风景》()、《尤利西斯的凝视》()等电影中,用诗意的长镜头,讲述了在东欧巨变背景下,巴尔干半岛上那些因为失去父亲、失去国籍、失去文化记忆而踏上寻找旅程,又始终寻而不得的失落之人的故事。
希腊爱琴海中的圣托里尼岛。
离开希腊,我们继续往东走,在广袤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土耳其导演锡兰拍摄了《远方》()、《野梨树》()等泛公路片,电影中的主人公不是无法在都市立足的小镇青年,就是在都市待久了又适应不了农村故乡的中年男子。
走不出、回不来,这相互对应的两面,是城市化进程里,那些往返于故乡与世界的候鸟们的普遍写照。
电影《野梨树》剧照。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那片枪炮声和祈祷声一样多的应许之地,在电影《必是天堂》()里,导演苏雷曼从巴勒斯坦逃离,渴望前往新的地方生活。
他飞去巴黎,飞去纽约,但不管走到哪里,天堂不但不见踪影,故乡还总是如影随形。面对各种奇遇和冷笑话,旅途中的苏雷曼反复叩问自己,故土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
随后让我们飞得远一点,我们来到南半球,来到拉丁美洲。
在上帝之城里约热内卢,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的《中央车站》()讲述了一位在车站帮人写信的女子和一位小男孩的寻父之旅,温暖动人。
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和亚马逊河流域,沃尔特的《摩托日记》()则描写了对切格瓦拉影响深远的青年时代的一次游历,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个国家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切格瓦拉开始感受到生活的苦难和人生的真相。
上图: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下图:黄昏时分的亚马逊河。
这趟公路片之旅的最后,我们回到东亚。在日本,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从东京浅草出发,前往爱知县丰桥市看望男孩母亲的故事。
除了笑中带泪的情节和久石让旋律优美的配乐外,我们也能窥见日本乡村夏季的清新动人风景。
从日本飞回我们的家乡,飞机上有一位特殊的乘客——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里的高仓健,他从日本千里迢迢赶到云南,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
同样在南方,在深圳,《落叶归根》()里饰演农民工的赵本山,不得不背上刚刚离世的好友的尸体,踏上回乡安葬之旅。
云南梯田。
纵观这些公路电影,虽然游客不同、目的地不同、沿途风景不同,但它们总是有着相似的主题和同样的情感,就像旅程中所有的路标,最终都将指向我们内心深处一样,离开,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吗?
在Vlog和Plog日益流行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拍摄、拥有他自己的公路电影,每个人也都可以从旅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和意义。
下一次旅行的时候,记得多拍些照片、多录些视频,有一天,你也会找到那些可以向所有人讲述的故事。
撰文木大工
编辑调反唱唱
排版李航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