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里国宝的避难所,安达森洋行书写南
在重庆南岸区慈云老街的历史建筑群当中,有一个地方曾经被喻为是南滨路上的“故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可是真正存放过故宫内的文物,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它成功保护了流落的故宫文物,成为了一处临时避难所。这个地方就是安达森洋行,说到安达森洋行,其实很多南岸本地居民都对它不了解。安达森洋行位于重市南岸区海狮路2号,面朝长江,背靠狮子山。自年重庆开埠之后,许多外商就来到重庆建造洋行,沿江做买卖,这座安达森洋行就是建造于那个时期。洋行的主人原本是一位瑞典商人,主要经营中国的土特产进出口贸易。和重庆许多自身带有城市文化气质的老城建筑不一样的是,安达森洋行本来只是一座普普通通洋楼,没有特别精致的雕梁画栋,也没有什么奇幻传说,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是来源于一段特殊的往事。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为躲避日军的侵略,保护好故宫文物的安全,当时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南迁活动。据统计,当时仅仅是搬离故宫的文物就有箱,本来的计划是将这批文物分5批运送至南京的,但是在南京成立故宫博物馆三年之后,又遇上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在南京告急的情况下,故宫文物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的转移。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当时文物向大后方转移的路线被分为三条,以南、中、北三个方向进行,而向重庆方向的文物迁移从年5月22日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由汉口进重庆,耗时5个月进行,最终粗略估计大概运抵的文物有多箱,而文物之中又多以字画为主。字画类的文物既要保证避免接触明火,又要保证不易受潮,不易被虫蛀,这样一看挑选保存文物的地方自然是要慎重的。经过多次勘测和寻找,最终选定的文物保护地有三处:川康洋行仓库(渝中区打铜街邮局大楼)存放箱,吉时洋行仓库(南岸王家沱)存放箱,以及安达森洋行仓库存放箱。因为安达森洋行主人是瑞典人的缘故,所以每当日机盘旋在重庆上空进行轰炸时,洋行不是顶楼升起瑞典国旗,就是空地上平铺着瑞典国旗,以此躲避轰炸。那是一段重庆人民的血泪史,这座城市曾经付出的代价是无法想象的,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被存放在这些地方的故宫文物毫发无损。抗战胜利后,这批被安置在重庆的文物被转移到了南京,辗转数万里,最后大多数文物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少部分最后被搬运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馆。图源网络安达森洋行是重庆开埠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故宫文化的载体。年故宫博物院院长亲赴洋行旧址共同参与修缮工作,不久之后,在安达森洋行之上将会成立故宫学院(重庆)分院和故宫南迁文物纪念馆。最早知道安达森洋行是因为在仓库旧址旁的一条依山铁轨,因为好奇它的用途才了解了这个洋行,只是没想到它还有这样的作用。其实也难怪大多数重庆本地人都不了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洋行里保存故宫文物的事情对外是绝对保密的。安达森洋行,曾经有如此辉煌的过去,但是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它都被人所遗忘,变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废品仓库”。可喜的是,现在的安达森洋行在进行修缮工作,在南岸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一带,安达森洋行和慈云寺一样成为南滨路上的亮点。重庆游品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文章: 俄媒瑞典驻俄使馆附近出现漫画,讽刺瑞外交 下一篇文章: 瑞典轻奢风实拍沃尔沃S90智逸运动版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