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印课外培训班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党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学副教授。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年第1期(总第87辑)。

全文字,阅读约需8分钟

近年来,家里只要有小孩,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普遍会给孩子报一些课外培训班。有文化课的辅导班,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也有兴趣特长班,如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球类武术等。

普遍现象是:学前教育阶段以兴趣特长班为主,进入小学后,开始报文化课辅导班,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文化课辅导班逐渐增加,兴趣特长班逐渐减少,在小升初和中考前暂停各类兴趣特长班,只报文化课辅导班,在高考前,除了艺术生和特长生增加兴趣特长班的学时外,其他学生跟中考前类似。

分区域看,一线城市中小学生上的培训班种类最多,历时最长,二三线城市次之,近年来四五线城市和一些县城乡镇的中小学生也开始上一些培训班,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当然,在同一个地区,有的中小学生只报一两个班,有的中小学生报多个班,几乎占满了周末和每天放学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培训班扎堆于学校周边的居民楼或写字楼,不少学生前脚走出校门,后脚就走进培训班,形成独特的教育现象。

上培训班是个选择问题,是否报班,报哪些班,学多长时间,这些问题让家长们焦虑不已。

很多培训班需要家长接送或陪读,家长除了付出金钱,还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一边是自己的各种事情,另一边是孩子的未来,兼顾起来左右为难。如果没有亲友帮忙,则是难上加难。虽然报班需要很大的智慧,然而不报班需要更大的勇气,无奈,在周围人的影响下,无数家长在矛盾中将孩子送往各类培训班。

与此同时,教育培训行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诞生了数百万家课外培训机构,并孕育出数十家上市公司。

课外培训班的火爆有目共睹,其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千千万万的家庭省吃俭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把省下的钱给孩子报培训班,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孩子教育,孩子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优于父母一辈,综合能力和素质普遍强于父母一辈,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得到了提升,这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负面效应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以报名师的课,请名师作家教,上更多的兴趣班,而普通家庭的学生只能上普通的课,请普通的老师作家教,上很少的兴趣班。

于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更高,长大后职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可能更高,形成“贫富差距造成教育差距,教育差距加剧贫富差距”的循环。

分地区看,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学生接受培训的机会多,落后地区则不然,落后地区只有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快地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中国的情况如此,其他国家呢?近的如韩国、日本和泰国,几乎没有学生不上课外辅导班,学生考试和升学主要依靠课外辅导班,课外辅导班林林总总,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公立教育的发展空间,并影响到公立教育的权威。

远的如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希腊、芬兰、英国和瑞典等,虽然学生上文化课辅导班的比例不如韩国和日本那么高,但是人数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城市家庭和精英家庭,这些家庭的学生除了上文化课辅导班,也会上兴趣特长班。

公开报道显示,美国纽约的中小学生上文化课辅导班已成为常态,一些欧美国家精英家庭的学生除了上课外培训班,还会请一对一私教,费用比培训班更高。

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学生也上课外培训班?当然是为了考入名校,那些进入名校的学生很少不上课外班。为什么要考入名校?当然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不上课外班,只接受校内教育,能实现以上目标吗?

当然可以,不过需满足以下必要条件:公立教育占据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公立教育的教学内容足够全面且与升学考试相匹配,周围学生都不上课外班等。以上条件但凡哪个被突破,课外班就会逐渐出现,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需求的角度,任何人都有意愿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最终获得多少取决于其经济条件,只要足够富有,理论上可以请到全世界最好的老师。从供给的角度,教育要么靠政府提供,即公立教育,要么靠社会提供,即私立教育。

一国政府提供多少公立教育,除了政治因素外,更多取决于政府的财政实力。当财政资金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时,政府当然愿意为之。不过现实中,国家发展处处需要资金,政府投入教育的资金永远是有限的,只能在保证基本教育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提高。

在教育层次上,优先保证中小学义务教育,其次是中职教育与特殊教育,然后是高等教育。当公立教育能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时,私立教育的发展空间就很小,反之私立教育就会快速发展。

公立教育具有民生属性,目的是提供基本的教育内容,保证教育的底线水平。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公立教育多为免费模式或仅收取较少费用。这类似于最高限价,往往低于市场价格。

在这种价格体系下,很多家庭希望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或技能,这些需求一直存在,并且需求很大,公立教育供给有限,市场化的课外培训班应运而生,弥补公立教育的供给缺口,并执行市场化均衡价格。

因此,课外培训班高收费现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自然结果,高收费说明市场的供给远小于需求,只有加大公立教育投入力度,减少市场需求,或进行市场化改革,增加市场化供给的数量,这一现象才能逐步减少。

所有教育层次同步推行市场化吗?当然不行。各国的普遍经验是优先推行高等教育市场化,然后按教育层次依次类推,中小学义务教务是教育市场化的最后选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教育体系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在公立教育几乎完全主导的教育体系中逐步引入私立教育。年大学扩招以来,公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大幅增加,一些原本没想过让孩子上大学的家庭,也希望争取一下,让孩子考上大学。

与此同时,国家倡导中小学素质教育,减少校内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在强大的升学愿望和中小学校内教育满足不了学习需求的叠加下,民办学校和中小学培训机构不断涌现。教育部数据显示,截止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36%。

在数量对比上,若不考虑学前教育,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比值最大,民办小学与公立小学的比值最小,表明中国亦遵循“高等教育市场化优先,义务教育市场化靠后”的规律。

尽管民办学校的收费高于公立学校,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为了节约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孩子获得大学学位,分别将孩子送入民办中小学、民办高校。大多数家庭还是公立教育加课外班的模式,自行决定上多少课外班,成为课外培训市场的主要群体。

笔者的一项调查亦显示,“80后”读小学和中学时很少上课外培训班,“90后”上课外培训班的现象多了起来,不过以兴趣特长班居多,而“00后”上文化课辅导班的现象明显增多,上兴趣特长班的现象更加普遍,这与国家的政策背景有关,也与家庭经济条件变好有关。

家庭经济条件变好了,就希望发展一些兴趣特长。总体而言,中国的教育市场化发展情况与欧美国家类似,公立教育是保障,私立教育为补充,课外培训机构随社会需求的增加不断发展壮大。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完全由政府承担,政府会有巨大的财政压力,公立教育中的保底教育无法满足一些学生的求知意愿。将教育完全交由市场,高收费使普通家庭的孩子失去学习机会,将无法保证教育公平。教育市场化的边界在哪里?

笔者认为,这个边界取决于政府财政资金对民众需要的教育资源的满足程度。在满足的限度内,是公立教育的发展空间,在满足的限度外,是私立教育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政府通常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公立教育从收费模式转为免费模式,免费的范围逐渐扩大,免费的年限逐渐增加,并在免费提供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比如中国自年开始为城乡中小学生全面提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过去十余年来,中国已在一些地区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或十五年免费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扩大高校公费师范生的适行范围。无独有偶,美国纽约州自年开始为符合条件的近百万名大学生提供免费大学教育。当然,公立教育空间的扩大并不影响私立教育空间同步扩大,因为社会在发展,人们追求更好教育的意愿也在增加。

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名校的招生名额永远是稀少的,在大家找到更好的人才选拔方式前,考试仍将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方式,而在应试教育下,课外辅导班作为公立教育的弥补者,自然会长期存在。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要不要上辅导班恐怕也是个长久的话题。至于要不要上兴趣特长班,要看孩子的兴趣和家庭的综合条件了,孩子开心就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5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