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碳足迹比女性高约628,人口老龄
出自IPCC的数据显示,男性碳足迹比女性高约6-28%,主要原因是因为女性在肉类消费和车辆相比男性低。此外,据英国《卫报》报道,男性比女性的碳排放多16%,因为男性在汽车燃油方面消费较多。该数据样本为瑞典单身男女消费数据,虽然不适用全球范围所有男女,但综合IPCC研究,均可看出男女在碳排放数据上的差异,而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消费方式。
基于此,小编搜集整理资料,希望能找到性别差异之外的年龄差异。虽然文献资料搜索有限,但还是找到了人口结构和碳排放的几篇文章,现整理给大家。
阿尔法一代:终生碳足迹更少
中国人均碳排放是从年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到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年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为7.56吨,年这一数据降至7吨。
在外交部《美国对华认知中的谬误和事实真相》一文中显示,即便是到年碳达峰,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也将在7-8吨。“双碳”战略本身是一场社会经济变革,社会进步推动减排进程的加快,越是临近碳达峰碳中和时间,对碳减排的要求也将更为严格。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以全球碳排放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例,要想在年前实现净零目标,出生于年至年间的Z一代,他们的一生中平均将排放吨二氧化碳,年代出生的婴儿平均一生碳排放仅为34吨,而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生平均碳排放量将为吨。换句话说,婴儿潮一代的碳排放量比阿尔法一代碳排放量高10倍有余。(婴儿潮一代是指各国生育高峰期;阿尔法一代:-年间出生)
个人终生碳排放量的空间被剧烈压缩,数据的巨大差距需要依靠技术革新来弥补。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耦合“双碳”战略行动,加速企业碳中和进程,从而带动从供应链到生产侧再到消费侧的绿色转型升级。
《低碳社会洞察报告》表明,00后比90后、80后更“绿”,环保意识更强,对“绿色溢价”接受度较高。随着的临近,这项研究结果将更加“可喜”。目前,从了重点排放单位发布行业碳达峰行动路线图之外,各省也从社会多个层面推进碳达峰,领军企业也开始逐步探索零碳循环产业园区、零碳校园、零碳工厂、零碳产品等。各种顶层设计和交易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展与完善,城、人、产都在碳达峰中。
个人碳账户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林业碳汇开发等,从碳配额到碳抵消、碳补偿,再到碳激励,绿色低碳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还让更多人的受益。这些,都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碳砖加瓦”。
老年人群呈现高碳化趋势
在《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笔者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显著,且不同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的不同,对碳排放影响不同。其中,30~44岁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15~29岁人口的影响不显著,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对碳排放的影响为负。分析还表明,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渠道看,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都有减缓碳排放加速的可能。
从上述内容来看,笔者认为60对及以上人口比重对碳排放几乎没有影响,反而是30-44岁的中壮年人群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从劳动力人口结构来看,碳排放与劳动力人口年龄机构正相关。不过这个数据是年的,并不适用当下。
而在国外CEADs团队的一项研究中,则表明人口老龄化加剧了碳排放,老年人群生活方式呈现高碳化的趋势,在低收入老年家庭中体现更为明显。
32个国家人均碳排放对比
其影响因素既包括了年龄增长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居家时间变长,出于安全考虑公共交通搭乘减少;此外还有老年人群财富的积累,消费增加。小编对照了下国内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发现并不适用国内的老年人群,其本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但人口老龄化对碳中和实现存在挑战,毋庸置疑。
生育率与预期寿命对碳排放的影响
国内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文章很少,但小编找到了一篇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丰所撰写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相对来说讲的比较全面。
文中,笔者指出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效应主要由预期寿命因素驱动,也就是上述提到的老年人群高碳化趋势。此外,笔者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全国平均预期寿命是78.2岁)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他认为生育率和预期寿命对碳排放增长存在着非线性作用效应。生育率下降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但效应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减弱,甚至发生作用方向的转变。预期寿命对碳排放增长存在着正U型的作用效应,关键点就在于预期寿命延长的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对碳排放的影响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为此,他表示,从碳排放视角看,生育水平的提升能够实现减缓老龄化和促成碳减排的双赢。这也和国家提倡的改善生育政策,提升生育水平的理念不谋而合。
总体来看,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无外乎人口、技术和经济发展,在注重技术革新和经济变革的同时,更要留意人口带来的影响。因为人口年龄结构除了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之外,还会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格局,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特别注意的是,提升生育水平,并非等于催生,它涉及社会方方面面。
所以说,碳中和并非是减少温室气体,它是社会经济大变革
#碳中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