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界的教父,人生如戏的瑞典传奇大师英格
李安曾经说过:“头一次看完《处女泉》,我大受震撼,仿佛被导演夺走童贞。”名导如麦可汉内克、伍迪艾伦、拉斯冯提尔、马丁史柯西斯等都对他有无比的推崇。更是后世电影的启蒙。起源于瑞典的电影大师究竟是如何创作出一部部精彩的旷世杰作呢?《伯格曼:人生中的那一年》深入的剖析大师传奇的一生。
运用潜意识、色彩对比与观影者沟通
第一次看柏格曼的《芬妮与亚历山大》,就被他强烈的彩色与黑白对比,可怜的童年生活,压抑的喘不过气。但英格玛伯格曼却说“这是我最亲切、温暖、通俗的魔幻之作。”被片中主教一职的继父冷酷无情的对待亚历山大感到不可思议
观影时无数次想夺戏院而出的压迫感!以圣经典故去恐吓小孩子达到教养的目的,片中开场的缤纷多彩的圣诞节家庭欢聚场景,温暖彩色对比主教家的黑白冷酷,柏格曼相当会拿捏色彩影响人心的氛围。
透过纪录片看到他回忆拍摄这部片的场景也是他对童年的回忆。本部纪录片邀请了英格玛伯格曼周遭的友人、关系不良的兄长。原来大师的成长历程相当“特殊”,稍稍可以理解他拍出《芬妮与亚历山大》残酷的童年。
创作力最旺盛的年
英格玛伯格曼在此年是人生创作最多产的一年,如有名的《野草莓》与《第七封印》都在此年,还接了许多戏剧创作,他就是一个工作狂,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要求完美一天睡不到几小时。却还可以左拥右抱各色美女,无时无刻都在工作的他却可以“努力”谈感情,对他“充分利用时间”感到不可思议。
先不论他感情忠贞度与否,光他一部部戏接拍却可以同时周旋在众多情人身边,体力与智力就是一个耐力大考验。在此纪录片中还访问了柏格曼的情人,她对他没有埋怨,只有深深的眷恋。大师显然是呼风唤雨的旷世奇才!
英格玛伯格曼在自己影片常常谈到死亡,《野草莓》中也是柏格曼对自身的取材,老医生的噩梦开始许多观众应该都还记得这一幕吧?透过老医生检视自己的一生,成功的事业、失败的亲密关系就像是取材自柏格曼的真实人生,鲜活的用黑白画案剖析。
而最多人推崇的大师代表作《第七封印》中柏格曼对死亡的具象化,可谓是时代的创举。如果你是柏格曼的影迷你一定记得英格玛伯格曼让中世纪的“死神”活化,片中的“死神”可以与人对话,“死神”穿着黑色大斗篷穿梭在骑士、偷情的男女、送上火堆的巫女,让人鲜活的体验死神步步进逼却无法拒绝的“绝对存在”。
最喜欢里头讨价还价的中世纪平民央求死神放他一条生路,死神回“不行!没有人可以延后”。严肃却有趣的对白出自柏格曼自编自导的剧本,他喜欢创作,他对死亡的恐惧可以由创作延伸。英格玛伯格曼曾说过“《第七封印》是少数真正深得我心的作品”,他对老以及死的害怕成为他年连绵不绝的创作力。
风流传奇的柏格曼
也许因为对死亡以及宿疾的恐惧,他必须不断的创作来减低痛苦,以及不断的追求有趣的对象来降低压力,不记得小孩有几个、更不记得小孩的生日,历经五段婚姻九名子女,他的人生本生就是精彩的电影情节。
患有精神疾病的他每次采访、每部自传都自相矛盾,有人他说谎成性,倒不如说在精神分裂的领域里每一段自白都是真实的,而每一部片更是他每个时期的人生写照。柏格曼说“比起痛苦的人生,电影轻松许多。”得过四座奥斯卡以及超级金棕榈奖的他却格外谦卑没有出席领奖,他把奥斯卡奖归功于他人。
这让人想起北野武讲的一句话:“如果会如此谦卑地看待事物,那是因为自己站到了某种高度。”的确四度夺得奥斯卡奖的奇才古今少有,唯如英格玛伯格曼这样的电影先知所抵达的颠峰才能俯视风光。
今年(年)刚好是他的百岁冥诞,如果你喜欢英格玛伯格曼、或是打算参与今年英格玛伯格曼百年纪念影展,那你千千万万别错过《伯格曼:人生中的那一年》,一部深入剖析大师的内心世界,一揭神秘的创作历程。让大师用潜意识的电影与你隔空对话吧!唯有经典可以跨越时空、跨越教育、跨越国籍让彼此交流。这是一部值得您进影院看的好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