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链最有价值的sic衬底,突破难在

接着昨天的sic衬底来说,虽然相对于硅基来说,sic具备了很多天然优势,比如说同样规格的si基和sic基的mosfet相比导通电阻降低为1/,尺寸减小为1/10,优势就不多说了,昨天文章已经讲过了。来说说突破的难点。

我们知道sic衬底长晶的速度比较慢,良率也非常依赖工艺的积累,对于汽车电机逆变器这些下游应用来说,sic衬底是核心的资源。cree和II-VI这些头号玩家几乎是全产业链,从衬底到外延片再到器件一条龙服务,在全球都是处于寡头垄断地位。

cree用的是物理气相传输法(PVT)生长不同尺寸的晶锭,经过切割、研磨等多道工序产出sic衬底,我国的这两个公司也都是利用该方法生产碳化硅:

过程是:将高纯碳化硅微粉和籽晶(也即晶种,不同晶向的籽晶会收获不同晶向单晶)分别置于单晶生长炉内圆柱状密闭的石墨坩埚下部和顶部,通过电磁感应将坩埚加热至2,℃以上,控制籽晶处温度略低于下部微粉处,在坩埚内形成轴向温度梯度。碳化硅微粉在高温下升华形成气相的Si2C、SiC2、Si等物质,在温度梯度驱动下到达温度较低的籽晶处,并在其上结晶形成圆柱状碳化硅晶锭。

这有几个难点:1,生长条件严苛,硅仅需要度,但sic需要0-度的高温。高温对于设备和工艺控制带来了极高的要求,生产过程几乎是黑箱,产成品长成啥样就好像猜盲盒。如果温度和压力稍有闪失,那这几天的生长白瞎了;

2,生长速度慢。sic7天才能长出来2cm,而硅棒拉晶2-3天就可以拉出2cm长的8英寸硅棒。

3,sic存在多种晶格结构,只有4H型号少数几种单晶型碳化硅才是需要的半导体材料。生长过程中要精确控制硅碳比例,生长温度梯度、生长速率等因素,否则容易产生多晶型夹杂,不合格。

4,扩径技术难度随着晶体尺寸的扩大而扩大,国内的两家还以4英寸的为主,也有少量6英寸衬底的量产。

而且sic作为超硬材料,切割也是个问题。从天岳先进披露的招股书来看,良率不高,天科合达的良率没找到。

sic现在处境跟miniled挺相似的,良率不高,性价比不高,只有大规模量产了才能把价格降下来。天岳年衬底产能不到5万片,天科合达不到4万片。但是下游应用市场巨大。

说到下游,sic衬底的质量和表面不能满足直接制造器件的要求,在制造大功率高电压器件之前,需要在衬底上再淀积一层外延材料,再在外延片上制造各种器件,目前来看,效率也比较低,因为升华的问题温度不能太高,所以生长比较慢。

一般来说,sic器件制造成本拆分情况是这样的:衬底成本占比47%,外延成本占比23%。其他就是前段、研发费用等。

在sic时代,仅以功率半导体为例,估计各大厂商就要抢夺衬底资源了。国内华润微、三安集成、中车时代、中电科55所等都上了器件产线,就差衬底了。很多企业通过收购获取衬底资源,比如罗姆收购了德国的sicrystal,意法半导体收购了瑞典的NorstelAB,获得了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的生产能力。

国内公司中,三安光电曾经转移了部分NorstelAB的专利到国内,完成了首条从衬底、外延到器件的长沙6寸IDM产线。也算是有所收获吧。

今天4月11日了,居家隔离了10天了。上午都被胡思乱想占据了,下午刷了下疫情,心里很难过,只能拥抱变化,向苏东坡学习——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或许生活就跟炖猪肉一样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