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战吼响起,龙头战舰阴影下的盎格鲁撒
著:赵恺
在盎格鲁-撒克逊诸国长达年的关门恶斗接近完结时,龙头战舰的阴影突然出现在了寒冷的不列颠东北部沿海地区。英国史料中第一则关于北欧海盗的记载出现在年。这一年,小股北欧人在多赛特郡(Dorset)沿海登陆,并因税负问题与当地官员发生流血冲突。仅根据这则记录我们很难判断此事的性质,因为北欧沿海地区的居民劫掠成性,但偶尔也会经商。无论如何,此事都揭开了此后英国历史延绵两个世纪之久的“维京之灾”。
采取单舰行动的早期北欧海盗“维京”(Viking)一词来自一度盛行于北欧的卢恩文字,意为“来自海湾的人”,后逐渐成了欧洲大陆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日德兰半岛居民的泛称。当然,并非所有来自该地区的民众都是海盗,大部分时候,这地区的人和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一样,以农耕、渔猎和放牧为生,但北欧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令维京人常年为生存和温饱而奋战。
大文豪茅盾曾感慨:“北欧神话是庄严而富有悲剧性的。这也是与自然斗争而仅得生活的北欧人所想象的必然结果。”常年的冰封、不时窜出丛林的猛兽、可怕的海侵和喷发的火山,共同构成了“诸神黄昏”般的末日记忆。冰霜巨人压垮了彩虹之桥,“魔狼”芬里厄吞噬了“众神之父”,巨大海蛇耶梦加得的血液淹死了雷神托尔,而“火云邪神”史尔特尔抛向天空的“胜利之剑”最终将整个奥丁神国化为灰烬。面对宛如炼狱般的故土,北欧男丁们只能选择以维京之名出海闯荡。
动身前往美丽的新世界后,维京人才发现诸神给予他们的是何等慷慨的馈赠:高大笔直的橡树可以轻松打造成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的战船,蕴藏丰富的铜铁矿石可以铸造出锋利坚固的剑斧甲胄,而严酷的自然环境更锤炼出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和骁勇无畏的精神。大约从6世纪开始,波罗的海沿海地区便成了维京人的天然猎场。但那里居住的同样是依赖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族,维京人很快便陷入了抢无可抢的窘境。现实的无奈促使他们建造更大的战舰,雕饰狰狞恐怖的龙头,秣兵厉马向着更辽阔的未知世界进发。
年6月,维京人出现在英格兰东北海岸的林狄斯芬岛(LindisfarneIsland),袭击并掠夺该地的修道院,屠戮并掳走了大量教士。林狄斯芬岛修道院的损失不算惨重,但由于当时的修道院作为神学机构独立于世俗政权外,因此这一案例日后不断被基督教世界提及,作为维京人残暴无良的直接证据。此事更引起了与林狄斯芬岛一海之隔的诺森布里亚王国的高度警觉。一年后,维京人在袭扰芒克威尔茅斯修道院(Monkwearmouth–JarrowAbbey)时,遭到诺森布里亚王国军队的迎头痛击。据说其头目之一就地被杀,余者逃上战舰才保住了性命。
客观来说,8世纪末维京人对欧洲各地的袭扰仍停留在部族甚至家庭的规模,往往只有一两艘战舰和几十人马出动,一抢到财物便迅速撤走。对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诸国而言,这不过是皮肤之疾。但随着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地封建化程度的加剧,传统部族逐渐凝聚成了国家级的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在野心勃勃的国王和军事首领指挥下,吹响了维京人冲向整个欧洲大陆的号角。
年,由35艘战舰组成的维京军团在威塞克斯沿海登陆。以每艘战舰荷载40人计算,这股维京人的总兵力约1人。但就是这样一支规模并不惊人的部队,却在卡汉普顿(BattleofCarhampton)击败并屠戮了英格兰新一代霸主、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的主力部队。之所以出现这种“维京不满千,满千不可敌”的局面,倒不是因为北欧海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而是因为自年麦西亚国王奥法去世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之间开始了新一轮血腥的洗牌,导致其内耗过重。因此,在卡汉普顿的战场,倦怠的威塞克斯军队面对气势汹汹的北欧海盗一败涂地也在情理之中,尽管两年后埃格伯特在兴斯顿唐之战击败了维京人与威尔士人的联军,但面对不断涌来的龙头战船,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均很乏力。
为了便于南下劫掠,年,北欧海盗在爱尔兰的东部海岸建立了著名的据点——都柏林(Dublin)。
年,由艘战舰组成的北欧海盗大军进攻坎特伯雷和伦敦,击败了麦西亚国王布里特伍尔夫(BeorhtwulfofMercia)。这一年,北欧海盗们首次在泰晤士河口过冬。对这些宿敌的灾星,散居于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凯尔特后裔颇为欣赏,在诗歌里恭维他们为“性格爽朗、骁勇善战的北国先生”。面对山河残破的危局,盎格鲁-撒克逊人翘首期盼着救世主的出现。
美剧《维京传奇》海报年,声名狼藉的维京领主拉格纳·洛德布洛克(RagnarLothbrok,约—年)率领人围攻巴黎,查理曼大帝之子“秃头查理”(CharlesleChauve,—年)奉上了磅黄金“买平安”。当时,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AlfredtheGreat,—年)恰在秃头查理的宫中做客。依葫芦画瓢,与盘踞在爱尔兰的维京人也和谈,阿尔弗雷德似乎还是有信心的。但双方还没来得及谈出个所以然来,一起意外的海难就令各路维京大军加紧了对盎格鲁-撒克逊诸国的攻势。
年,拉格纳·洛德布洛克在不列颠附近海域遭遇海难,漂流至诺森布里亚王国领地后被酷刑处死。诺森布里亚王国饱受维京海盗的袭扰,处决洛德布洛克也算明正典刑。但洛德布洛克的几个儿子皆是一世之雄,纷纷起兵前来复仇。其中闹得最凶的是他的三儿子——“无骨人”伊瓦尔(IvartheBoneless,约—年)。伊瓦尔的骨骼自幼发育不健全,以至于无法独立行走,但他却引领了维京海盗策马冲锋的风潮。年,伊瓦尔统领的维京大军在诺森布里亚沿海登陆,随即沿着昔日的罗马大道快速推进,迅速合围了诺森布里亚王国首都约克,本就措手不及的诺森布里亚军队又中了伊瓦尔的诱敌之计,在约克城外全军覆灭。据说,伊瓦尔用维京的传统刑罚“血鹰”,从诺森布里亚国王的胸腔中掏出了对方还在悸动的肺,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覆灭了诺森布里亚的伊瓦尔并未就此满足,随后他又率领大军杀入麦西亚境内。此时,威塞克斯的王位已经落到了阿尔弗雷德的三哥艾塞尔雷德(thelredofWessex,—年)手中。尽管麦西亚与威塞克斯昔日龃龉不断,但唇亡齿寒,因此艾塞尔雷德还是带着四弟阿尔弗雷德进入麦西亚境内抵御维京人的进攻。在诺丁汉地区(Nottingham)展开一段时间的对峙后,阿尔弗雷德终于斡旋成功,为盎格鲁-撒克逊诸国赢得了两年宝贵的和平时光。
年,伊瓦尔卷土重来,率先拿东盎格利亚王国开刀。气势如虹的维京大军轻轻松松便毁灭了这个王国的军队,将其国王爱蒙德(EdmundtheMartyr,?—年)乱箭射死。面对维京军队咄咄逼人的兵锋,艾塞尔雷德、阿尔弗雷德两兄弟不得不分头迎战。但在关键的梅雷顿战役,威塞克斯军队一败涂地,国王艾塞尔雷德身中枪伤,最终不治身亡。就在局面危如累卵之际,伊瓦尔突然撤回爱尔兰的巢穴——都柏林,并在一年后与世长辞。“无骨人”伊瓦尔及其父洛德布洛克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只能算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但在维京人的世界里却是传奇,是北欧诸神在人间的代言。随着他们的陨落,那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也渐行渐远。
本文摘自《染血的王冠:不列颠王权和战争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