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电影的教育书写中国教育新闻网

盖百霖价格 http://m.39.net/disease/a_6100089.html

●访谈嘉宾

陈大伟成都大学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出版有《影像中的教育学》《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等。

王晓琳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出版有“影响孩子一生的部电影”丛书、《打开别样教育世界》等。

————————————————————

中国教师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让电影走进教室。为什么是电影,两位老师认为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陈大伟:我是做教师教育的,无论职前的师范生培养,还是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我都喜欢用电影作为课程资源。

教育属性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属性之一,同时电影中也有大量的教育资源。比如,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描画了理想的教师形象,可以帮助教师认同和理解教师的职业生活,确立职业理想;电影《孩子那些事儿》刻画的学生个性迥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确立研究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观念和信念;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教育守旧与变革、传统与创新的矛盾冲突……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电影中有故事,有艺术感染力,一些经典电影中的教师形象带给许多教师一生的影响。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理解镶嵌于背景的问题要比解决脱离背景的问题容易,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迁移至真实情境。就教师学习而言,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是与一个个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储存在记忆中,教师表现出的教育行为更可能是情境性运用。

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缺乏公开的信心,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状况拿去扩散或给别人品头论足。实践中的教育案例难免会经过参与者的粉饰,因为要顾及执教者的感受,而对影视作品中的教育现象学习者可以不存顾忌,以本真、求善的动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批评可以更开放。

此外,教育电影具有资源丰富、获取简便、分享面大等特点,能满足教师自由选择、自主安排的需求。

王晓琳:导演李安说,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与传统说教相比,电影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电影利用故事感染孩子,促进孩子在电影故事中进行反思,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最近几年都出版了与电影课程相关的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陈大伟:我在年出版了《影像中的教育学》,精选了30余部教育电影中有意义的片段做品鉴,探讨教师的教育理念、自我认同、专业成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职业规划,乃至人生选择、人际沟通等问题,目的在于用高度凝缩的影视案例来解读教育现象,揭示成功案例的实践启示,讨论疑难案例的深层原因,并提供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此后,也在报刊发表多篇与电影教育有关的文章,其中《细说教育电影中的那些优秀教师形象》一文还引起了日本文部科学省新井聪先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