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前首相认为贸易是中国的王牌,美国已无
近期,瑞典前首相兼外交部长卡尔·比尔特在澳大利亚《亚太战略》网站发表文章,评论了美国的最新《国家安全战略》。他认为,对于中国,这份战略报告在军事、外交、规则等方面讨论了很多,但是基本上没有讨论贸易问题。而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贸易大国的成功。忽视贸易和保护主义倾向,会让中国继续占据上风。
显然,这位前首相发现了一点真相,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确实拿中国没什么办法。要分析贸易在中国对外关系,以及中美关系中的作用,就要研究一下贸易的本质是什么?
贸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它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贸易发达,就意味着相关贸易体的生产比较繁荣。相应的,这些经济体的人民可以得到比较优厚的经济收入,社会就有比较快的经济增长。总之,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中国的对外贸易向来都是平等相待,没有强买强卖,也没有掠夺性的定价。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只要成为中国的生意伙伴,都能获得收益,这是典型的双赢。
为了把中国按下去,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民主党的奥巴马在年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太平洋经济圈之外。共和党的特朗普把中美贸易称作是美国的耻辱和贫困的根源。民主党的拜登虽然也认为“美国的繁荣依赖于公平开放的贸易和国际经济体系”,但他并没有促进自由贸易的发展。
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差异非常明显。在全世界个国家中,只有20个国家将美国视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现在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有多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是与美国的两倍。
美国之所以反复用贸易问题来敲打中国,给中美关系制造麻烦,并不是因为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吃了亏,而是因为他认为赚的不够多,没有得到他们想占的便宜。
传统上,美国总是希望其他国家能够接受赔本生意,放弃本该获得的利润来贴补美国的经济和社会。
欧洲国家、日本和石油输出国都“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比较典型的是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凭借发达的制造业,向美国大量出口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美国却拿不出合适的东西来和日本交换,所以导致贸易赤字越来越严重。最终美国凭借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权,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本把辛辛苦苦挣来的利润,用各种方式,拱手送还给美国,导致日本经历了所谓失去的20年。这就是美国想要的贸易。
这一套在中国面前当然是行不通的。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政治上不受美国的操纵,军事上顶得住美国的威胁,金融上独立自主,并且有自己的保护机制。所以,无论美国想用什么方式收割中国,都是无法得逞的。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就反复试图利用贸易问题,企图收割中国的合法利润,但屡试屡败。
于是,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就怂恿其他国家,包括东南亚、越南甚至印度,取代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但是,取代中国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并不一定符合这些国家统治集团的利益。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适合像中国那样,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和生产投资的。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中国在前面顶住美国的压力,维持好全球的供应链。其他国家在这条供应链中,在中国的身后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有点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而中国就扮演了那只老母鸡。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东石油输出国,都开始设法躲到中国身后,避免被那只老鹰抓走。
看来,美国政府想在贸易上作文章,怕是无计可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