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这么给他们面子竟然让瑞士和瑞典当中
瑞士玩了哪些猫腻而未被德国吞并
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
瑞士银行
为此,当局采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假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希特勒剧照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战期间,瑞典虽表示“中立”,但是与德国的关系确实是不错!
瑞典与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关系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或者叫前期(从二战爆发到年8月)。
这段时期,瑞典名义上表示中立,实际上则是对希特勒德国表现得很“大度”。比如年7月28日,瑞典同德国缔结一项协议,允许德国军队及物资经由瑞典,从挪威的一处运往另一处。同年的9月14日,瑞典又与德国缔结一项新协议,允许德国增大过境运输量,德国军队途经瑞典可携带武器等等。苏德战争爆发后,年6月25日,瑞典又接受了德国的要求,允许德国的第步兵师途经瑞典,开赴芬兰。德国飞机可自由飞跃瑞典领空,军舰可在瑞典领海停留24小时等等。
瑞典
局势不妙,立马翻脸的瑞典
从年8月至二战结束,瑞典和德国的关系进入到“后期”。这段时间里,随着战局对德国越来越不利,瑞典政府也随之改变了对德态度,比如从年8月5日起,瑞典取消了德国的过境运输。同年的9月13日又与盟国达成协议,将对德的出口额降低30%。滚珠轴承削减50%,铁矿石出口量下降到万吨。从年9月9日起,取消除医务车辆外一切德国车辆的过境权。同月月底,关闭所有波罗的海港口。年1月,完全停止对德的残留贸易,同年的5月7日,瑞典单方面宣布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
战争硬通货黄金
从以上不难看出,瑞典政府在二战中的对德政策多少也有点“墙头草”的味道~~尤其是前期,对德出口(包括铁矿石在内),数量还是很大的。但到了后期就不咋地了~~至于说到瑞典是否给德国的战争机器“输血”,诸君自行判断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