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瑞典古典电影学派
绘琳日签
.4.16
导演是电影电影结构的驾驭者,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专业技能、统一的个人风格以及统一的世界观三个方面。
--安德鲁·萨里斯
pho.1《第七封印》
瑞典古典电影学派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电影大部分控制在法国电影业的百代公司手中。但战争的影响使得法国的电影制作一落千丈,世界电影霸主的地位从法国转移到了美国的好莱坞,而各地的民族电影正是在这样的夹缝中生长,正如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的产生。
《鬼车魅影》--斯约斯特洛姆
pho.2自年到年的无声电影时期,瑞典电影年产量达30多部,且均有较高的艺术质量。这一时期的电影以早期电影大师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和莫里兹·斯蒂勒为代表。
《阿尔纳的宝藏》海报
概述
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
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像。
“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根据瑞典女作家S.O.L.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英格玛尔的儿子们》()、《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和鬼车魅影()。
斯蒂勒也是这个学派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造型精细优雅,情节结构动作感强,细节富于联想和表现力。斯蒂勒的影片有根据芬兰作家J.林南科斯基的作品改编的《火红的小花之歌》()及根据拉格洛夫的作品改编的《阿尔纳的宝藏》()、《古庄园》()。
斯蒂勒在电影史上的另一大成就是造就了电影女明星葛丽泰·嘉宝。他们二人一同去好莱坞闯天下,但只有嘉宝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L.汉松、T.哈马林、I.艾克曼、I.尼尔松、G.嘉宝、G.莫兰德尔、J.哈塞尔克威斯特。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著名的电影明星。
斯蒂勒
总结
瑞典早期电影以真实优美的社会写实,独具一格的叙事结构,新颖别致的摄影剪辑手法著称,他给世界影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对世界电影表现技巧和整个电影艺术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
*绘琳美育工作室是长期研究和翻译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的团队,积累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文献、促进艺术知识及学术思想的传播,推动当代艺术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