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在河南,中华五千年实证却在浙江梁启超

告别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
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考古学诞生以前,中国古代大多数文献都将历史人文的开端放在了“五帝时代”,《国语》《史记》把“五帝”具体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礼记》《吕氏春秋》看法略有不同,认为“五帝”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诸史百家看法虽有差异,但中华文明肇始于夏朝之前,却是一个共识。毕竟,夏朝作为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它在历史上的出现必然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可能从茹毛饮血的群居聚落骤然进化为王权实体。

那从文明肇始再到夏朝建立,这段时期又有多长呢?《竹书纪年》曾有段记载:“黄帝至禹,为世三十”,如果参照夏朝年传位17世,平均每代27.7年作为基数,黄帝到大禹,间隔了大约81年。

辛亥革命以后,出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考虑,宣布年为黄帝纪元年,至于这个纪年的演算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论,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迅速传播开来。

当然,这个时候的“文明五千年”还完全是个政治概念,没有得到考古学的印证。

民国学者吕思勉是第一位试图通过“科学”方法来验证“五千年文明史”的学者。当然,由于这个时候中国现代考古学还没有真正诞生,所以,吕思勉采取的是文献年表推算法。

也就是首先把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年)作为基准线,再把史书中记载有君主或王朝国祚的如“殷商六百二十九岁”“夏后氏四百七十一岁”“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等逐个累加,最后得出尧帝元年是在公元前年,再由此上溯到黄帝时期,得出黄帝距今约年的结论。

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地质人员袁复礼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开启了以地下文物来印证和补充中国史书记载的新篇章,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

此后,随着碳14测年技术的发明和更多考古遗迹的出土,使得过去只能依靠地层判定孰先孰后的考古学,可以更加精准地给考古遗迹画上一个时间轴,正是有了这个时间线,让我们具备了验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条件,即只要我们能测定公元前年前后,我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就得到了考古印证。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国家于年和年先后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为夏朝晚期都城,绝对年代为公元前年至年。而夏朝始建年则划定为公元前年左右。

这个结论的得出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点是偃师商城的始建年测定在公元前年,成为夏商的分界点,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国祚年,两者相加得出年;第二点是二里头文化(夏晚期都邑)的前身之一王城岗遗址(禹都)大城墙修筑的绝对年代不晚于公元前—前年;第三点是天文学推算的“禹时五星聚”的特殊天象发生时间在公元前年2月。

最后,专家组综合上述三点,给出了夏朝建立于公元前年左右的结论。

这也就是说,夏朝距今至少有4年以上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上文已述,夏朝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换言之,如果我们沿着夏朝建立前的遗迹再往前追溯,那么年文明史就将得到完美的验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拿到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接力棒后,接续开展了对先夏史的研究。然而结果却有点出人意料。

探源工程专家组最初选定了6处中心遗址作为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