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高福利吗看看古代怎么玩儿的,结局不太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羡慕高福利吗?看看古代怎么玩儿的,结局不太好,亡国了!”
一、
前些日子我写了篇关于福利分房的,论点是中国一定会加大福利保障房的力度,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仍然在摸索中前行。结果文章写完引来了几位较真儿的,其中一位先是问我免费的福利分房何时能实现?我说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给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免费。
这位很生气,说人家欧洲福利国家不就分房吗?我说没有,全世界福利分房的只有几个国家,一个是朝鲜,为什么分和分给哪些阶层自己琢磨。另一种是中东国家,比如迪拜就给本地人分房,沙特是接近于分房,为什么能做到也自己琢磨。
而北欧国家是做不到的,福利还没好到那种程度。欧洲的高福利和中东的不一样,这是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上的,而房子是很主要的税源,不可能成为免费福利,只能说某些国家的房价控制的比较好罢了。像德国前些年就很不错,只不过这些年涨的有点儿猛,欧洲第一。瑞典冰岛挪威什么的也都不弱,涨的都挺生猛的,尤其在疫情期间,涨幅都远超北京。
再后来这位大侠有点儿言语激进了,能看出确实是被北京的高房价逼急了。这样真没办法,就是这么个现状,任重道远,只能逐步在发展中解决。
而且在我看来,中国是绝对不可能成为高福利国家的。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是有传统的文明古国,有着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传承。而文化是有记忆的,中国人必须尊重历史,吸取教训。
早在年前,中国就有这么一个朝代,在当年是绝对的世界第一高福利国家。但是,这个王朝亡了,不能说直接亡于高福利,但有着极大的关联。这个王朝就是,宋朝。
二、
赵宋王朝还有好几个别称,除了两宋之外就是弱宋和文宋,似乎这是个文弱王朝,两朝都亡于异族之手。尤其是北宋徽钦二帝,连所有皇亲女眷都被掳到金国五国城,受尽屈辱,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憋屈的俩皇帝了。
但是,宋徽宗却又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皇帝,而且还痴迷太湖石,甚至不惜征发“花石纲”,以至于逼反了方腊,也就是传说的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前辈。
南宋最大的起义是钟相杨幺,同样打着明教(摩尼教)旗号,这俩可能就是光明左右使,要不就是四大法王五旗使什么的。
这有个问题,就是宋徽宗哪儿来的底气来挥霍?不光是运花石纲,他还在汴梁城里修了“艮岳”,相当于圆明园的皇家园林,极尽工巧之能事。结局也和圆明园差不多,毁于异族掳掠。至于其他宋徽宗的荒唐事儿就不说了,太多太多了,但他真有这么多的钱吗?
真有,因为宋朝还有一个别称,富宋。南北两宋都太阔了,阔到这些年有传说,宋朝的GDP占到全世界的80%以上。当然这是胡说八道,不可能那么多。但宋朝的富裕却是毋庸置疑的,当时的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穷到正发动十字军东征去抢钱呢。美洲那就更别提了,连马都没有,轮子都没发明出来。
如果按照财政收入来说,宋朝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之最。因为他的疆域最小,创造的财富却最多,甭管是各省还是人均GDP都绝对领先。为什么?首先是农业技术改进,各种工具和耕作方式都进行了改良,而且北宋前期正处于全球气候温暖期,算得上风调雨顺,所以经常大丰收。
其次是宋朝的政治制度宽松,从皇上这儿都有点儿“君主立宪”的味道了,与大臣共治天下。皇上也得按法律办事儿,不得乱来。以至于张载都能写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哪是臣子的口气啊,简直是帝王气象,堪称文人地位的巅峰。
就算是宋朝搞了一堆的文字狱,还有王安石变法导致党争不断。但这些都不算是动摇根基,处理方式也算不上太过分。毕竟没有杀人嘛,要在其他朝代早就杀得株连九族了,还能让苏东坡去吃羊蝎子东坡肉和鲍鱼荔枝?到了哲宗时期还就基本走入正轨,所以给徽宗留下了一大份的家业。
再一点,赵宋两朝,可以说是对商业最宽松的朝代,不仅内陆随便经商,也没有海禁。结果就是经济大发展,可以说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不弱于明朝。甚至可以这么说,宋朝当时只是没有发明蒸汽机,否则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开端,比英国早了年。
那这问题又来了,宋朝既然这么富,为什么打仗不行?打仗打的不就是钱吗,既然有钱,为什么打不赢辽金和蒙元?
三、
这问题有点儿复杂,各方面原因都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宋朝是文宋,文人治国。
因为赵匡胤是黄袍加身,是军头儿逼宫。而且不光是他,五代十国的这种事儿太多了,动不动就是军头反叛。连黄袍都不是赵氏兄弟的发明,而是柴荣(后周世宗)的干爹郭威(后周太祖)的发明,同样是军头,同样是逼宫篡位。
所以,赵匡胤对掌握兵权的将领们非常的忌惮,因此上才有了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儿未必是真的,但把兵权收归中央是肯定的。
在有宋一朝,对军人的管控可以说是空前的,甚至是绝后。不仅兵将分离,连怎么打仗用什么阵法都一度由中央决定,管控到了极点。甚至都到南宋了,抗金英雄岳飞都被冤杀,怕的就是他拥兵造反。
岳飞很冤枉,但和他同样冤枉的不少呢。比如曲端,西军名将,为抗金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因为莫须有的谋反罪名,41岁就被张浚派人用酷刑折磨杀害,惨无人道,不可描述。
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后人都知道岳飞等人是冤枉的,那当时的人们就不知道吗?当然知道,同朝为官的看的更清楚。可在岳飞被冤杀的时候,为什么没人为他鸣冤?
也有,但以武将居多,比如韩世忠等人,文官也有,中下级居多。而高级文官呢,很少替岳飞说话的,最高级别的也就是宗亲赵**(那个字我不认识,没记住)。其他的哪怕是何铸替岳飞辩冤,说的也是“区区一岳飞”。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文官,看不起武将。
尤其在高级文官们看来,岳飞就应该死,而且必须死,不管有罪无罪。虽然外有金国威胁,但毕竟离得远,而如果武将们谋反,那可就是眼前的灾祸。
所以有句话是: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主疑臣须诛,臣疑主则反。主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臣疑主而不反,则君必诛之。也就是说,君臣一旦有了猜疑,则必须杀,不能任由这种可能性放大。
那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多少岳飞这样的精忠报国之人?谁会真正的上阵杀敌?所以韩世忠后来交出兵权解甲归田,靠闭门拒客才躲过诛杀。
岳飞真的不是孤例,更典型的还有北宋名将,狄青。都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但狄青绝对是北宋的顶梁柱。每次上阵都是戴着青铜面具,杀得西夏不敢进犯,最后凭着赫赫战功而做到了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但这个职务一般都是文官担任的,比如包拯包青天,就曾经在狄青死后短期兼任。
那既然是文官担任的职务,武将给占据了会怎样?成为文官们的眼中钉呗,就算是皇上任命的也不好使。文官们本来就看着狄青别扭,这挡了文臣的道儿,那就更得群起而攻之了。
在狄青打西夏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韩琦(北宋名相,清官)就曾经要杀狄青的下属。狄青求情说:他曾经上阵杀敌,是好男儿!但韩琦说:当兵的哪有好男儿,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为好男儿!之后当着狄青的面,杀掉了他的下属,狄青毫无办法。
那狄青一旦当上了枢密副使,各种举报信就满天飞呗,全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莫须有罪名,最后生生逼死了年仅40多岁的狄大将军。而告状的都是谁?感兴趣的自己去查,我说了会让人骂,因为栽赃狄青的很多都是著名的清官们,大文人。在他们心中,武将就不能掌权,不仅违背祖宗规矩,更是有造反篡位的风险。
能理解两宋的战斗力为什么弱了吧,武将们不敢太出头,生怕受到猜忌。明哲保身的就得少立功,少打仗。就像张浚和刘光世那样,也和岳飞韩世忠并列为中兴四将,但这二人以发财为主,打仗嘛,能跑就跑吧,结果最后都享尽荣华富贵,善终封王。
四、
好,说完了宋朝战斗力弱的表面因素,那就得说其背后逻辑了。也就是既然国家这么有钱,为什么还经济不行,老打败仗。其实就三个原因,冗员、冗兵、冗费,简称三冗。而这三冗也能合并为一个因素,那就是:福利。高福利导致大宋朝亡了,连皇帝都成为了异族的奴隶,差点儿亡国灭种。
福利,先得说什么是福利?其实很简单,就是工资之外的利益,或者说是超出创造价值之外的收益。这可以理解为经济学中“租”的概念,也就是超值收益。
打个比方吧,某地产商投资了个电影,按理说他拿分成挣投资收益就行了,可这孙子还潜规则了女演员。那这就是租,也就是福利,超值收益。
五、
那宋朝的高福利都是怎样的,首先说冗员。分成两部分,一是人多,二是工资高。员就是吃财政饭的,拿政府工资的。包括官员和普通公务员(吏),还有打杂儿的编外人员等等,都不从事工农服务业,等着财政发工资。
之所以人多,首先就是效率低呗,这是个恶性循环。福利好自然就想挤进去的人多,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全想沾光儿,哪怕是跟着起哄也比在家闲着强啊,也比干弄活儿轻省。人多了自然效率就低,事儿还多呢,木匠多了盖塌房,就是这道理。人越多越难管,那就得增加领导。领导来了又带来一批自己的人,人于是就更多了,死循环。
其次之所以官员多,那是因为宋朝重视科举,真正的打开大门,唯才是举。科举制度是隋朝建立的,但实际上当时还是门阀为主,所以一共也没录取几个人,形式大于内容。也搭着隋炀帝也没过几年踏实日子,没时间重视这个。
唐朝,太宗李世民号称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但这指的是因为科举把世家大族都吸引到长安附近居住了,并不是指的录取人多。实际上唐朝的科举很难,每年平均才20多个。
而宋朝就不同了,大力笼络文人,一下子扩招了十倍以上。
为什么要录取这么多人,很简单,一是鼓励读书,读书了就不造反了。所以宋朝的官员中平民子弟比例最高,达到50%以上。二是把人才都养起来,这样民间也就没人鼓动闹事儿了,闹事儿的也找不到人出点子,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
而且宋朝以高薪著称,一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二也是为了社会安定,钱多了就不造反了,舍不得这高福利。
比如寇准寇老西儿,还有包公等人,动不动就年薪千万以上。苏东坡也不少,25岁时就年薪破百万,但他老被贬官,而且生活太浪费,所以总也攒不下买房钱。一直到快50了,才找弟弟借钱在外地买了个小院子,还是买不起首都的房子,太贵了。
六、
顺便说两句宋朝的房价。不仅贵,而且涨的猛。以首都汴梁来说,是天下房价最贵的城市。北宋初年一套价值贯的豪宅,到徽宗年间已经涨到30万贯了。而徽宗时期汴梁最普通的一套房,也就是两间屋带个小厨房的,要价1万贯,相当于现在近千万,也就是比现在的北京房价还贵。
而当时普通人挣多少钱呢?什么技术都没有的,比如打扫卫生的吧,拿最低工资。管住不管吃月入1贯,折合8/块钱,将将糊口。其他的多数月入4/5贯,医生等高收入者能到10贯以上。所以当时的人就都感慨,除非是出生在汴梁的才有房子,否则普通人是根本买不起的。
像苏东坡,父子三人都是大文豪。他爸爸本来在汴梁郊区买了套小房,相当于现在的大兴昌平吧。买得早还便宜,贯。但这哥儿俩嫌住的不方便给卖了,到城里租房住觉得更划算,结果之后房价飞涨,俩人也就都买不起了。
苏东坡是到晚年,在小城市宜兴的郊区卖了套小房,这都3万贯,迫不得已找他弟弟还借了贯。而苏辙呢,也不咋地,同样是工资高但消费也高,攒不下钱。先买了套小房,结果为了给闺女凑嫁妆还给卖了。之后就一直混到老,直到“我老未有宅,诸子颇有言”,在儿子们的逼迫之下,还是买不起汴梁的,就搬到河南许昌,卖掉大部分藏书,才在城外买了一个大院子。
其他的还有欧阳修、陆游、王安石这些文豪或高官,都是为了买房愁死了,看看唐宋文集就知道,整个一个卖房吐槽大全。按欧阳修的说法,在汴梁,即便是收入高,不攒上20年的钱是不可能买的起房的。
七、
那这问题来了,既然大城市的房价这么高,老百姓一辈子都买不起,那不造反吗?分怎么说,房价高主要是大城市,小城市还是说的过去的。比如武大郎,靠卖炊饼(馒头)就能在小县城“典”一个小楼,四间房50多平米的小复式,说的过去。
另外宋朝是个福利型的社会,所以百姓们既造反也不造反。如果说是造反,那宋朝是历代王朝中起义是最频繁的,北宋多年(-),起义多次,具体次数我记不清了,反正每年都有,此起彼伏的。
但也可以说不造反,因为这些起义大多数的假招子,不是真要怎样推翻政权的,也就相当于土匪吧。从水浒就能看出来,宋江的最终目的就是“受招安”当官儿,造反起义只不过是个手段而已。
历史上的宋江就是这种情况,号称36人横行河朔。其实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游击战,没有根据地。最后坚持了一年多,闹出资本了就受招安,“三十六人同拜爵”。
宋江这已经算是规模大,坚持时间长的了,其他的各种小土匪几乎就是闹腾闹腾就完事儿了,受招安当官吃皇粮。起义根本不是目的,就是过程和手段,曲线进入体制内的一种方式而已。
怎么说呢,这就相当于医闹儿。不闹不给钱,闹的越大拿钱越多,于是慢慢的就职业化了,成了生财之道。
那宋朝可是个国家政权啊,能容忍这些人这么闹吗?能容忍,因为是福利国家。地方官员和部队是吃财政饭的,就怕没事儿呢,都没事儿上哪儿赚外快去啊?有了造反的才好呢,这才有借口向中央要经费要编制要政策,然后先不理这些闹事儿的,反正也闹不到哪儿去,养寇自重。等闹的差不多了才招安,不费劲就扫平了匪患,接茬儿要奖励。
在这种政策之下,政府皇帝老儿是冤大头,掏钱给福利的。土匪和剿匪的都获利,是拿福利的。倒霉的那些被祸害的老百姓而已,但他们能怎么样,有种也造反吗?那就太好了,地方官巴不得的呢,越乱越好。
当然也有真造反的,比如方腊起义。但他是商人,是被花石纲给逼反的,也就是说,政府行为触及到资产阶级的切身利益了,不得不反。而且就算没有花石纲,方腊也会造反,就因为他是拜火教的教主。
任何非主流宗教,尤其是邪教,在做大之后都会觊觎政权,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国古代的大型起义基本都是宗教形式的,从黄巾军开始就是了,道教的太平道要夺取政权。曹操其实也是道教的信徒,否则也不会收服“青州兵”。青州兵只服从曹操一个人,一旦曹操死去,立刻击鼓而散。说明他们只遵从本教首领,不服从世俗权力。还有汉中张鲁,那是五斗米教的教主,也是被曹操保护的,都是同道中人。
那拜火教在当时算不算邪教?当然算,看看记载就知道。都不说他们那些做法什么的了,太恶心。就说方腊在被剿灭之后,教中妇女不管是信徒还是掳来的,皆“裸而自缢林间,绵延八十五里”。这种境况恐怖不?精神控制到什么程度才能出现这种事儿?
八、
不提宗教了,容易惹麻烦。上边说道了宋朝的地方驻军喜欢找事儿,这就牵扯出宋朝的另一个大福利,冗兵。宋朝军队数量是历史之最,想想林冲的头衔就知道了,八十万禁军教头。这只是禁军,相当于北京卫戍区,此外还有野战军和边防军呢,都加起来总兵力能达到万以上,多的有说万的。
如果单说数字也差不太多,北宋人口接近一亿,那兵民比不过是1:50。在古代,只要不超过五十抽一,就算不上穷兵黩武。十人养一兵才是极限,像刘备诸葛亮那样就是如此。蜀国百万百姓,兵力却达到10万以上,导致蜀国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的。
但有一点,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相当于给工资雇人当兵。这成本比其他朝代的军民制、征兵制、府兵制和世兵制都要高的多。哪怕是清朝八旗子弟,其腐败也主要在高层,底层士兵是很苦的。发的那点儿粮饷仅够基本生活而已,郊区营旗穷着呢,所以才有旗人穷讲究的说法。
宋朝所谓的募兵,其实就是救济的福利。一到了灾荒的年份,政府就开始招兵,那些吃不上饭的就成了军人,不仅管饭还给钱,体制内旱涝保收。虽然钱不多,但总比饿死强。
这就是宋朝的传统,从太祖赵匡胤就定下的规矩。而且这些并还都是终身制,几乎只要站得起来就行,有牙就算年轻力壮的。当然也不是白吃饭,捎带手也干活儿。比如蔡京等官员,只要是能调动部队的,都让他们给盖房修路什么的,相当于以工代赈,为权贵们服务。
那这种军队不仅费钱,还没什么战斗力,否则也不能让十几万金军给打的亡国。这就跟清末一样,旧式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拿着洋枪洋炮都不会使,让八国联军几万人就把北京城给打下来了,太丢人了。
九、
好像写多了,那就进入最后的主题,也就是宋朝真在的福利,冗费。
所谓冗费就是多花的钱呗,或者说是不应该花的。但这玩意儿哪儿有标准啊,什么该花不该花的,花钱之前谁知道,不都是花完了才总结的马后炮吗?但是,只有总结马后炮才能知道是不是冗费,是不是该花。
这就像这次疫情,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快速的控制住了,而且死亡率全世界最低,为什么?就因为咱们的福利好,全民免费治疗新冠。只有免费,老百姓才可能全力配合,否则就更藏着掖着不报告了,舍命不舍财的人是很多很多的,无论贫富。
看看美国不就知道了,甭说治疗,做个检查都动不动几千美金,那就算是中产也扛不住啊。哪怕知道自己得了新冠,那也先盼望自愈吧,别到时候病没治好钱也没了。毕竟美国不是福利国家,政府管不着个人的病情,生死有命吧。
那宋朝的福利是怎么做的?四个字,生老病死,全管。要知道这可是年前,当时的生产力远远没有今天的工业化发达,能有福利的意识就已经很不错了,欧洲那儿还在黑暗里挣扎呢。
我也忘了是哪个欧洲作家自嘲了,说宋朝一个汴梁普通市民,生活都比同时期欧洲的国王要好。这当然是自嘲,但也算是实情。当时的欧洲小国林立,所谓的国家其实就是个村子,国王跟村长没什么区别,还是收不着税的村长,那生活真的没有汴梁居民强。
但这背后是什么?是高福利。说说都有什么吧,首先就是生,有居养院,也叫福田院,收留所有弃婴和流浪儿童,就是孤儿院吧。而且这还有救助站的功能,也就是流浪人员要饭的也可以来接受救济。而且这里的孩子不光是管生活,到了岁数还送去读书,至少是识字。够先进的吧,这可是宋朝。
老,有养济院,连村一级的都设立了,就是官办的敬老院。孤寡老人就可以入住,一切免费,直接管到死。连细致的标准都有,好像每天是一升米多少酱什么的,而且还给零花钱。60岁以上就可以入住,80以上还另有奖励呢。这待遇,至少比美国强吧。
病,有济药局,这不是免费,但属于平价药店,官办的非盈利机构。多少钱进的多少钱卖,只要能证明自己是穷人就行。虽然赶不上医疗保险的报销,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举世无双了。而且这只是卖药,如果是重病的异乡人,那还有安济坊,专门收容没钱看病的,医院。这制度,放到今天都是牛叉的。
死,有公墓管理处,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反正孤老和客死异乡的都能免费下葬。注意这是下葬,不是火化。宋朝民间是流行火化的,所以武大郎死后才给烧的就剩块骨头。而官方禁止火化,所以给予更高的待遇,土葬。
这些福利够牛叉了吧,还有临时赈灾呢,无论是水旱蝗灾,都有政府出面赈灾。包公不就干过陈州放粮吗,捎带手铡了庞国舅,这真是杀富济贫,绝对的一条好汉,江湖人称阎罗老包!
十、
那这问题又来了,这么好的福利制度,百姓们应该感恩戴德才是,怎么还会导致亡国呢?
很简单,钱花的太多了,所以才是冗费。看见这庞国舅了没有,他只不过是一个代表,代表谁,代表权贵阶层。赈灾也好,福利也罢,由什么人管理,当然是由这些官僚皇亲了。那他们有可能大公无私吗?
古今中外,权力带来腐败是毋庸置疑的,绝对的权力一定是绝对的腐败。而福利是什么?是没有反馈标准的行为。卖东西,好坏都会有反馈,有意见,觉得值了还来,不值就白白了。但福利呢,反正是白给的,会有人不满意吗?
大部分人都是满意的,至少是无所谓。但也有少部分越来越不满足的,比如欧洲的那些难民不就是吗。给吃喝给居住都不行,还得给功钱给娱乐,否则就强奸你们的女人,给你们丫闹点事儿。
那这种事儿在古代有没有,一定有啊。那官员遇到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会怎么办?好办,干脆不干了,钱揣兜里还不管了呢,本来就懒得管。也就是说,福利一定是低效率且大量浪费,而且必定产生腐败的。
那腐败有终点吗,会节制吗?当然不会,有难民未必救助,没有难民还得制造难民呢,所有的福利慈善都是生意,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看看现在的德国,福利是个多么巨大的产业链。连近视眼和肥胖都给归进残障人士了,大伙儿一块儿分福利而已,反正钱是国家的,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
我并不是说高福利不好,但这玩意儿必须得有个前提,就是真得像沙特迪拜那些中东国家似的,确定有取之不竭的财富资源。否则就或许像瑙鲁那样,也曾经靠卖鸟粪暴富,但高福利了不过50年就把鸟粪给卖完了。瑙鲁现在倒没亡国,但基本只能靠卖国换钱了,据说从台湾省就骗了不少钱,但这所谓的主权交易也没什么人认了,鬼知道还能骗多久。
或者直接这么说吧,福利必须要量力而行。所谓的福利,在我看来就是养活自己的孩子。父母把能给予的都会给予,但如果给的太多了,或许培养出个败家子儿。所以,幻想高福利的那些人,可以先拿自己的孩子做个试验,告诉他从小到老都由他爹妈负责赚钱,他什么都不用干,躺平就好。看看结果是能培养出人才呢,还是个啃老族。
十一、
中国自古管政府官员叫什么?父母官。虽然有很多人批评这个词,认为侮辱什么的。但说实话,公仆真的就是好词儿吗?
父母是养育子女的,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父母才真正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且父母不仅有养育的义务,还有教育的责任,孩子不懂的要教,犯了错会管,甚至会惩罚。而公仆是什么,大家的仆人。但从来只听说算计主子的居多,很少有能真正奉献的奴隶。专属的奴才尚且如此,更何况大家的了。
其实欧洲对管理者也有父母的概念,只不过不是对官员,而是对宗教。教皇pope的词根就是papa,同样是爸爸的含义。也就是说,教民们希望教主像爸爸一样疼爱自己,管教自己。
但是,中国的父母官和欧洲的教廷是不一样的。中国自古就有政府福利的义务,这比西方制度至少提前了0多年。
十二、
那最早的福利制度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常平仓。也就是丰年买入粮食,抬高粮价让农民增加收益。灾年卖出粮食,让灾民买到平价粮,同时打击奸商,平抑粮价。中国人看这套制度会觉得非常的平常,这不就是政府该干的事儿吗?
你错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直到年才被引入美国。而中国呢,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实行了,其发起人就是李悝(kui)。也就是在魏国实行变法的那个人,法家的代表。他的著作虽然失传,但理论却影响至今。
上世纪年,曾担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当时还是个农业学者,他偶然读到了一本书。作者是民国著名大儒陈焕章,内容的孔子思想和中国古代农业制度。华莱士从中得知了常平仓,受到启发,从此琢磨如何在美国实施。等到30年代,他当上了美国农业部长,开始大力推动美国的粮食收储制度。还有另一个农业借贷法案,来源于王安石的“青苗法”。
在此之前,华莱士已经推广了多年,但极为艰难。就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政府没有救灾的义务。当时又信奉的还是传统经济学,认为政府就不应该介入市场,更不应该囤积倒卖。所以争论持续了好久,举步维艰。所以直到年之后,趁着美国大萧条,华莱士才推动法案通过。
这并不能说美国的福利制度源于中国,但能说明中国的福利制度历史之悠久。3年信史,中国经历的太多太多了。时至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中国的福利制度还在探索,但在很多方面是超过西方的。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哪个福利国家控制的有中国好?福利再多也得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连民众的生命都无法保证,再谈什么福利就不太合适了。中国人其实是很务实的,对待福利也有个共识,就是坚决不能“养懒汉”。而现在欧洲老爷们的福利不仅是养懒汉了,而是制造懒汉。
十三、
总之,我不知别人怎么想,但我知道文化是有记忆的,文明是有重量的。中国仅从商朝至今的文明史就有3年,政权交替王朝轮回,基本上所有的经济实验都在中国发生过,都不新鲜。
高福利曾经有过,也制造过懒汉,还制造了腐败,更导致了一个王朝的灭亡,让一个皇族差点儿绝后。
这种所谓的高福利当然好,但在中国或许真的不适用。高福利未必能够真的导致再次亡国,但我是真的不想当亡国奴。
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