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可能是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恩人
要说清俄德结怨,就得先说说德国的过往。
普鲁士王国的由来
现代德国起源于普鲁士王国,可是有趣的是普鲁士地区,并不属于德国的老祖宗神圣罗马帝国的范畴。
年,隶属于波兰王国的普鲁士公国大公阿尔伯特·腓特烈病逝,由于他无子而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禁止女子继承领地,所以普鲁士公国的大公之位由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长女婿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后世普鲁士国王之所以都会冠上腓特烈之名,正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普鲁士公国的正统继承者。
这次天上掉馅饼使得霍亨索伦家族掌握的勃兰登堡伯爵领,与普鲁士公国合并成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霍亨索伦家族控制区大涨的同时,由于普鲁士不属于神罗的范畴,所以霍亨索伦家族也进一步摆脱了神罗对它的掌控。而且这一次合并也使得霍亨索伦家族的头衔,从伯爵一跃成为了公爵,也为后来普鲁士王国建立打下了基础。
年,波兰、瑞典被迫承认了普鲁士公国独立地位,这为普鲁士王国诞生扫清了道路。年,作为与神罗皇帝妥协的产物,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在普鲁士公国登上王位。其实历史上的普鲁士王国只包含普鲁士地区,是勃兰登堡-普鲁士共主联盟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神罗各国和俄罗斯帝国联姻频繁,双方的关系一直很好。
失算的查理六世
年,前面提到的腓特烈一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中间还有个腓特烈·威廉一世)继承王位,从这位爷上台后现代德国与俄罗斯的恩怨拉开了序幕。
腓特烈二世一生无子,对此历史上流言蜚语不断,很多史料都暗示他好男色有断袖之癖。这个是真是假码字的没法验证,但是他对女人口无遮拦是证据确凿的。比如他颇为调侃的称欧洲是由三条裙子决定的,这一句话直接就把当时欧洲排名前五大国中的三个给得罪了。
这三条裙子指的是,俄罗斯帝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皮杜夫人,以及他的表妹、死仇奥地利女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利亚·特蕾莎。
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但是说实在的他真的有点不配这个称号。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无子,可当时的神罗境内禁止女性继承领地。为了能保持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完整统一,查理六世在对各方作出了重大让步后,终于在年4月19日颁布了《国事诏书》。
哈布斯堡家族所属各邦都是不可分离、不可分割的。如哈布斯堡家族无男性继承人,领地可由他的女儿继承;如他既无子又无女时,领地可由约瑟夫一世(查理六世前任神罗皇帝,也出自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儿及其后代继承。
说来查理六世为了保证哈布斯堡家族土地完整也是机关算尽,为了能够给日薄西山的哈布斯堡家族拉一个强援,查理六世曾经想撮合自己的教子腓特烈二世和自己女儿特蕾莎,奈何腓特烈长相平平让自己小表妹特蕾莎提不起兴趣。也许正是这段经历,令腓特烈二世怀恨在心,以后才会那么欺负自己的小表妹。
虽然查理六世撮合失败,但是他还是对腓特烈二世充满了期待,他给予了腓特烈二世大量好处,换取了腓特烈二世承诺会拥戴特蕾莎成为哈布斯堡继承人的誓言。
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撒手人寰,12月25日腓特烈二世派出的使者便到了维也纳,向正处于失去父亲哀痛中的特蕾莎,提出割让西里西亚换取普鲁士王国支持她成为哈布斯堡继承人!
对于自己表哥这种落井下石的背叛行为,特蕾莎自然是断然拒绝。然而边境随即便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12月23日普鲁士军队已经越过边界侵入了西里西亚!原来腓特烈二世料定自己的勒索不会被答应,因此先下手为强派出使者后便调动军队,对奥地利公国不宣而战!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蓝色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反奥地利同盟,红色为奥地利的同盟此战史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军备废弛不是普鲁士的对手,因此特蕾莎向曾经答应支持查理六世《国事诏书》的欧洲诸国求援。英国、波兰、萨伏依、荷兰答应对特蕾莎援助,但是却口惠而实不至。尤其是英国给予特蕾莎声援,引起了曾经答应支持查理六世《国事诏书》的哈布斯堡世仇法国的担心。
于是法国牵头联合巴伐利亚、西班牙、普鲁士、萨克森、撒丁等国,建立起了反特蕾莎出任哈布斯堡继承人的联盟,企图肢解奥地利。法国本来还想拉俄罗斯入伙,最终俄罗斯却选择了与奥地利结盟。
可是俄罗斯虽然口头上答应支持特蕾莎,但是它出工不出力,一直在一边观望。这让普鲁士东部边境无忧,腓特烈二世能够放心大胆地集中全力应对奥地利,可以说俄罗斯实际上是站普鲁士这边的。
面对危局,年仅23岁的特蕾莎亲赴布达佩斯,用重大让步换取了尚武的匈牙利人支持;她还听从英国的劝告,对腓特烈二世做出重大让步。年7月28日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柏林密约》,奥地利答应割让几乎整个西里西亚,满足了普鲁士的领土要求。
随着腓特烈二世背弃同盟与奥地利私下议和退出战争,反奥地利同盟也内部分裂,萨克森退出了战争。
在获得匈牙利大军的支持后,奥地利军力大涨发起反击,一举攻占了巴伐利亚全境,将法军困在了今捷克首都布拉格。眼见奥军节节胜利,法军陷入被分割包围的不利局面,英国、荷兰都一改之前观望的态度,有钱出钱有兵出兵痛打落水狗。
奥地利在战场上的大逆转,令腓特烈二世坐不住了。于是在年8月15日,他撕毁了与奥地利的密约,再次对奥地利不宣而战。他还派出信使联络法国,希望法国出兵进攻维也纳为他分担压力。
然而这一次轮到他这个叛徒感受被人背叛的滋味了,腓特烈二世出兵的理由是《柏林密约》只是秘密协定,出兵奥地利是普鲁士与法国同盟的义务。他的小表妹特蕾莎对这个借口冷冷一笑,随手便将《柏林密约》交给了法国。
腓特烈二世率八万大军直取布拉格,企图占据波西米亚地区。然而他身后的萨克森这时突然宣布支持特蕾莎出兵截断了他的补给线,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联军从四面八方向他围拢过来,而法国则按兵不动坐观腓特烈二世被围攻。腓特烈二世眼见不妙赶紧退兵,等他狼狈地退回柏林时,身边的大军只剩下了不到四万。
布拉格战役说明,腓特烈二世虽然善战,但只要兵力有优势,普鲁士军队对于奥地利军队并非不可战胜的。
回到柏林的腓特烈二世痛骂法国背信弃义,他忘了是谁背弃誓言不宣而战挑起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谁背弃盟友与奥地利私下议和。
叛徒终究会被别人出卖。
可这之后事情又有了反转,由于法军在战场上逆转了英军,英国为了全力对付法国便出卖了盟友奥地利,私下里与普鲁士讲和。而此时普鲁士击败了萨克森,不但迫使萨克森退出战争,还逼萨克森承认它据有西里西亚。
接着在索尔战役中普军击退了奥军,眼见势头不妙,特蕾莎不得不坐下来与普鲁士再次谈判。
随着年10月《亚琛和约》签订,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奥地利失去了西里西亚。
不甘心的特蕾莎与失算的腓特烈
虽然奥地利失去了西里西亚这个欧洲的纺织中心,但是匈牙利、波西米亚等地的离心倾向得到了遏制,意大利、尼德兰等地的分离势力被镇压。尤其是经过八年战争的洗礼,奥地利军力大为提升,还有了一个优秀的统帅道恩元帅。
特蕾莎对失去西里西亚始终耿耿于怀,在将原本四分五裂的哈布斯堡王朝藩属们集结在自己裙下后,她决心用武力收回西里西亚。可是要想收回西里西亚,就必须保证自己的宿敌法国不会趁机捅刀子。尽管奥地利有考尼茨-里特贝格这样的外交鬼才,可是法国一直不肯答应与奥地利结盟,而这时英国却送上了神助攻。
英国为了彻底孤立法国,便想和普鲁士结盟对抗法国。腓特烈二世为了孤立奥地利,加之恨法国人在布拉格摆了他一道,因此欣然同意与英国结盟。
然而英普结盟的消息传出后,却让局面发生了巨变,这令普鲁士见识到了来自东方的巨无霸的威力!
闻听英普同盟后,与英国结盟的俄罗斯担心普鲁士坐大,转而与奥地利结盟。考尼茨-里特贝格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立即积极与法国掌权的蓬皮杜夫人沟通,让她作为说客促成两国同盟。英普同盟这个对法国针对性明显的同盟,再加上之前腓特烈二世出尔反尔的行为,最终使得法国放下几百年的成见,与奥地利订立盟约共同对付普鲁士。
虽与奥地利订立了同盟,但是法国并不想跟普鲁士开战。它既不愿老冤家奥地利收回西里西亚,也不愿自己被困在欧陆让英国捡漏。所以法国提出,只有当普鲁士主动挑起战争时,它才会支援奥地利。而俄罗斯与奥地利订立同盟关系,只是为了防止普鲁士坐大,因此它的出兵条件跟法国差不多。
七年战争
腓特烈二世没想到自己和英国结盟,反而使得整个欧洲大陆都成了自己的敌人。本来这时他夹起尾巴做人还没事,可他偏偏觉得自己很能,于是年8月28日他主动出击侵入了萨克森!
这一战拉开了史称七年战争的大战的序幕。
腓特烈二世自投罗网,特蕾莎睡着了都笑醒。于是,一份份宣告腓特烈二世挑起战争的文告,从维也纳送向了莫斯科、巴黎、斯德哥尔摩......
不得不说,普军还是很能打的。西线的普鲁士费迪南德亲王,统帅着由少量普军加上英军和汉诺威军组成的联军屡屡大败法军;而腓特烈二世则在南线屡挫奥法联军。
可是这一次,还有从东面来的俄军。
年5月,俄军开进普鲁士境内,俄罗斯正式参战!
8月底俄军在大耶格斯多夫地区击败普军,其后按照惯例返回冬营过冬。而在俄罗斯的强烈要求下,9月,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占据了普鲁士北部部分地区。
年1月,俄军卷土重来,这一次俄军不但占领了整个东普鲁士地区,还一路前进到了奥德河畔直接威胁柏林。腓特烈二世不得不亲率主力回援,在奥德河畔的措恩多夫与俄军激战,总算是击退了俄军的攻势。
年7月俄奥联军9万越过奥德河向普鲁士腹地挺进,腓特烈二世勉强凑集了5万兵力,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库讷斯多夫与俄奥联军会战。此战俄罗斯绝世名将鲁缅采夫初露锋芒,腓特烈大帝遭遇了一生最惨痛的记忆。库讷斯多夫会战普军大败溃散,腓特烈二世在逃出战场后,一晚上都在想要不要自杀。
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第二天约两万普军溃兵重新集结到了腓特烈二世的身边,当腓特烈二世率军撤退准备防守柏林时,又得到了好消息。因为与法、奥起了争执,俄军直接撤兵回营地过冬了!
普鲁士就此逃过了亡国之危。
年10月9日,俄奥联军攻到了柏林城下。但是因为俄军中来自神罗的军官私下与柏林签订协议,普鲁士在柏林占其总兵力九分之一的万余守军得以全身而退,柏林也只是给了俄奥联军三到五个月的税收便得以保全。
退出柏林后俄军再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占据着普鲁士王国的东普鲁士地区。由于俄军一直没有动作,这使得普鲁士有了喘息之机,在南线与奥地利打得有来有回稳住了战线。
其实回顾七年战争中欧陆战场,俄军无疑是对普军胜率最高的,但是俄军一年就打半年多的仗,一到秋天就回营地过冬。如果俄军不是这么三心二意的,普鲁士早就成灰了。俄军这般做派除了习惯使然,可能也是因为俄罗斯并不想普鲁士死,只是想削弱它,毕竟大家王室在血缘上是一家子,都是日耳曼血统。
网文爱说年冬天拯救了苏联,其实普鲁士王国才是被冬天拯救的那个,还被拯救了好几次!
转机
终于在年,普鲁士迎来了转机。
1月对腓特烈二世深恶痛绝的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新的彼得三世登基。这位彼得三世父亲是神罗的荷尔斯泰因公国大公,母亲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妹,他自小在荷尔斯泰因公国长大,基本上不会说俄语。
当时的腓特烈二世是神罗很多年轻人的偶像,这位彼得三世也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之一。七年战争中还是皇太子的彼得三世置俄罗斯的利益于不顾,半公开地在给腓特烈大帝透露俄军的情报,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对俄罗斯唯一赢下的措恩多夫之战,就是依靠他提供的情报。
这下这位当上了俄国沙皇,那还不惊掉全欧洲的下巴。他一登基便积极寻求结束与普鲁士的敌对关系,5月时更是直接退出了反英普联盟与普鲁士单独媾和。俄罗斯的这一举动,使得本来就对参战懒心懒肠的瑞典,立马就从普鲁士北方撤军回国退出了七年战争。
这位来自今天德国的沙皇大笔一挥,就将俄罗斯将士们浴血奋战六年,才获得的普鲁士领土全部归还给腓特烈二世不说,他在与腓特烈二世会面时还身穿普鲁士军服,口称腓特烈二世为我的陛下!
接着这位沙皇又宣布与普鲁士结盟,命令俄军调转枪口对准先前的盟友奥地利!
是可忍孰不可忍!
俄罗斯贵族出离愤怒了!
他们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关系,远比乡下人普鲁士来的密切的多。而这个连俄语都不屑说的新沙皇,却要为了乡下人普鲁士要他们出钱去打奥地利!于是他们的目光汇聚到了彼得三世那个总是穿着俄罗斯传统服装,用俄语跟他们亲切打招呼的媳妇——叶卡捷琳娜的身上!
于是年6月28日,在俄罗斯贵族们支持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于是在7月9日彼得三世宣布退位,于是7月17日他在囚禁地神秘死去。
新登基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随即便宣布俄罗斯退出七年战争。
这场政变虽然对腓特烈二世极端不利,但他不愧当世名将,他将这不利降至最低,演绎了一场经典的战例。
树上开花
树上开花,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它的意思是在没有花的树上装上假花,让人误以为是树开花了。这一计指的是借助并不属于己方的势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
这一计很容易和三十六计中的无中生有搞混,常用于政治斗争,在战争中极少使用,在中国战争史上并没有相应的战例。
博克施道夫战役是腓特烈二世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役,此役按计划是普俄联军一起进攻,奥地利道恩元帅据守的位于西里西亚南部的博克施道夫地区。
可是在战役发起前的第三天,既年7月18日传来了俄军回国的命令。然而俄军司令切尔尼谢夫接到命令后并没立即执行,反而去拜会了腓特烈二世。从腓特烈二世营帐出来后的切尔尼谢夫向俄军下令,接下来三天全军跟着普军行动,但是决不允许参战!
年7月21日,博克施道夫战役开始。
俄军按腓特烈二世的要求在奥军正面布阵,而普军则从侧翼对奥军发起进攻。谨小慎微的道恩元帅手握8万大军对阵7万普军,但是因为正面一动不动的俄军带来的牵制,令他束手束脚。最终道恩元帅在损失人后,便命令奥军主力全面撤退,撤出了博克施道夫地区。
年10月9日,博克施道夫地区堡垒内的守军全部向普军投降,整个西里西亚再入普鲁士之手。
博克施道夫战役打响前,由于俄罗斯的政坛变故,使得腓特烈二世战略上处于了被动中。但是他利用对手道恩为人慎重的特点,巧施心理战逼迫道恩率奥军主力主动撤出战场,为世人留下了树上开花之计仅此一次的战例。
看了腓特烈二世的生涯表演,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做死就不会死,作死也不一定会死。不过,没有那个中二彼得三世,普鲁士王国绝无可能保有西里西亚,普鲁士也就谈不上日后的崛起了。
这彼得三世真是德国的大救星啊!但是这只是俄罗斯拯救德国的开始而已!
俄罗斯扶起普鲁士
腓特烈之后普鲁士军备废弛,普军战力严重下滑,因此在拿破仑时期,普军被法军教做人。由于普军参加了反法同盟,因此普军于年在耶拿与法军展开决战。七年战争中被费迪南德亲王各种拿捏的法军,这一次在拿破仑的率领下大败普军。
此战后普鲁士不得不割让了超过16万平方公里(当时普鲁士王国面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法国。
年冬,拿破仑兵败俄罗斯,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普鲁士于年3月17日再一次对法国宣战。这次拿破仑被反法联盟击败,使得普鲁士得以收回自己的失地(其实主要是普鲁士从波兰窃取的土地)。
令人没想到的是,俄罗斯支持完普鲁士收回‘被占领土’后,还支持它成为欧陆列强。年维也纳会议后,由俄罗斯牵头,俄奥普三国组成了维护欧洲封建王朝的神圣同盟。
普鲁士第一次拿到了和奥地利比肩的地位,正式以欧洲列强的身份立足于世界。
俄德恩仇
其后普鲁士一飞冲天,成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这得益于铁血首相俾斯麦在外交上的纵横捭阖,俄罗斯对于德国的统一没有进行任何实质的干预。
当德二成立时,本来一直和普鲁士敌对的奥地利帝国已经变成了奥匈帝国。出于与俄罗斯帝国争霸欧洲大陆的考量,威廉二世选择了扶植奥匈帝国,从此走上了与俄罗斯帝国敌对的道路。而德二的这个选择,最终导致俄罗斯与法国结盟,让德二在一战中身陷两线作战。
而二战前,由于受到法国的打压,无论是魏玛共和国还是纳粹德国,和苏联关系一直都不错。但是希特勒偏偏要去进攻苏联,把自己往两线作战里送。结果就是德国的龙兴之地普鲁士,都变成了俄罗斯和波兰的地盘。
时光如梭,转眼就来到了年。
当时的西德总理科尔眼见苏联要从东德撤军,便向北约盟国们寻求支持两德统一。可是这些盟友们都反应十分冷淡,它们都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再次出现。眼见盟友们都不支持自己,科尔只得咬牙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寻求支持。
戈尔巴乔夫的反应,像极了当年跟腓特烈二世去博克施道夫的俄军司令切尔尼谢夫,他在拿到西德的了大笔贷款后就点头放行了两德统一。眼见苏联点头,再也无力阻止两德统一的北约各国,也只好做个顺水人情表态赞同两德合并。
纵观德国历史,其实德国与俄罗斯的仇怨,主要都是德国自身野心超过了自己的国力造成的。早年的德国总想着成为欧洲一哥,但是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与俄罗斯相去甚远,这让崛起中的德国总是对俄罗斯抱有一种天然的敌意。加上继承自腓特烈二世的‘找死’精神,让德国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
德国每一次衰落都是选择与俄国为对手后,而它每一次兴盛也无不是与俄国合作达成。所以俄罗斯不是德国的敌人,它完全能跟德国做朋友,可德国总是自己去找抽。而历史上坚持与俄罗斯做朋友的德国领导人并不多,只有俾斯麦、默克尔等少数几个。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对码字的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继续欣赏码字的前作史林探秘:为啥治国不像开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