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幸运儿,远离了战火硝烟的瑞典,背后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m.39.net/pf/a_4619541.html

第二次大战期间,作为战争的主要战场,欧洲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曾一度被轴心国所占领,欧洲的土地也一直在纳粹的铁蹄下所颤抖。其中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更是被纳粹势力所层层包围。

然而,整个战争期间瑞典却成功地将自身置身于战火之外,避免了被纳粹占领的厄运。回顾瑞典二战的中立政策,除了是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之外,瑞典政府在二战中的政治策略也是其免受战火屠戮的重要原因。

一、乱局中求生存

公元13世纪时,瑞典经过多年征战最终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此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便开始了对外征讨的路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17世纪中叶正式成了北欧的一方霸主,此后瑞典一度将眼光放到欧洲大陆本土,并梦想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征服者。

但现实往往就是那么的骨感,年瑞典在与三国联盟的作战中以大败而告终,曾经的北欧之王瞬间从顶峰跌落到了谷底,再也没有恢复曾经的元气。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年瑞典和沙俄、丹麦共同签订了武装中立同盟,希望借此机会能够避免被肢解的命运。但不久之后的维也纳会议却再一次让瑞典付出了惨痛代价:原属于瑞典的芬兰被割让给沙俄,波美拉尼亚成了普鲁士的一部分。

经过这两次耻辱的事件,瑞典开始完全奉行中立政策,无论欧洲格局和版图如何发展,瑞典依然是中立至上,始终不改变自己的中立的初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顽强地在德、俄之间维持灵活中立的态度,避免自己卷进战火之中。此时的瑞典,已经完全以永久中立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政治格局之中。

一战后,瑞典以创始会员国的身份成为了国联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寻求和平的道路上,瑞典一直是许多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无论是集体安全体系还是裁军计划。但随着经济大萧条和国际局势的紧张,原本可以代表正义的国联已经完全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因此倍感紧张的瑞典决定将原本的灵活中立转变为永久中立,远离即将而来的战火威胁。

此后的日子里,无论是纳粹的互不侵犯条约,还是英法苏三国制订的波罗的海保护条约,瑞典一概都不感冒。在他的眼中,保证自己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状态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二、特殊的中立策略

在瑞典人眼中,对待战争中的任何一方,只要不与之结盟和联合,那么和平就会到来。在二战开始初期,瑞典也确实这样做了:苏芬战争时,瑞典宣布自己为非交战国,并无条件资助芬兰的人员和武器装备。不过却严守自己的准则,坚决不向任何一方直接派兵支援。

当纳粹占领挪威时,瑞典依然是严守中立政策不变。直到挪威完全沦陷后,为了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瑞典决定允许德国将挪威的物资入境瑞典境。后来又将自己的铁矿石和工业产品向德国进行出口。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德军又假道瑞典从挪威向芬兰境内进发,瑞典政府还同意德国飞机飞跃瑞典领空,德军舰可以在瑞典水域停泊,但限制在24小时以内。这种特殊的中立政策让瑞典暂时远离了战火的袭扰,换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稳定。

随着二战的持续进行,纳粹德国的处境也越发困难,此时的瑞典决定看准时机与纳粹德国进行切割,防止自己卷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从年起,瑞典逐步取消了针对德国的种种优待措施,包括对德国的铁矿石和轴承出口,关闭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不允许德国船只进行靠岸等等。年5月7日,瑞典还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彻底与这个轴心国分道扬镳。

三、中立的根本原因

对于二战期间,德国为何没有吞并瑞典的问题,历史上有诸多猜测,但综合多方的数据,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是以下三点——

首先是瑞典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军力,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挪威接壤,与英国隔北海相望,南隔丹麦与德国相邻,东部及东北隔波罗的海和芬兰与苏联为邻,它是在英、德、苏之间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瑞典成为各个大国争相争取的对象,因此瑞典的周边环境也是十分艰难,稍不注意就有被吞并的危险。

不过,相比于周围的挪威、丹麦和芬兰,瑞典巧妙地成为了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无论是德法、德英还是苏德,他们之间的战斗都不会绕到瑞典本土去进行,而且只要将周围的挪威、丹麦、芬兰三国进行占领,那么瑞典就失去了地理优势性,切断了它与外界的直接联系,那么陷入孤立无援的瑞典就不需要出兵进行占领。

此外在战争爆发前,瑞典就已经大规模采购了诸如坦克一类的重型武器,加之瑞典本土的国防工业也是实力强悍。到年,瑞典就拥有了一支短小精悍的装甲部队,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全国除女性人口外,几乎所有17岁到45岁之间,能服役的男性都被通知准备战斗。空军的战机总数翻了一番,海军也快速建立起一支潜艇和鱼雷艇部队。

加上瑞典本土的丘陵、山地地形,假设德军真要与瑞典进行战争,瑞典完全可以采用的城市作战和游击战的方法去消耗德军的部队,并且还会切断德军的补给路线。这对于一心要征服苏联的希特勒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因此德国人也就放弃了对瑞典的进攻计划。

其次就是瑞典在二战时已经对德国的要求进行了妥协,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外,瑞典还大量向德国出口铁矿石、球形轴承、石油和天然橡胶等战争消耗品,从侧面满足了作为原料供给方的义务。因此德国此时也认为瑞典已经成了战争机器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假如贸然实施进攻,很可能会失去这个稳定的物资供给大户,因此德国也不会对其采取什么过分的举动。

最后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另一个战争强国苏联的严正立场。年4月,苏联就曾告诫德方,必须要高度重视瑞典国土的中立性。而此时苏德两国正处在所谓的外交甜蜜期,因此为了另一方的情感,德军也不敢贸然将瑞典作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瑞典最终凭借灵活务实的妥协策略,博取了交战双方的好感,将国家的中立性稳定地维持了下去。

结语

战争与和平依然是世界各国所最为渴求的愿望之一。二战时期瑞典的战时中立告诉我们,中立不能在根本上阻止大国间的战争,而且自身也会成为大国利益的棋子,中立国的和平愿望无法消弥大国的争霸野心。因此,对于世界和平的希望是不能寄托于中立之上的。一个国家、民族的利益只有与世界的利益相一致时,其利益才是永久的、稳固的!

参考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编年史》

2.《瑞典军事装备:-》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瑞典外交策略》

4.《瑞典:中立与保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