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影片中的女性为什么全是悲剧

  (综合卫报报道)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非常引人入胜,参演的女明星也都成为经典。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女明星都心怀感激。要是这位著名的导演还健在,他在反性侵大潮中又会何去何从呢?   年,英格玛·伯格曼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电影——《触摸》(TheTouch)。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瑞典,主角是一位名叫ElliottGould的美国考古学家,与伯格曼御用女星BibiAndersson扮演的忧虑俏佳人有一段风流情事。为了宣传电影,伯格曼和Andersson参加了美国的“迪克·卡维特秀”(DickCavettShow),并且表现不凡。尽管导演Jean-LucGodard也会突然登上TrevorNoah主持的“每日秀”(TheDailyShow),但对于伯格曼而言,出现在电视屏幕里可以说是十分罕见了。

  在“迪克·卡维特秀”(DickCavettShow)上,伯格曼坐在寡言少语的Andersson身旁,谈到:“我认为表演是一个尤其适合女性的职业。女性对表演更具有天赋。可能是长久以来的教育使然,女性更能享受直视镜子的过程,也就是说,对她们来说观众的目光或相机的镜头是一种享受。如果一个男人站在镜子前面,看着自己的衣服、发型和面容,他可能会感到有些难为情。如果换做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人,就不会有这种难为情的感觉。”   伯格曼真的会天真到相信这就是事实吗?难道在他的认知中,要想表现一位男性痛省自身只能通过脱发和衰老,而女性都像他电影里描述的女神那样美丽动人吗?还是说,他只是凭借这些女演员和女性角色彰显自己的自恋和男性焦虑?   年,他制作了短片《卡琳的面孔》(KarinsFace),片中讲述的全部是关于他的母亲Karin的家庭照片(Karin也是他一直青睐给电影角色的命名)。如果从弗洛伊德的视角解读伯格曼的女性角色,她们都是美丽诱人的,尽管这样说很滑稽,但实际上导演伯格曼本身就很像弗洛伊德,书写着他自己有关性功能障碍和家庭悲剧的一代传说。   伯格曼,一位能够以一种诗意的形式来展现他的怀疑、信仰、爱情、性爱魅力和上帝沉默的大师,诞生于年。尽管他有着像易卜生或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一样严肃平静的性格,但他年轻时,也擅长制作欢闹的喜剧。为了纪念他的百年诞辰,英国电影协会(BFI)在伦敦举办了一次有关他的完整的回顾展。这不仅能够庆祝伯格曼的诞辰,同时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通过伯格曼的电影而不朽的一代女星们。   这些女星发现自己总会置身于一种强烈而亲密的工作关系,有时还会发展为性关系。伯格曼一生一共结了五次婚,而他的大部分收入也都用于抚养子女。有许多女星都认为伯格曼会给人一种侵扰感和压迫感,要是放到现在,可以想见,他会发现自己有可能会沦为反性侵活动的投诉对象。HarrietAndersson去伯格曼办公室和他一边喝茶一边讨论自己的事业,然后就和伯格曼在一起了,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向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宣扬伯格曼一事上,没有人能与伍迪·艾伦媲美。伍迪·艾伦同他的这位瑞典偶像一样热衷于赞美并神化女性,也如同莫奈钟爱百睡莲一般,有着自己钟情的面孔。但是,对于伍迪·艾伦执迷于年轻女性一事,伯格曼并不赞同。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年上映的瑞典电影《秋日奏鸣曲》(AutumnSonata)。在这部影片中,IngridBergman和LivUllmann在电影中饰演一对母女,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继父虐待年轻的继女的故事,还明确指出这种行为应当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在伯格曼的电影中,人们总是可以发现一种“特有模式”,并且不无意外地看到电影角色常常以姐妹或者一人分饰两角(也称镜像法)的方式出现。伯格曼选中的女演员都很独特,她们大都是颇为坦率的、金发碧眼的美丽女人,但这种美丽又沾染着些许痛苦。   年,伯格曼执导了一部绝佳的电影《假面》(Persona)。剧中伯格曼式的悲剧性女主角由Ullmann和BibiAndersson担任。Ullmann饰演一位在精神崩溃后拒绝说话的女演员,而Andersson饰演的是一名护士,负责在女演员疗养期间照看她。她们在外表上看起来确实很相似,(女护士在照看期间因为受不了沉默而话越来越多,倾诉她个人的情欲作为宣泄)俩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无间,但她们同时也是陌生而神秘的,就像试图拥抱镜子里的自己——也就是伯格曼所说的女演员更习惯直视的镜子。   年,伯格曼执导了一部令人感到压抑和痛苦的影片,叫做《呼喊与细语》(CriesandWhispers)。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初期,Ullmann和HarrietAndersson还有IngridThulin在剧中扮演Agnes、Maria和Karin三姐妹。Agnes身患癌症最终离世,两个姐妹返回家中,表面上是为了照顾她,但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婚姻破裂的现实,暗自在心里悔恨、内疚,深感绝望。   她们对女仆Anna(KariSylwan饰)心生不满,因为Anna与Agnes关系亲密,最后爬到床上以“圣母怜子”的姿势抱着主人垂死的身体,给人以剧烈的视觉冲击,又让人在这段令人震惊的主仆关系中看到了痛苦和性欲。在伯格曼执导的另一部代表作《野草莓》(WildStrawberries)中,Thulin饰演的角色用碎玻璃自残时,持怀疑态度的观察者可能会认为这是电影剧情矫揉造作甚至自我戏仿的兴起。但伯格曼用他一贯严肃的态度打消了这一看法:这只是IsabelleHuppert在拍摄MichaelHaneke执导的《钢琴教师》(ThePianoTeacher)也会遭受苦难的预兆。   这部电影与年伯格曼执导的电影《沉默》(TheSilence)很类似。在《沉默》一片中,姐妹两人旅行途中经过一个虚构的欧洲小城,这座小城之前遭受了匈牙利式的起义,坦克大肆碾压着这座小城的街道。妹妹Anna(GunnelLindblom饰)是一个带着小男孩的单身母亲。伯格曼在火车上的第一个特写镜头令人折服:她看起来懒惰、面无表情、像一具尸体尸体一样一动不动,但实际上她只是心感无聊,厌烦自己专横的知识分子姐姐而已。   Ester(Thlin饰)对于妹妹放荡的行为虽不赞成,却心生羡慕。她在床上自慰,满足的呻吟声听上去与痛苦的叹息一样,因为她正病得厉害。Ester的哭泣与《呼喊与细语》中的Agnes一样凄凉——伯格曼在这里同样需要用哭泣声来放大对性的阐释,并赋予性更复杂的涵义。也许这位侍者的儿子觉得他只能在象征着惩罚与痛苦的叹息声中与Anna进行性爱。   伯格曼以对女性面孔特写而闻名,其中最引人赞叹的镜头来自他曾经的爱人——充满无限魅力的HarrietAndersson。在伯格曼年执导的电影《不良少女莫妮卡》(SummerWithMonika)中,Andersson饰演Monika,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竭力想要摆脱工作时受到的性虐待,喜欢上一个叫Harry的老实小伙子。Harry用汽艇带走她,两人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夏天,Monika最终怀孕了。而在此之后,他们便步入了一段简短而不幸的婚姻中。   过去,这部电影由于Andersson赤裸游泳的大胆镜头而常被提及。现在,人们   EvaDahlbeck是一个算不上典型的伯格曼式女星,她高贵典雅,既世俗又机智。可能由于Eva太亲切友善,她并没有成为下一个让伯格曼既沉迷又远离的对象。她最吸引人的角色可能是在年的浪漫喜剧《恋爱课程》里(没错,伯格曼做过喜剧)。这部影片基本上就是伯格曼版的《费城故事》(PhiladelphiaStory),讲述的是Dahlbeck饰演的角色(可能对应的是《费城故事》里的KatherineHepburn饰演的角色)与GunnarBj?rnstrand饰演的角色(对应的是CaryGrant)再婚的喜剧。(伯格曼影片中的男性也有共同的特点:正直、紧张,有时留着络腮胡子,通常面色憔悴,态度上显得不以为然,Bj?rnstrand和ErlandJosephson还有MaxvonSydow经常饰演这样的角色。)   也许伯格曼的狂喜是他怀疑宗教的一个表现:如果他不能信仰上帝,或者从镜中的自己那里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可以转向那些自己用热情打造的充满女性美感的形象,她们是超越神的存在,这无须置疑。这是一种宗教的真理,却引起了他自己的痛苦。   斯特林堡《一出梦的戏剧》(ADreamPlay)中,主角Agnes是神之女,来到人间考察人类,同情人类的痛苦并同人类一起经历痛苦。伯格曼是否从此中获得灵感呢?伯格曼确实曾经制作过戏剧,剧作家在年伯格曼半自传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andAlexander)中也有所提及。在最后时刻,一位年轻的女演员要求她的岳母,一位退休的女演员,参与制作这场戏剧。她大笑,打消了出演的念头:“令人生厌的厌女主义者!“”   伯格曼并不是一个厌女主义者。相反,我恰恰认为,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之日,女人对他来说都是神秘的存在,也因此引发了他热情的崇拜,甚至想要拥有女性。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为女性创造了许许多多在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角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