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让人惊艳的不只是声音丨专访新京
采写:新京报张坤玉摄影:新京报郭延冰新媒体编辑:吴奇函
最近除了《演员的诞生》,又有一款综艺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除了考验演技,还考验演员的配音能力。
没错,说的就是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
首期的嘉宾是潘粤明、赵立新、张歆艺、周一围,自播出后就常常上热搜。周一围和潘粤明今年因演技圈粉无数,这次配音实力也都很强。
但第一期最让人惊艳的却不是大热的潘粤明和周一围,而是另一位老戏骨——赵立新。
无论是随口秀出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还是播报了一段极其绕口的“体育新闻”;亦或是拈手就秀了一段舞台剧…
这一段简直就是一场华丽的个人秀!
用中文配外语片《魂断蓝桥》,节奏感和台词功力特别强,结合电影片段里的人物表情,镇住了所有人。
紧接着就用流利的英语配《功夫熊猫》,如果不是看着这个节目,我绝猜不到是他配音。简直是功夫熊猫本熊了…
再之后,赵立新宛如开挂,随意的展示了自己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
看这云淡风轻的表情,仿佛刚秀4国语言的不是他似的……
第二环节,表演形式是播报新闻稿。四位嘉宾都拿到一份没有看过的新闻稿,必须在主持人播报完迅速接上,不能念错,语气和语速还得符合周围环境。如果出错则要重来。
这一段非常有趣,很值得一看。但我给你们看下赵立新念的那段稿,你们就知道有多难…
虽然他失败了一次,但讲道理,这个稿我失败十次,也念不到他第二遍那么好
简直就是专业的体育新闻播报者。
正是因为他出色的表现,所以他第一个就被台前的观众们选了出来,出场后现场表演了一段《父亲》的舞台剧,超长的台词,速度快,节奏好,记忆力强,吐字清晰,情感充沛。
节目截图
年,赵立新和金星主演话剧《父亲》。主办方供图
这一段表演真真正正的看出了功力。
很可惜很多观众现在才认识他,甚至有人只知道他出演过《芈月传》的张仪或者是《芳华》里的政委。
其实赵立新不但出演过很多角色,还曾当过副导演、写过剧本,刚回国的时候,他曾经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任教。而再往前追溯,他曾是瑞典国家话剧院的一名话剧演员。
------------专访分割线------------
在接戏这件事上,赵立新一直有自己的态度。
圈中都流传着赵立新对于剧本和接戏要求非常严格。这给他带来了很多忧喜参半的体验。“我后来发现,往往我看重的一些作品,可能没有很好的市场反应,不过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所以我开始挑中间的,安慰一下自己,适应一下市场。它不能太烂,它小小的烂一点,就像桃和苹果,烂一点点的总是最甜的,所以烂的部分忽略不计,吃甜的部分就好了。”
赵立新慢慢找着这样的平衡点,他说他最佩服郑晓龙导演。
“《芈月传》是市场上比较有追求的一个作品,郑晓龙导演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他没有向市场卑躬屈膝。既然要在主流的舞台上长袖善舞,就要接受这个市场的规则,进到市场了才能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尤其你不能忽略,在今天这个年轻人都快不适应的时代,他还能保有自己的初心,让优秀的演员通过他的作品得到市场的认知。”
△因演《芈月传》里的张仪,一大拨年轻人被圈粉,赵立新当时也欢乐的拿自己的剧照做成表情包,在微博上送给要考试的学生党
赵立新还出演了《青云志》。
这部剧中云集了各种鲜肉,问到如何看待观众对小鲜肉演技的质疑,赵立新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质疑不质疑没有任何意义,质疑影响了什么?影响收视率吗?影响他们的成长吗?都不影响。”“那你会介意同剧的演员演技差吗?”“前些年会有,但现在觉得就应该这样,如果他们演技都上来,我们还有饭吃吗?人家都有颜值了!”
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中,赵立新饰演一个很接地气的政府官员。
冯小刚最初见到赵立新说:“你这一点都不像政府官员啊,整个一个留洋的。”等到赵立新化完妆往那一站,张嘴一口“湘普”湖南普通话,“哎哟!就是,就是他,嗨。”冯导一句话,就这样定下了。
从这几件小事可以看出赵立新对演戏的严谨态度,以及他极强的塑造人物的能力。这一切都源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少年时期,文艺到不食人间烟火
赵立新出生在“文革”年代,“我祖籍是山东人,父亲最早在湖北武汉当兵”,退伍转业之后父亲被分到了新华书店当领导,赵立新也算因此得福,接触到了大量的书籍。“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网络发达,想看什么网上一订就来了,那时好多书都没有,我算是还能蹭点内部的光,能看到很多所谓的‘禁书’。有个暑假,我还去打了个暑期工,搬书挣了13块钱。不过,我应该是最偷懒的搬书工,因为搬着搬着就看上了。”这段时期的经历在赵立新眼中,算是他在文学方面启蒙很重要的时期。
也正因此,他说自己曾是个“特别文艺”的人,大概从初中开始,“徐志摩、新月派、婉约派,然后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朦胧诗派,北岛、舒婷、海子等一批诗人对我的冲击很大。高中时,开始陶醉自己的声音。那个时候,还谈不上接触戏剧,只是喜欢把莎士比亚里面特别华彩的段落背下来,然后录着自己听,学校的一些演出也会经常找我去朗诵,就演点小戏,觉得很好玩,站在舞台上,灯一亮,下面乌压压一片人,我就特开心。”赵立新评价自己的少年时期,基本上已经文艺得不接地气了,完全是不食人间烟火。
图源艺人微博
而问到当初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动机,赵立新说很简单,“因为中央戏剧学院是一类大学,文化课的要求要比北大、清华容易。其实当时我不太了解这个学校是干吗的,开始还以为是学唱戏的。加上我当时的班主任是个英语老师,很洋范儿,她推荐我说可以去试试。给了我专门的假去参加专业考试。”
结果,赵立新同时考上了中戏、上戏和广播学院。但他只能三选其一,最后用扔钢镚的方式,选择了中戏。
留学俄罗斯,从天之骄子变成白痴
△赵立新曾在微博里写“夕阳下斑驳的机车和铁轨,猛地看到自己二十岁时乘国际列车驶出边关跨越蒙古冲向俄罗斯的时光大片”
最开始,赵立新考上的是中戏的戏剧文学系,因为突出的表现,他成为学校第一个跨系转到导演系的学生。大二结束时,导演系要派一个人去俄罗斯深造,赵立新再次被选中。
“从年龄上来说,那几年就像海绵一样,是最能吸收东西的年纪,从成长经历来说,是人生观建立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我挺庆幸建立人生观的阶段是在俄罗斯度过的。”
语言天赋是赵立新一直引以为豪的能力之一,“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模仿各种地方方言,外语是同理。”而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语言的人,“最开始对俄语的抵触情绪很大,我是个学习语言讨厌严谨的人,太精密的语法我接受不了,但俄语恰好是一门语法极其细腻的语言,比如‘我’在俄语里有6个不同的说法,你用错对方就听不懂。当地人又特执拗,不会也不讲英语。”
曾说俄罗斯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考入中戏的赵立新,到了俄罗斯“成了白痴”。这种心理落差,让他产生了抵触情绪,最严重时甚至装病不去上课。“其实肩上的压力很大,我被派到这里求学,如果语言通不过,连考俄罗斯戏剧或影视专业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要被送回国,那就丢人丢大了。”
不服输的个性不时敲打着赵立新,也正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位个人魅力极强的俄语老师。很快,赵立新的俄语有了飞速的进步。到俄罗斯的第二年,因为俄语的纯正,他被误认为是领养的孩子,毕业时很多人以为他娶了俄罗斯老婆。过了语言关,又顺利通过俄罗斯专业院校的三试,“被送回去”这个大秤砣,终于可以卸下了。
语言功底超强。现场表演多国语言之后,杜海涛说他是来展示才华的,赵立新霸气回应:“你觉得我的才华还用展示吗?”
游历瑞典,靠一部戏奠定江湖地位
赵立新在俄罗斯学的是故事片导演,“为了拍作业,去了北欧,这个过程中,我对瑞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里诞生了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诞生了戏剧大师奥古斯特·斯特林堡,诞生了诺贝尔。”
被波罗的海隔开的北欧大陆魔力般地吸引着赵立新。“它没有欧洲大陆那么热闹,也没有那么活分,有点轴,但是这恰好成就了民族特色。在那个地方特别容易出哲学家、艺术家,因为那里半年都是冬天、大雪,昼特别短、夜特别长,所以老逼着你去思考,这些都特别顺文艺青年的口儿。”
△年赵立新在瑞典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也正因此,赵立新决定留下来,而这一待就是12年。
那个时候,一个朋友推荐他去当地的一家私人剧院应聘,他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剧院。一年之后,赵立新碰到了对他意义重大的一部戏——这部戏让他在北欧的戏剧舞台上跨了一步,也让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跨了一大步。“因为这部戏,我进了瑞典国家话剧院,也是因为这部戏,瑞典国家话剧院跟我续了五年合同。”这部戏就是《塞莱斯蒂娜》。
当时瑞典国家话剧院已经排练了五个月的《塞莱斯蒂娜》,但艺术总监兼导演非常看重赵立新,为他破例在剧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因为最开始语言不行,达不到在舞台上演戏的水平,他就给我设计了一个默角,没有一句话,但是一直在舞台上。”
半年之后,这个戏复排,赵立新变成了男一号。“那六个月的压力很大。很多人会觉得你是哪来的,中国人应该去开饭馆,干吗来这里和我们抢饭碗。而这部戏算是奠定了我的江湖地位,让大家觉得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我们认了。”赵立新自己调侃道。
△多插一张赵立新当年在瑞典拍电影时的剧照,简直俊
选择回国,却在舞台上碰了一头包
日子精彩而平稳地过着,直到赵立新遇到了现在的夫人。“我夫人是北京人,当时被派到瑞典工作,也兼职做剧本翻译。当年的斯德哥尔摩国际独白剧戏剧邀请展邀请全世界15个国家参加,也想邀请中国人,然后有人推荐了我,让我用双语参加演出,其中中文的剧本就是我的夫人翻译的。”
在瑞典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赵立新接到中戏的邀请,“当时中戏说你回来就给我们做点贡献吧。于是我就一脑门子扎进中戏教了六年书,后来又在传媒大学教了三年。”
刚回来的第一年,赵立新觉得自己是堂吉诃德,可以战胜风车,他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他教过的学生都知道,他是全校最个色的老师。他把教学大纲都给抛开了,这是他跟学校谈的条件,不能拿这个限制他,最后拿呈现的结果来做判断。所以他一直走的是天马行空的一条教育路线。
摄影:新京报郭延冰
不过,回国就开始接触国内话剧舞台的赵立新,却碰了一脑袋包。
“我们以前做的戏剧都是要触及灵魂的。国内感觉成了足疗保健了,挠挠,笑一笑就过了。这不是戏剧,这是相声、二人转。戏剧就是要跟你探讨我们的生活怎么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都有问题,也有成就,但是问题和成就会打架,我们会困惑,有些困惑是无法诉说的,有些困惑要自我消化,消化不了就会打破平衡。而戏剧的观与演就是一种形式的诉说,是观众和大师之间的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戏剧是高级的心理医师。而且优秀的戏剧一定是提炼了众生百态之中最典型的、最有味道的,让你去琢磨滋味的。”
△在国内主演的话剧《枕头人》剧照
△话剧《大先生》剧照
于是,赵立新开始不适应,非常的不适应,“我开始尝试进入影视圈,做编剧、导演、演戏。”赵立新告诉自己,回来了就不能“非主流”,“要是想非主流我就不回来了,什么是主流?那就是影视。在影视里什么是主流?那就是混得好,我又没有背景,就靠着一身技艺让别人去认可你。”
弃笔从演,只有演戏才是最单纯的
赵立新承认自己在艺术上控制欲强,在中国当编剧,遇到强势的投资方、导演、演员都会把剧本改得面目全非,“但还好,我一直碰到贵人,遇到的都是爱护我的导演。”
有一年,赵立新拍了一部独立大戏,他既是主演,又参与了编剧,还有很多有名的演员参演。
“之前我是编剧,执镜导演,不在风口浪尖,但是当你在主演这个位置上,就会出现很多冲突,这个冲突在那部戏被放到最大。那部戏后,我就闭门不出,在家待了半年。这期间我开始思考以后我要干什么,我的一个学生跟我说,赵老师你为什么不去彻底演戏,演戏最单纯了。我开始还心有不甘,先去舞台上演了两部话剧,苏联的《长椅》和瑞典的《婚姻风景》,在上海和北京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又参演了电视剧《血色沉香》的拍摄,里面有一个很复杂很纠结的人物,这种我很喜欢的角色,一演就停不下来。”
△《血色沉香》
输入以下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