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本是一个全球著名的中立国家

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1/5477305.html

瑞典,本是一个全球著名的“中立”国家,然而却在年3月加入了北约,这也意味着瑞典结束了两百多年的“中立”历史,倒向了西方阵营,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俄罗斯,其实,瑞典和俄罗斯是老冤家了。

大约在三百多年前,18世纪中叶,瑞典曾是欧洲的军事强国,屡屡侵占俄国的土地。一直到俄国的彼得大帝即位后,形势才发生了转变。彼得大帝是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统帅,他在位期间,加强了沿海地带防御工事的修筑,还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远离内地的海边建设圣彼得堡。

他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不但要控制住波罗的海,还将以圣彼得堡为基地,向西方扩张。瑞典当然不能容忍彼得大帝的这种做法,不惜一切代价,要将俄国修筑圣彼得堡的计划扼杀于摇篮之中,瑞典出兵向俄国发起进攻,以往不堪一击的俄军在彼得大帝的率领下,不但抵挡住了瑞典的进攻,还将瑞典军队杀得丢盔弃甲。

瑞典吃了败仗,不服气,又倾尽举国之力,再次向俄国发动进攻。面对险恶的形势,俄国的不少将领都动摇了,他们主张退出沿海地区,放弃修筑圣彼得堡的计划,将兵力集中在内地,与瑞典军队周旋。

彼得大帝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瑞典军队也没啥了不起的,现在俄军士气高昂,怎么能主动退缩,更何况倘若此时退守内地,不但将放弃苦心经营许久的圣彼得堡,还将丢下沿海防线,这会导致士兵们丧失斗志,自乱阵脚,如果瑞典军队再趁机偷袭,很可能导致俄军的全线溃败。

彼得大帝认为,此时绝不能向后退缩半步。将领们仍然心存疑虑:敌众我寡,若不后退,必将落败。彼得大帝自信地告诉他们:“我无须用兵,就能退敌!”

瑞典军队在国王查理十二的率领下,再次对俄国发动进攻。总攻前夕,瑞典人从各地抓获了许多俄国信使。这些信使随身带着彼得大帝亲笔签署的命令,要求各地将领带兵来波罗的海沿岸集结,与瑞典军队决一死战。

实际,这是彼得大帝根据查理十二和瑞典将领犹豫踌躇的特点,施展的疑兵之计。那些将领有的远在内地,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彼得大帝故意让信使们走进瑞典的防区,主动让瑞典人俘虏。

查理十二看了彼得大帝的调兵信件,又亲自审问了信使。他认为俄国的兵力远比预期地强大,瑞典军队即使能攻占沿海地区,也会陷入彼得大帝布下的圈套中去,既然没有战胜俄国的希望,于是查理十二主动撤兵了。

彼得大帝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建成了圣彼得堡,从此之后,俄国再也不用担心瑞典军队的进攻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