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坚定迁都到圣彼得堡,瑞典王国四面

中科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年,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彻底击败了北欧强国瑞典王国。当彼得大帝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时,全沙俄的人民都沉浸在欣喜和愉悦之中。

当时的瑞典王国一直是沙俄西进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只有击败瑞典,沙俄才有机会进入波罗的海。

为了表彰彼得大帝的杰出业绩,沙俄元老院将其加冕为“全俄罗斯的皇帝”,使得彼得一世从沙皇升格为皇帝。这标志着沙俄成为了俄罗斯帝国。

尽管如此,为什么人们还会称呼他们为“沙俄”呢?一方面是出于惯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欧列强不承认沙俄是帝国。这些列强们看不起这个巨无霸一般的邻国。

可以说,这是沙俄向西扩张的至关重要一步!为了牢牢控制波罗的海制海权,在过去,彼得一世甚至将都城从莫斯科迁徙到了圣彼得堡。那个时候,能够在前线指挥打仗的感觉一定非常棒!那么,究竟是如何让彼得一世获得了这么惊人的战功呢?

一、迁都是实现重要发展的必要步骤。

从莫斯科公国到沙皇俄国,都城一直设在莫斯科,莫斯科成为沙俄的发源地,所以在此建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随着对外扩张步伐的不断加快,莫斯科作为都城的作用已经不够强了!莫斯科是一个内陆城市,守卫固若金汤,对外开拓业务却力不从心!

在16世纪,波兰立陶宛王国和瑞典王国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相对而言,沙俄显得捉襟见肘。当时这两个强国和一些小国常常前来洗劫沙俄,如果不是沙俄天气寒冷,攻方没有持久战能力,现在可能就没有北极熊国家了。

即使保住了基业,沙俄也面临着非常不利的形势。波兰立陶宛王国占据了乌克兰、白俄等地,基本上破坏了沙俄进军黑海的希望。瑞典王国也非常强大,控制着芬兰湾,让沙俄想要从波罗的海出去几乎是痴心妄想!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对岸,长期支持克里米亚汗国,在沙俄周围制造麻烦。奥斯曼帝国甚至亲自出马,在亚速海附近与沙俄对峙。在这种情况下,沙俄基本上无法逃脱困境。但到了17世纪末,沙俄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因为波兰立陶宛王国发生内乱并崩溃了!奥斯曼帝国还在年与沙俄暂时达成了和约。

稳定住了两个强大的对手后,沙俄便将目光转向了瑞典王国。如果能够打败瑞典,他们将能够掌握波罗的海的通行权。

公元年,瑞典刚刚有了新国王,这为沙俄、丹麦和波兰立陶宛王国合伙对瑞典发动战争提供了好机会。丹麦和波兰立陶宛的都城位于前线腹地,而沙俄的首都莫斯科却远离前线。为了指挥战斗,沙俄沙皇彼得一世在年攻下该地区不毛之地的圣彼得堡后,决定在此处兴建新都城,并将首都从莫斯科迁移到了这里。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打败瑞典,取得波罗的海的通行权。

二、圣彼得堡是沙俄打败瑞典王国的一个重要关键。

在沙俄占领圣彼得堡之前,这里基本上是几个小村庄,瑞典在这里也没有部署多少驻军。彼得一世很快占领了这里,对沙俄来说,这一地盘的价值就非常重要。

首先,拥有圣彼得堡,沙俄就有了一个天然的海军基地。如果想要控制波罗的海,就必须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基地,类似于人们对家的需求一样,海军需要港口。海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此之后,沙俄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陆军国家,而是一个拥有海陆两军的大国。

其次,圣彼得堡地理位置靠近西方国家,因此成为了沙俄与西方各国贸易往来的中心。如果能够有效建设,不仅是沙俄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沙俄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前,沙俄缺乏如此便捷的贸易港口。

第三,彼得一世曾游历过西方各国,并致力于改革。但由于莫斯科顽固派的阻挠,改革进程受到很大的阻碍。为了实现沙俄的未来发展,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以便推进改革。仅仅摆脱那些固步自封的守旧派,沙俄才有可能前进。这种做法类似于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发动汉化改革的行为。

有了圣彼得堡这样一座天赐之城作为支撑,沙俄能够在此发展海军,彼得一世也能亲自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同时实施改革的效率也更高。这带来多项利益,绝对成为沙俄赢得大北方战争的关键因素。

三、瑞典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

瑞典王国当时实力过于强势,14岁即登基的新国王上台后,便对隔壁的丹麦展开了攻击。丹麦难以自立自强,因此只得认败投降,无法与瑞典王国抗衡。

同时,萨克森公国和瑞典王国为争夺波罗的海的部分权益而发生了冲突。萨克森选帝侯对新上任的瑞典小国王卡尔十二世很不满。

更糟糕的是,普鲁士国王也介入其中,意图夺取奥德河口,以进一步掌握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当时,沙俄、萨克森、丹麦-挪威王国、普鲁士等诸侯都站在了反对瑞典的战线上,这使得瑞典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然而,尽管瑞典经过这么多年的混战,也不是毫无依靠。事实上,它有它自己的盟友,比如法国和英国。尽管法国有一点远,但英国实打实地挡在波罗的海的门口!

那么他们的态度又如何呢?

在大北方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曾口出狂言,声称只要有人敢袭击瑞典,英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前往战场,以此来威慑敌人。然而,等到沙俄小心翼翼地试探了几次之后,英国方面只是说说而已,对瑞典并没有实质性的援助。PetertheGreat终于放下了心来,原来英国只会说空话,根本不敢参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年的英国国王竟然是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后者在汉诺威(今位于德国)本就有一定地位,而在意外的机会下成为英国国王,这可真是让人没法说什么。关键是,乔治一世对汉诺威情有独钟,对英国的喜好并不强烈,因此他非常关心汉诺威的利益。如果能够削弱瑞典王国,从而让汉诺威获得北海入海权,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么在法国方面呢?难道他们不应该警觉吗?抱歉,他们似乎真的没有意识到。在公元年之前,法国对瑞典王国给予了各种援助,但是从此之后,情况就发生了转变。

因为奥地利出面,沙俄、法国和普鲁士签署了《阿姆斯特丹条约》,该条约限制了法国对瑞典的支援,并导致瑞典失去最后一个关键的盟友。这个情况让瑞典王国陷入绝境,经过这么多年的大北方战争,瑞典王国的邻国几乎全都成了对手。从此以后,瑞典王国基本上一蹶不振。

最后,通过夺取波罗的海的海权,沙俄成功地尝到了甜头。瑞典王国的失败,是因为其自视过高,得罪了周边邻居。而彼得一世则利用这一机会,拉拢各种盟友,最终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权。

沙俄对海军的热爱是毫无止境的。建立波罗的海舰队后,他们开始寻找更多的海岸线,这成为历代俄罗斯君主的使命。18世纪,沙俄击败奥斯曼帝国,拿下克里米亚,控制了黑海沿岸。19世纪,沙俄还拿下了遥远的远东地区,在海参崴建立了太平洋舰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6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