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王国第十一期
波旁王朝世系
二、路易十三
富恩特拉维亚保卫战
(一)年原本一直躲在幕后运作的法国加入三十年战争,他们虽然在欧洲各地都有同盟,却也需要同时应付南北两头的西班牙帝国和哈布斯堡-奥地利帝国,尤其是前者依然握有全欧洲最好的步兵军团以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海军舰队和不断从美洲输入的廉价白银。这一年6月利用西班牙军队分散在欧洲各地鏖战,法国人开始尝试直接进攻对手的本土,包括孔代亲王(亨利二世·德·波旁,第三代孔代亲王,大孔代的父亲)在内的数位将领指挥着1.8万名法国步兵、名骑兵和0艘战舰突袭西班牙北部小城富恩特拉维亚。当地属于传统的巴斯克地区并不是西班牙王国体系下的重点区域,所以法国人可以轻易将城市包围并从容展开进攻。虽然著名的沃邦元帅在这一年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但法国军队的攻坚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他们一面构筑起有效的炮兵阵地,一面在城市周围挖掘堑壕和土木工事,陆军的几十门火炮和海军舰炮一起向城内外发射足足1.6万枚炮弹。西班牙守军仅有人且火力被法军完全压制,城市本身也几乎被完全摧毁,经过个月的抵抗全城军民仅有00人幸存,其中大部分还是无法作战的妇女和儿童。
(二)但富恩特拉维亚却没有向法军投降,城市外围的棱堡工事依然完好,通过精密计算建造出来的城墙有效抵御法军的各类进攻。较为低矮的城墙射击不利于敌军炮兵从远距离直接命中目标,在他们被迫向前推进时就会优先遭到守军炮兵的反击,加上合理的角度配置让数量有限的炮位不存在射击死角。守军士兵也可以用最少的数量,尽可能覆盖更大的射击范围,这些优势确保他们坚持到援军抵达。年9月7日一支西班牙舰队赶到富恩特拉维亚并带来名步兵和名骑兵,他们击溃疲惫不堪的法军,挽救即将被从地图上抹去的城市。但若非城市的棱堡工事帮助,仅靠千人规模的守军根本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他们的努力让法军毙命在巴斯克沿海,超过人在反攻阶段被俘。此战是那个年代的欧陆围攻战常态,对于普及棱堡城墙与先进炮兵的欧洲主要国家来说被围在城里是最好的防御选择,以至于在一个阶段内欧洲地区的大规模野战数量下降。很多缺乏自信的将领,都会选择躲入城市或要塞,让强敌知难而退。
罗克鲁瓦战役
(一)罗克鲁瓦战役属于三十年战争的一次会战,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国、瑞典、丹麦、联合省共和国(荷兰)以及英国和俄国组成,并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捷克、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的支持。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民族形成的深远过程的反映,是和一些欧洲国家最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年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相连的。当时哈布斯堡王朝已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和衰亡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它竭力谋求欧洲霸权,但遭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国的反抗。这些诸侯国形式上加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是独立的。年鲁道夫二世即位后德意志开始迫害新教徒,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冲突过程中形成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军事联盟,就是以普法尔茨侯爵腓特烈五世为首的新教联盟()和以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公爵为首的天主教联盟(),德意志的国内矛盾给欧洲列强以可乘之机。
(二)法国支持新教联盟以便对周围各国建立霸权,并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边界诸侯国地位的加强。丹麦在攫取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州后又力图占领德意志北部各诸侯国,瑞典则想把波罗的海变成本国的“内湖”,荷兰极力削弱西班牙和奥地利并使本国商船队在古老的汉萨同盟商路上获得控制权。英国既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西北部和北海地区加强势力,同时也不希望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各国强大。它在欧洲和近东的利益,其中包括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与法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奥斯曼帝国虽然未参加三十年战争,但却指望利用这次战争来巩固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被看作是“基督教先锋”的奥地利如若战败,可使奥斯曼帝国摆脱其在巴尔干地区的主要敌人,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王国进行战争是为收复在波兰瑞典对俄国的武装干涉期间被波兰立陶宛王国侵占的领土。法国因为自身是天主教国家,一直只是假手他国以削弱哈布斯堡皇室的实力,但当丹麦、瑞典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均告失败后法国终于直接出兵,与瑞典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年~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出兵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由南北两路夹攻,并且一度进逼至法国首都巴黎,但最后为法军所败。年8月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海军,年10月西班牙海军的主力更被荷兰海军歼灭。
(三)在尼德兰境内的罗克鲁瓦战役中代表西班牙最强军力和领导力的佛兰德军被法国大孔代的军队所击破,人们曾对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的步兵团-西班牙步兵长枪大方阵评价高,称其为“步兵之花”。年5月间西班牙的德梅洛将军率领2.8万人和0门火炮,由西属尼德兰向巴黎进军,中途停下围攻罗克鲁瓦的要塞,并且等待一支为数六千人的援军。这支由弗朗西斯科·德梅洛率领的军队遭遇溃败,大部分士兵被法国骑兵或杀或擒。佛兰德军名誉毁于罗克鲁瓦,而西班牙从此开始走向中衰。法军由路易二世·德·波旁(后来的大孔代)率军2.万人和12门火炮赶来解围抵近罗克鲁瓦,法军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并留有预备队,战斗队形的中央为15个步兵营,左右两翼为2个骑兵连。预备队为个步兵营和4个骑兵连,另有5个骑兵连(右,左2)成梯阶配置在前面保障两翼的安全,炮连(12门火炮)配置在中央,步兵部署于前面。西军也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但未留预备队。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采西班牙步兵大方阵,中央为5个步兵大营,由4名西班牙士兵组成5个方阵,每个方阵人。右翼为14个骑兵连,左翼为15个骑兵连,炮连(18门火炮)配置在步兵前面,另有1队火枪兵(0人)隐蔽在左翼前方的树林里。
(四)罗克鲁瓦地形险要,外围都是森林沼泽,只有一条可以通行的狭道。但是德梅洛将军以己方占有优势位置不肯趁机攻击通过狭道的法军,只在原地排成迎击的阵式,没想到大孔代却找到一处居高临下的山脊并且在上面完成布阵。那个时代的欧洲军事有一条不成文的禁律就是不能在林间作战,其实山林地带作战在战争史上并不新鲜,古罗马时代就有,后来的拿破仑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时代也有,更不用说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在17和18世纪火枪不发达,只能靠集火齐射才能发挥威力,因此保持线式战术队形非常重要,穿越林地就意味着一线式队形被打乱,因此大孔代的最关键选择是会战之前怎么样才能穿越林地开到中间的平原上。
西班牙元帅德梅洛恰恰是一个经验丰富但有点循规蹈矩的将军,一方面他的确有点措手不及,他的一部分兵力(六千人)还远在森林外围征粮没有归队。另一方面德梅洛有自己的算计,他正确地估计到大孔代兵力比自己的总兵力少,而且兵员素质不如自己身经百战的西班牙军团。如果把对方放进这块四面森林的绝地,对方一旦战败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自己可以一战成功。因此德梅洛一边召回己方兵力,一边故意不去截击法军,让孔代毫无困难地越过森林在平原上扎营,双方对峙一夜。
(五)交战于5月18日以双方炮兵互射开始,法国骑兵对罗克鲁瓦方向的突破虽未成功,但却歼灭埋伏在树林里的西班牙火枪兵。5月18日夜法军突然向西军发起冲击,击退并驱散西军左翼第一线部队,随后又击溃左翼第二线部队。与此同时西军骑兵和步兵逼退法军战斗队形的中央部分,西班牙骑兵因此全遭击溃,但是其步兵方阵仍然在原地屹立不摇。且以灵巧队形展开,使位于它正中的18门大炮得以进行齐射。不论大孔代的步兵或者骑兵如何攻击就是无法加以击溃,到黄昏的时候双方因为陷入僵局不得不谈判给西班牙军光荣投降(不缴械撤离)的机会。但是大孔代在前往谈判会场的时候却遭到西班牙步兵的火绳枪射击,这一偶发的失控行为使双方又开始交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孔代大胆决定派几个骑兵连实施突击以巩固右翼取得的战果,派骑兵主力从后方攻击敌人。同时得到退下来的步兵(8个营)补充的法军预备队,成功地对敌步兵实施反冲击。由于夜幕的降临让法军遂以火炮不断轰击西班牙军的方阵,把他们的阵形击溃打烂。最终在法军步骑兵的重重包围下这支精锐的西班牙主力军团被全歼,德梅洛主帅阵亡。而且德梅洛为大孔代准备的陷阱最终害了西班牙军队,因为这像牢笼一样的地形,战败的西班牙军团无处可退,除了逃散的骑兵外被围的方阵步兵几乎被红眼睛的法军屠杀。大孔代立即下令制止,遂使西班牙军队的官兵纷纷扑倒在他的膝下寻求庇护,以免死于胜利的法国士兵的狂怒之下。
(六)法军击溃西军解了罗克鲁瓦城之围,此战西军死人、被俘人、损失火炮24门,法军死人、伤人。此次压倒性的胜利后大孔代作为法国名将的声誉鹊起,立刻就成了宫廷的战争明星。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大孔代面对的是长期称霸欧洲的西班牙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有经验的将领,而他只是个2岁的青年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当中虽然说西班牙人失败但是因为是附庸国部队率先出现失败,最后才是西班牙直辖的军队的失败,所以并不能够称为战术体系的失败。本质上当时不论是西班牙人的大方阵还是荷兰人的方阵都是从西班牙方阵里面派生出来的,用长枪方阵对抗骑兵冲击的体系。不论如何作为欧洲第一人口大国在经历百年战争以及西班牙人富裕压制后,法国人用长时间的尝试得到一个不亚于西班牙人的战术体系而在双方战术思想上拉近后人口和财富就成为胜利的关键,于是法国人崛起了。在战斗当中西班牙方阵体现出相当强大的稳定性以及战斗力,但是在机动性上略显不足,于是在中路骑兵冲击的时候没能够成功跟进,而法国人在大孔代的带领下的进攻相当凶猛仍然未能快速攻破西班牙人的方阵也体现出他们战斗力的强大。
投石党运动
(一)年法王路易十四登基时只有5岁,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任摄政女王,她的宠臣红衣主教马萨林任首相,他是法国的实际统治者。当时0年战争即将结束,马萨林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向金融家预支款项,并以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引起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当外省已被搜刮得民穷财尽时政府打算向巴黎的中产阶级和高等法院法官榨取,8年4月宫廷颁发敕令,停发4年各地高等法院法官俸禄,从而激化矛盾。8年5月巴黎高等法院联合各地法院,以整肃政府弊端为名提出27条建议,宣布国王派往各地的监察官违宪,并要求厉行财政改革以保障人身自由。8年8月受孔代亲王朗斯战役大捷的鼓舞,太后与马萨林下令逮捕领导运动的P.布鲁塞尔等人,这一暴行立即引起人民的愤怒。8年8月20日由孔代亲王路易二世(大孔代)指挥的法国军队与由奥地利利奥波德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和西班牙军队在法国的朗斯交战,最终法军获胜,但由于法国国内爆发福隆德运动使法军的战斗力受到影响,故西班牙的侵略未被遏止。
(二)8年8月26日巴黎爆发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一夜之间就筑起个街垒,他们用“福隆德”射击马萨林拥护者的住宅。在外省也爆发反政府的起义,8年10月国王路易十四出走,马萨林被第一次流放。不久法国签订《威斯特法利亚和约》,法军从前线撤回。9年1月孔代亲王统率大军包围巴黎,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畏惧人民起义的扩大,又闻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刚被处决而更为惊骇,遂与国王妥协。9年月11日双方签订《吕埃尔和约》,起义的巴黎人民和王军战斗三个多月但终于失败。但零星的分散的斗争并未停止,直至年才被彻底镇压下去,是年10月21日法王路易十四返回巴黎,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福隆德”运动。第一次“福隆德”运动后孔代亲王因谋取马萨林的职位未成,便联合对宫廷不满的孔蒂、贡蒂、隆格维尔夫人等亲王显贵密谋推翻马萨林政府。年1月马萨林拘捕孔代亲王、亲王的兄弟孔蒂及其妹夫隆格维尔公爵,亲王的拥护者在外省暴动,教士亦与贵族联合对抗宫廷。叛军由蒂雷纳子率领,联合西班牙军队进攻法国。
(三)年12月杜普莱西斯公爵弗里德里希·赫尔曼·冯在Champ-Blanc战役中击败蒂雷纳,与此同时年月-4月期间其他地方叛军也被逐步镇压。迫于各方压力时孔代等贵族被释放,马萨林第二次被流放,第一次内战结束。年12月马萨林被召回巴黎,孔代亲王联合西班牙LeopoldWilhelm大公入侵法国。年2月-4月间叛军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王室再一次逃离巴黎。蒂雷纳率王室军队与孔代亲王军作战,在巴黎附近取得一系列重要军事成果,巴黎反叛人民组建政府。马萨林感到民众的愤怒集中于自己,第三次离职。马萨林离职后孔代亲王失去民众支持的基础,年10月十四岁的路易十四被人民迎回巴黎,孔代亲王流亡国外,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被贬他乡,第二次内战逐渐平息。
资产阶级革命
(一)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的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期间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经过激烈的斗争后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一套政治构想。在法国爆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新兴的美国,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
(二)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的航路要道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压迫造就美国独立,法国国王占绝对统治地位,王权至上和法国严密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工匠,城市平民,农民)所处的最低的位置。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立近代政治制度的国家,它不仅为本国的发展开辟道路,更标志人类社会又跨入一个新时代。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不仅为本国的发展开辟道路,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道路,同时它确立的共和政体,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影响。法国结束专制统治,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法国大革命充分显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虽经历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三、路易十四
冲龄继位
(一)路易十四(年9月5日-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自号太阳王,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在位长达72年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路易十四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妮摄政,直到1年法国宰相红衣主教马扎然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和马扎然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国。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他建立起的这一绝对君主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一世则于年出生,母亲是奥地利的安妮。年在玛丽·德·美第奇王太后的主导下其父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妮结婚,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娜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妮。年黎塞留崭露头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黎塞留在内政方面推行君主专制。2年黎塞留去世,年路易十三去世,年5月14日路易十四即位。就在路易十四即位之初法国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形成以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隆格威尔夫人为核心的投石党人,这是路易十四即位时的严峻形势。
(二)孔代亲王是法国波旁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名称来源于法兰德斯伯爵下的一个乡下采邑,当卢森堡圣保尔的玛丽嫁给旺多姆伯爵()时将这块封地带到波旁家族,他们的儿子在其远房表亲波旁公爵夏尔三世年死后成为继任公爵夏尔四世,夏尔四世的儿子路易成为第一代孔代亲王。这个封号在家族男系中传10代,一直到年。与其他贵族相比这个家族具有较好的教养,其中有几位能以文学自娱。孔代亲王是旺多姆家族(现代波旁家族)先人的后裔,从来没有孔代封国或领地,这个名字仅仅是路易以父亲旺多姆公爵波旁的查理四世(-)的领地起源香槟的孔代命名,包括孔代城堡和巴黎以东大约50英里的十来个村庄。它曾由阿维森那领主手中转到圣波尔伯爵手中,当卢森堡-圣波尔的玛丽于年嫁给旺多姆伯爵弗朗索瓦时孔代成为波旁-旺多姆家族的领地。在波旁公爵于年绝嗣后弗朗索瓦的儿子查理(-)通过圣路易的幼子克莱门特伯爵(-)的男系继承为波旁家族的族长,在旺多姆的查理的儿子中长子安东尼成为纳瓦拉的共治国王,还是亨利四世的父亲。幼子路易继承密克斯、诺根特、孔代和苏瓦松为领地。路易在年1月15日的法院档案中得到孔代亲王的头衔,尽管没有王族血亲的地位以外的合法权威,他们还是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保留着这个称号,他的儿子波旁的亨利一世继承孔代亲王头衔。第一代亲王路易实际上将孔代的领地给了幼子苏瓦松伯爵查理(-),查理的独子路易于年将孔代和苏瓦松给了嫁入萨伏伊和奥尔良-郎多维尔家族的女性继承人。
(三)亨利四世于年登基后他的表弟孔代亲王亨利(-6)在年之前一直是王位假定继承人,尽管亨利自己的后嗣后来取得法国王太子的优先权。至年间孔代亲王还是非常巧合的保有王室首席亲王的称号,并享有相应的收入、优先权和仪式特权,如在宫廷中只有他们可以使用亲王殿下的称号。但是王室首席亲王的位置于年转到奥尔良公爵手中,所以第七代亲王路易三世(8-)停止使用该称号,而更倾向于波旁公爵的世系头衔,毕竟他还可以因此被称作“公爵爵爷”后来的继承人也更喜欢公爵头衔。孔代亲王波旁的亨利三世于年去世后家族仍然定期出入宫廷,后来波旁-孔代的路易(当时已经叫波旁公爵)迎娶路易十四的婚生女儿弗朗希丝-埃森奈夫人、蒙特斯潘侯爵夫人、波旁的路易丝-弗朗希丝。他们生下许多孩子,孔代的头衔和土地后继有人,他们的儿子是波旁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亨利。他生活平静,在于年失去王室首席亲王称号后被称作公爵爵爷。他死后家族退出宫廷生活,但是孔代亲王波旁的路易·约瑟夫在组建孔代军营救大革命期间被监禁的表哥路易十六中起了核心作用,他保有该头衔78年,是时间最长的一人。他的儿子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的妹妹结婚,她被称作奥尔良的路易丝·玛丽·特蕾莎·巴希尔蒂,她是最后一位孔代郡主,是昂吉安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安东尼·亨利的母亲。他被拿破仑一世在文生尼宫处决,随着昂吉安公爵的死,孔代亲王头衔的最后保有者就是他父亲。他于年去世,之后孔代的土地传到最后一位亲王的表弟奥姆尔公爵奥尔良的亨利·欧也尼·菲利普·路易手中,他的次子后来从父亲手中得到孔代亲王头衔。
(四)孔代亲王的长子使用昂吉安公爵的称号,在年他们的父亲优先使用波旁公爵之前一直被称作“公爵爵爷”,孔代亲王还是至年间兴旺发达的康提亲王和-1年间存在的苏瓦松伯爵的男系祖先。虽然波旁家族的这些直系的儿子和女儿都有亲王和郡主的称号,法国从没形成在教名前加上亲王和郡主头衔的习惯。儿子取法国贵族的头衔以封地为后缀的伯爵或公爵,而未婚女儿使用其父次要领地的名字组成正式名称,如“克莱门特夫人”。孔代宫是孔代家族在巴黎第六区的居所,它于年为建造剧院被拆毁。家族在巴黎外有两处居所,一处是在恩河边的孔代的孔代城堡,他们自己于年将其脱手;另一处是尚蒂利城堡,它是大孔代(路易二世,.9.8-6.11.11)从宫廷流放时的居所,还于1年举行纪念路易十四的宴会。法国大革命时它被没收,最终成为国王路易·菲利普的财产,他将它赐给幼子奥姆尔公爵奥尔良的亨利。孔代亲王路易三世的妻子波旁的路易丝-弗朗希丝是巴黎波旁宫设计者,2年施工开始,它完工后就成为波旁-孔代家族的主要居所。
(五)由于路易十四即位时尚不满五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妮摄政,但是掌握实权的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马扎然。此时马扎然不仅是幼王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同时也是摄政太后的情人,其位尊权重可想而知。马扎然接受朝政之时恰恰是法军在三十年战争中决胜关头,马扎然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向金融家预支款项,并以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引起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8年8月26日巴黎爆发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一夜之间就筑起个街垒,他们用“福隆德”射击马扎然拥护者的住宅。在外省也爆发反政府的起义,8年10月国王路易十四从京城出走,马扎然被第一次流放。此次暴乱一直到年10月21日路易十四才得以返回巴黎,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投石党运动”。8年投石党运动爆发之时因为法国仍与西班牙作战(年-9年),所以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当中。法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并导致它原本称霸在即的事业被硬生生中断,而且叛乱之后法国的国力短时间仍难以恢复,国际地位暂时下降至二流国家。可以说叛乱不但造成社会的大混乱,政府还因为税收大减导致军力从十五万衰退到五万多。
(六)第一次“投石党运动”后孔代亲王因谋取马扎然的职位未成便联合对宫廷不满的孔蒂、贡蒂、隆格维尔公爵夫人等亲王显贵密谋推翻马扎然政府,年1月马扎然拘捕孔代亲王、亲王的兄弟孔蒂及其妹夫隆格维尔公爵,亲王的拥护者在外省暴动,教士亦与贵族联合对抗宫廷。叛军由蒂雷纳子爵率领,联合西班牙军队进攻法国。年12月杜普莱西斯公爵在Champ-Blanc战役中击败蒂雷纳,与此同时年月至4月期间,其他地方叛军也被逐步镇压。迫于各方压力下孔代等贵族被释放,马扎然第二次被流放,第一次内战结束。年12月马扎然被召回京城巴黎,孔代亲王联合西班牙Leopold以ilhelm大公入侵法国,年2月至4月间叛军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王室再一次逃离巴黎。蒂雷纳率王室军队与孔代亲王军作战,在巴黎附近取得一系列重要军事成果,巴黎反叛人民组建政府。此时马扎然再次使用以退为进的手腕,宣布自己引退流亡,马扎然离职后孔代亲王失去民众支持的基础。投石党的权贵们再度陷入内斗,马扎然又利用路易十四的神圣君权在年底让厌倦大孔代“暴政”与投石党内斗的巴黎市民,以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路易十四母子重返巴黎,重建中央集权的王室政府。最后在年初路易十四的下令召回马扎然,重新委以大权。至此(年)投石党运动完全结束,马扎然在国内建立屹立不摇的统治地位,而势单力孤的大孔代已在年9月流亡西班牙,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授权孔代指挥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作战并把卢森堡赐封给他,一直到9年他才获得路易十四的原谅才回到法国。年10月十四岁的路易十四被人民迎回巴黎,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让·巴蒂斯特被贬他乡,第二次内战逐渐平息。
奥地利的安妮一生
(一)奥地利的安妮出生于巴利亚多利德的贝纳文特宫,她是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三世和他的妻子奥地利的玛格丽特的长女。,拥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公主(因为她的父亲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王)和奥地利女大公的头衔。她被命名为安娜·玛丽亚·莫里西亚,安娜是为了纪念她的祖母奥地利的安娜女大公(费利佩二世的第四任妻子),玛丽亚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莫里西亚是因为她在圣莫里斯节出生。年10月7日在圣巴勃罗教堂受托莱多大主教贝尔纳多·德·桑多瓦尔-罗哈斯的洗礼,她的教父是帕尔马公爵拉努乔一世·法尔内塞,教母是国王费利佩三世的宠臣莱尔马公爵弗朗西斯科·德·桑多瓦尔-罗哈斯的妻子卡塔利娜·德拉塞尔达。她在马德里的阿尔卡萨王宫长大,她的父母非常虔诚,给了她很强的宗教教育。年轻的安妮参观修道院,整日为遗物折腾。她对她的兄弟姐妹中特别是费利佩(后来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和玛丽亚·安娜(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后)有很深厚的感情,但西班牙王室在年遭遇一场悲剧,玛格丽特王后在生下第八个孩子阿隆索时突然去世,年仅27岁。尽管她很伤心但年幼的安妮还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们,弟弟妹妹们都叫她"妈妈",她还能依靠她父亲费利佩三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