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红星和宽面守护的城市
说起意大利,我们会联想到足球、教堂、葡萄酒、威尼斯的船以及他们为了披萨放不放菠萝而较真生气的样子。
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喜欢将意大利塑造成一个浪漫、阳光、热爱美食和妈妈的形象。
关于菠萝披萨和意大利人的梗图是如此之多,随便一搜就能笑破肚皮。
军迷们还喜欢津津乐道他们在战场上的各种“不靠谱”,比如多年的“专业坑德国”,比如“行贿塔利班以换取驻军安全”等亦真亦假的段子,以至于给我们一种感觉,意大利人的生存哲学十分“圆滑”。
事实上,这是一个上千年城市各自为营,没有统一国家的地方。他们对城市的爱经常高于对国家的爱——听上去有点像阿富汗,但也造就了意大利各个城市个性鲜明的地域特色。
“给党投票!”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座城市,是诸城中个性最强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意大利的几个名城,撑起了文艺复兴以来大部分属于意大利的荣誉与骄傲,博洛尼亚就是其中的重镇。
但很少有人说起,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铁杆支持者”,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堪称“城市楷模”。
热爱知识:欧洲大学发源地
一个个性十足,敢于走在时代前端的城市,往往有着非同凡响的前世故事。
11世纪的欧洲,人口识字率寥寥,在当时读书识字是只有僧侣和有钱人家女人(注意是女人)才会去干的事。男人们还处于骑士文化的影响下,觉得抱着本书读的人最没本事,尚武而蛮横。
在这种读书无用论的氛围下,博洛尼亚法学院的一位老师伊利内利乌斯站了出来,他觉得学生素质很差呀,单单教他们法律,但是别的什么都不懂到了社会上还是睁眼瞎。
打遗产官司会算账吗?打民事官司能调查清楚事主的背景吗?打刑事官司能知道对方受伤的缘由对错吗?既然上学来了,就得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能糊弄。
伊利老师的后台很硬,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五世的法律顾问,有皇帝撑腰,于是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就在博洛尼亚成立了。
当时全欧洲都觉得博洛尼亚瞎折腾,大家刚刚从茹毛饮血的生活里缓过来没多久,搞不懂干嘛整这么个地方花钱让孩子受罪去(长子继承制下,其他儿子只能自己谋生,所以学法律或当牧师都是常见职业)。
慢慢的(大概年吧)大家发现哎呀大学培育出来的人才就是不一样,各方面素质都很过硬,看来大学真是好东西!
博洛尼亚大学也因此被尊为欧洲最古老的综合大学,世界大学的起源,雅号“大学他妈”。
博洛尼亚的开放与眼光,通过这件事可看出十分明显,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又一次跟别的城市“不一样”。
务实平等:女人们的文艺复兴
女性能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在欧洲也是19世纪才开始的事情。
而在博洛尼亚,女人们早在13世纪就可以去博洛尼亚大学选修课程,尤其是绘画艺术。博洛尼亚人觉得,画画这事也不用经常出门或出生入死,十分优雅很适合女性学习。而且博洛尼亚的画师行业协会,也乐于接受女性的加入。
而当时且不要说意大利,全欧洲的各个行业协会女性想加入都是痴人说梦,女性凭借学识手艺从事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只会被当成女巫受到丑化和歧视。
LaviniaFontana作品
LaviniaFontana作品
博洛尼亚这么搞,别人都觉得他们疯了,居然让女人和男人一样工作!可是博洛尼亚就是不鸟别人怎么想。女画师在博洛尼亚找工作也不难,有钱人家的女主人需要宗教画啦,肖像画啦,很乐于和女画家沟通创作。
而男主人们呢?他们觉得女画家画的女人线条更自然好看,这话一出,真是内涵了整个意大利!无论是艺术品味还是谈情说爱上,都赢了一大截。博洛尼亚女画家当中还真出了两位获得艺术界认可的画家:LaviniaFontana和ElisabettaSirani。
如果全意大利都能像博洛尼亚人一样务实和开放,恐怕欧洲都要颤抖了。
ElisabettaSirani作品
ElisabettaSirani作品
不畏强权:轴心国中的反骨
文艺复兴后,博洛尼亚由于战争、瘟疫和大家族内斗,城市的命运波折不断。等到19世纪意大利统一,博洛尼亚成为意大利的流通中心,商业、制造业、通信、运输业全面发展。然后,一战爆发了。
大家都知道德国因为一战战败,国家在经济上全线崩溃,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纳粹党的崛起。意大利也是战败国,状况和德国十分相似,要不何来“法西斯”?
博洛尼亚作为一个工业发达的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强大,成为左翼的天然阵营。也因此,它在二战的时候,是德意轴心国军队的重要交通枢纽。
电影《圣安娜奇迹》中,影射马尔扎博托屠杀的一场戏。
但是天生八字带左的博洛尼亚显然对德国佬没有好感,在二战后期抵抗运动中,博洛尼亚及其周边的抵抗运动,是意大利最强的,也是德军最为之头疼的。
最穷凶极恶的时候,他们在博洛尼亚附近的马尔扎博托屠杀了名居民。但这可吓唬不了博洛尼亚人,反而激发了他们对抵抗运动的支持。而谁是抵抗运动的主心骨?即使今天的欧洲都装聋作哑,但在博洛尼亚,他们的名字刻在市中心的广场上。
今日博洛尼亚城市广场市政府的墙上,依旧挂满几千名反法西斯烈士的照片,上面有每个人的名字。
博洛尼亚的红星游击队队长MarioMusolesi,牺牲在胜利的前夕,年仅30岁,有说他是被叛徒杀害。
年4月底,博洛尼亚在意大利宣布全国大起义之前,就已经赶走了德国纳粹,为自己的城市赢得荣誉。
逆流而上:战后自力更生
博洛尼亚在二战中这么艰辛付出这么大,战后按理说应该很受盟军重视才对。可偏偏因为意大利共产党为主的抵抗运动太有效,反而换来了同盟军的猜疑。在战后援助上,博洛尼亚没有捞到什么油水。有些人不想看到这座城市变强大。
二战中因为是轴心国交通枢纽,博洛尼亚成为争夺战的焦点地区,城市设施损毁严重。
战后在古城维护与市民生活便利上,市政府的规划优秀,在欧洲城市中也十分有名。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话放博洛尼亚人身上是彻底整明白了。他们不care西欧国家那些冷眼。意大利共产党自年开始,就成了该城市的执政党。谁是老百姓贴心人,博洛尼亚人门儿清。
“抬杠”早已是博洛尼亚人的看家本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那就自力更生!好在博洛尼亚有工业的底子,市民也有工业化的素质。搞起事业来那是开挂级别的。
而博洛尼亚的市领导班子在搞老百姓福利方面自然是“专业人士”,老人健康计划、托儿所设立、学校膳食补贴、交通道路修整、城市医疗、照明系统、下水道、自助洗衣店……不得不说,这城市的文化、教育底子是真的好。
(图:美联社)
在旧城改造上也是尊重本地文化和传统,使得今日的城市不仅保持住了古城风貌,还在服务老百姓生活方面卓有成效,在意大利名城中首屈一指,生活质量指数一流。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什么精神病患康复培训、儿童放学后的托管等等也全都配套上了。能一直执政,显然是有理由的呀!一直有种说法,生活在博洛尼亚,就像生活在瑞典(不是指食物,指生活福利)。
老子就姓“共”,且意(宽)面万岁!
博洛尼亚人对意共的支持,源于战争时期意共顽强的抵抗运动,得到了好强、勇敢的博洛尼亚人的认可与敬佩。哪怕这之后多年国际政坛风云变幻,但在博洛尼亚这块地儿,乡亲们都知道谁是自己人。
年,意大利还是百废待兴,老百姓的日子不那么宽松。意大利的保守党派竞选人AchilleLauro想出一个竞选妙招——派发意大利面给老百姓,从“胃”来收买人心。
别说这招还真管用,毕竟食物比口号实惠。意大利面帮助AchilleLauro顺利当上那不勒斯市市长。
AchilleLauro。一位富有的船运大亨,妄图用意大利细面收买博洛尼亚人。
到了博洛尼亚,AchilleLauro故伎重演,再度使用意大利面战术。但是这次他们失策了。博洛尼亚人第一只认共产党,第二,他们只认手工宽面的意大利面!想收买人心也得调查清楚啊,缺乏尊重给我滚!船运大佬落败而逃!
“左右之争”一直是意大利国内常见的政治矛盾,毕竟这是一个城市意识经常超过国家意识的地方。而博洛尼亚即使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的时候,也没有片刻犹豫。
哪怕意大利共产党在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后改旗易帜,博洛尼亚人也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道路。从某种层面来说,不得不让人佩服。
唯信仰和食物不可辜负——博洛尼亚国际上更出名的还是它美食之都的名号。
年,新的意大利共产党在博洛尼亚召开了第一次党大会,标志着新意共的诞生。他们显然是和改了名的那个政党不对付而成立的,但是看他们选址博洛尼亚,你就知道这座城市有多牛逼了。
管你外面风云变幻,我永走时代前端。
这样有趣的城市,有机会一定要去点个赞。
写完有点饿了,叫个菠萝披萨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