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英国对疫情的群体免疫,是可破新冠肺
一、世界新名词-群体免疫
疫情在中国爆发后,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沉重代价,在很快就要将新冠肺炎成功遏制的时候,欧洲的瑞典和英国却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对,就是今天被很多人表示理解的群体免疫。
瑞典和英国的官方都已经宣布了,医院了,自己在家隔离就好了,英国称这是疫情防控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延缓”阶段。
英国采取这种措施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新冠疫情已经无法控制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延缓疫情发展,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挽救重症患者。当全体国民有60%左右感染过新冠病毒以后,就会实现群体免疫了,这样英国就战胜病毒了。
但是迄今为止,并未见英国采取什么特别有效的延缓措施,他们只是要求学校停止组织出国旅游,70岁以上、身体状况堪忧的人不应该乘坐游轮。
真的不知道对于这次疫情他们到底掌握了些什么信息,竟然这么在意出国旅游和游轮。
在我看来,他们所说的延缓,更像是放任。
而放任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就是最初的武汉。
武汉最初也是几乎什么都没做,所以武汉的医疗系统崩溃了,在全国各地的援助下现在才得以控制。
那英国和瑞典会好很多吗?
如果英国和瑞典一直这样下去,我是非常好奇他们的结局。
二、群体免疫是欧洲版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两天我们也了解了群体免疫,根据专家们现在的看法,依照新冠病毒的传染力起码有60%的人感染以后才会产生群体免疫,但如果拿武汉和意大利疫情作为参考的话,这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达尔文发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理论,真的不是让我们这样用的,英国和瑞典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人道主义原则,严重侵犯了弱势群体生存的权力。
让人们在家自我隔离根本无法控制疫情的扩散,所以英国和瑞典如果坚持这种做法,无疑真的就是在走群体免疫这条路线了。
虽然没有人走过这条路,但是从武汉和意大利的惨状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条路的残忍,强烈建议英国、瑞典的领导和专家们看看武汉那些遇难者去世前痛苦的景象再重新评估下自己的决定。
采取群体免疫策略的国家,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确保老人和其他有基础疾病的人不被感染,如果不从源头上堵截和隔离,那么会有很多的老人和其他有基础疾病的人因为新冠病毒去世。
所以,直到现在很多人坚持认为,英国、瑞典他们采取这种未必管用的措施既是一场不科学不道德的豪赌,更是一次对老人等弱势群体不道德和没有人性的一次抛弃!
他们这种措施更是一种极度自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欧洲各国严防死守的国家有很多,他们拼尽了全力控制住了疫情,最后还有陪英瑞德再群体免疫一遍?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欧洲各种联系那么紧密,谁又能独善其身?做这种决定前应不应该考虑下其他国家?
三、群体免疫作为防疫策略,是为了保护谁?
很多人是非常不赞成英国和瑞典的防疫策略,但如果他们很自信很坚决的话,那我倒是有一良策可供他们破敌。
英瑞现在放任的策略,会导致大量老人和不健康的胖子去世,等到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估计他们现在的医疗系统也得崩溃,牺牲会很大。
既然早晚都免不了一战,是否可以建议他们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不健康的人,在最近两周窝在家里不要外出。全英国的孩子们和小于六十岁的身体健康的人主动出击,主动和确诊病人亲密接触,快速完成感染并产生抗体。
根据他们的理论,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能扛过去的,只要一个礼拜就会产生抗体了,几乎不会消耗什么医疗资源,也不会有什么牺牲。
这样只需要一周的时间,英国和瑞典就可以战胜病毒了,但我这人比较谨慎,多给他们一周时间,可以多观察几天。
虽然听上去很荒谬,但这是比英国和瑞典现在的策略有效的多并且牺牲小的多的一种策略,并且他们现在的策略显得非常残忍和违反人性,如果采取了我的策略,那么他们的防疫将会成为一个可歌可泣的关于爱和勇气的故事。
四、这个策略英国和瑞典等漠视国家能实现吗?
虽然很理想,但是却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为什么?
因为根本不会有那么多人支持这个愚蠢的主意,也根本不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做这样的牺牲……
那么我们又怎能因为我们掌握了话语权就牺牲弱势群体的权利呢?
他们的生命难道不是生命吗?
即便新冠肺炎最终会成为一个和人类长期共存的疾病,英国和瑞典也没有在努力斗争前放弃弱势群体的权力,这关于人权,这关乎道义。
意大利还在努力,你们有什么资格放弃呢?
是中国的榜样不够优秀吗?
喔,就算不学中国,那新加坡你们也不愿意学吗?日本和韩国你们也不愿意学吗?
他们都保护了自己的民众免于更多的疾病和死亡,而你们却告诉自己的民众做好和自己亲人告别的准备,请恕我无法理解,并且为你们现在行为感到羞耻!
难道意大利的疫情数量、伊朗的高官、巴西的总统、特朗普的恐慌,还没有点引起你们的重视!
我们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先把英国和瑞典拉入“黑名单”了,努力得来的局面,可不能被他们破坏了,因为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个温莎城堡!
因疫情,英国女从白金汉宫前往温莎城堡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