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俄罗斯出口10万吨级浮船坞,曾经都
中国与俄罗斯的不同,船舶制造的重器,如何反映中国人的精神
俄罗斯从我国订购了一项关键装备,经过俄罗斯专家论证,竟然可以改变俄罗斯海军的未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最近这几个月,俄罗斯可是充分暴露出了自己的虚弱。不仅是空军不行了,连陆军的实力也是被全世界看光了。
年正在摩尔曼斯克维修的库兹涅佐夫号,因停电事故而被二次损坏。俄罗斯的PD-50大型浮船坞,在事故中受损后直接沉了。这个从瑞典进口的船舶维修平台,已经是俄罗斯海军仅有的一点家当了。本就不富裕的俄罗斯海军,算是遭到了重创。为了继续维修库兹涅佐夫号,俄罗斯人将两个干船坞连接起来,才勉强达到了继续维修的场地要求。
上世纪时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分别从日本和瑞典进口了两台,有8万吨托举能力的大型浮船坞。这对于当时的苏联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于俄罗斯来说,可是难得的宝贝。毕竟俄罗斯的海军本就不发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船舶制造能力还全部留在了乌克兰。
可能有观众会说了,俄罗斯不是还剩一台从日本订购的浮船坞吗?咱们先抛开小日子的制造水平不谈,光是那四十多岁的高龄,就不怕剩下那台也沉了?其实在PD-50发生事故之前,俄罗斯也预料到了自己海军的情况。所以在年,俄罗斯就和我们达成了一项合作。从上海设计院与北船重工,订购了一台4万吨级的浮船坞。
俄罗斯是因为先天不足,所以才没能发展起自己的造船业吗?俄罗斯海军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俄罗斯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一直以来呢?就给人一种非常强横的感觉。各种坦克、装甲车、火箭炮成百上千的列装,更让他们的陆军,号称钢铁洪流。可是一提起苏联的海军,似乎就不那么引人注意了。也就是一些二战历史的爱好者,还记得上了岸的苏联海军,是怎么痛打德国鬼子的。除此之外,俄罗斯海军就没什么像样的战绩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人俄罗斯不争气,实在是国家没有地理条件。俄罗斯虽然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可他们的绝大部分领土,都在高纬度的寒带。有很多地方不靠海就算了,就算那些靠海的地方,一年中也有几个月被冰封着。就这么个自然条件,战斗民族再头铁也不能逆天改命。
俄罗斯军队最近的一系列失败,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俄罗斯的海军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要加快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进度,尽快把这个大杀器抬上来了。而我国在年和俄罗斯达成的合作,也不过是托举4万吨的浮船坞。所以到了年,俄罗斯从我国进口的托举10万吨的浮船坞,其实是可以预见的。毕竟库兹涅佐夫号,有将近6万吨的排水量,一般的浮船坞是承担不了维修任务的。
我国的浮船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呢?以南通号为代表的中国造船业,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独立研究浮船坞了。浮船坞作为船舶的制造与维修平台,对于大型船舶来说至关重要。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海岸线绵长的国家。就航运条件一项而言,是远远超过俄罗斯的。所以我国海上装备的发展,也比俄罗斯搞得更好。
年12月,也就是苏联轰然倒塌的那一年,我国就建成了第一座15万吨级的巨型浮船坞——南通号。尽管当时的中国,发展的还不是很好。在船舶制造上,也有很多不足。在浮船坞的制造上,我国还有很多技术处于空白阶段。但是我国的造船业,却已经初露端倪,成为了仅次于日韩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浮船坞的垄断,我国的技术人员从浮箱开始研究。在短短12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就成功使15万吨级的南通号投入了使用。
中国人在创造奇迹方面,从来不容置疑。在试制南通号的过程中,我国的技术人员首创了“分段建造,水上合拢”的办法。这样惊人的想法,给浮船坞建造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负责分段制造的两家船厂,按时完成了建造工作。但是在合拢过程中,负责焊接的工人要待在密封箱里,去水下完成浮船坞的焊接工作。这样“水上合拢,水下焊接”的操作,也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首次尝试。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我国凭借着敢想敢干,成功攻克了技术的空白。反观俄罗斯,却沦落到看别人脸色才能使用的地步。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感觉讲的不错,不妨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