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北不如南是铁律比黑龙江更靠北的丹麦,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文/红枫

秘籍是“农业工业化”?

我们知道,现代世界上的大多数后起国家,从德国日本,再到韩国中国,发展路径其实大同小异,都是走的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强国”之路。

这些后起国家通常都是首先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在让外商开厂赚走利润的同时,自己的工人阶级和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成长,然后逐步实现关键工业产品的国产化,不断提高本国制造品的技术水准,等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再反哺农业。

曾经日本农业发展也是落后于工业的

这条“发展路径”可以说是后起国家追赶先进的“王道”。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印度,总理莫迪在年提出“战略重点从服务业转向制造业”。提出要让印度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印度是否取得了成功,但至少说明这种发展路径是大家公认的。

但丹麦这个小国却不一样,她成为发达国家走的却是少有的“农业工业化”之路。

虽然只有不到万人口,但丹麦在世界经济版图上是“小国不小”。年在世界银行的排名中,丹麦的GDP总量在个国家中排名38,超过人口上亿的埃及和孟加拉。

丹麦人都说自己是个农业国,如果你从统计数字上来看是看不出来的,丹麦农业产值只占到国民经济的2%,从业人口只有8万人,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统计方法营造的假象:

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在丹麦被划分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而且第一产业的产值被人为压低。

许多以农业为基础原材料的内容,其原材料在统计时采取是内部转移价,而这个价格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出口避税)往往特别低。再加上一些和农业紧密相连的内容比如化肥、兽药、农业服务与咨询也都没有算在内,就让农业看起来更加无足轻重了。丹麦的农业相关产业GDP如果按国际标准可能占比在14%以上。(中国农业比重目前为7%,可见农业对丹麦的重要性)

丹麦是世界第一的猪肉出口国,每年万头生猪的出口量,约占世界年出口猪肉量的25%。丹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种子生产国和出口国。还是世界海运大国,每年丹麦商船运输的货物占到世界的10%。同时它还是欧洲制药和生物科技的中心......

所以一点都不奇怪,人口仅多万的丹麦,是一个靠现代化农业为本的经济强国。

必须发展农业?

那丹麦是怎么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我们首先从地理讲起。

丹麦的大多数国土位于北纬54-57度之间,这比中国领土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还要靠北,冬季的哥本哈根每天只有可怜的6个小时的日照时间,这么长的漫漫长夜里人们肯定单调无聊,所以诞生在丹麦的乐高玩具,才会做得那么色彩明亮吧?

丹麦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最低平均温度一般在0度上下,夏季则在15度左右,所以在气候上还是有优势的。

从生活成本上考虑,如果是房屋保暖做得好,冬季0度左右的气温不需要暖气也能正常生活。不过日照时间短这却是个大问题,这意味着有几个月时间户外工作时间必须缩短。所以在20世纪以前,就生活水准而言,丹麦在欧洲一直不算富裕地区。

19世纪什么最贵?从当时各国爆发战争的原因来看,无非是资源和市场。

发展重工业攀科技树必须有煤炭和钢铁,发展纺织等行业则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偏偏这两样丹麦都没有。

19世纪的丹麦人口不到万,只有英法等强国的几十分之一,又缺乏自然资源。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丹麦在19世纪肯定做不了头等强国。

不过,丹麦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多,地理上又位于西北欧地理枢纽,所以丹麦人努力发展农业,再凭借着商船把自己出产的粮食送往人口众多的英国法国销售,所以一度被称为“欧洲粮仓”。

“欧洲粮仓”这个称号,在工业革命时代意味着在国际产业链中丹麦处于较低的位置,只能为更发达的国家提供初级产品,长久来说,能提供更多制成品的工业国逐渐会控制原料生产国的命运。

和丹麦情况相近的波兰就是这种情况,波兰出口的小麦和黑麦曾经占到整个北欧市场的六七成,但自己的农民反倒吃不起小麦,当时英国一个城市的小麦消费量就比波兰全国吃得多,波兰可以说完全为了别人才收割粮食。

农业产业升级

在17世纪时,丹麦和波兰都是欧洲的农业出产大国,辛辛苦苦种出粮食,再运到英国法国销售,自己赚点辛苦钱。但是到19世纪后半叶,日子过不下去了。

蒸汽轮船在19世纪80年代在大西洋上普及,降低了运输成本,北美运到欧洲的粮食越来越便宜,年从芝加哥运到利物浦的小麦价格比15年前下降了近60%。在这种冲击下,欧洲的农业国一片哀嚎。

这时候,欧洲的农业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压低成本和北美进口粮食对干,有条件的话搞贸易保护,禁止进口海外粮食来保护国内农业利益。

另一种则是放弃与廉价的进口粮食竞争,寻找“蓝海”,找其他出路。

丹麦人就是后一种选择,在几十年的时间里,2/3的农民离开了土地,移民海外或者进入城市。剩下的农民们通过合作制团结成一个个的“农业企业”,这些农业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海外市场出口。他们很快发现,虽然波兰生产粮食成本过高,但如果转而搞畜牧业是有出路的。原因有二:

波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多阳光少,比种植庄稼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由于海外粮食的冲击,饲料价格下降了,更有利发展畜牧业。于是之后的几十年里,丹麦从原来的种植农业转向畜牧业,并不断改进技术,到21世纪的今天,丹麦有世界最强的养猪业,牧草种植产业等,这构成了丹麦富强的基础。

而反观另一个农业国波兰却走了另一条路,由于波兰地主阶层在19世纪末实际控制着国家,直接占有超过40%以上的耕地,所以他们能决定农场里到底生产什么。

没错,地主们肯定也看到了畜牧业发展的良机,但产业升级需要投资,而投资是有风险的。波兰的地主们决定选择保守:即利用他们手中的政治权力,去实行半农奴制。

什么是半农奴制呢?打个比方吧。

在农奴制度下,你是地主手下的员工,由于跳槽是非法的,所以你完全没有谈判的资本,不但你的工作由地主支配,你的婚姻你的人身自由也被地主控制着。

而半农奴制是告诉你,你可以获得自由了,可以开办自己的农场,还能从原来的老板那里获得一块土地,条件是你必须出一大笔钱来赎买土地。

什么?你没钱?那好办,你可以继续为地主打工啊,打个50年工,钱凑齐了土地就归你了。对了,还得加上利息。

这不是开玩笑,当时东欧到俄国都是这样的,俄国地主分给解放农奴的土地价值6亿卢布,但几十年后农奴们的赎买金最终超过了20亿。

波兰和东欧其他国家的地主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半强迫地让农民为自己继续干活,压榨了农民的血汗,去继续生产廉价粮食。

由于掌握着政治权力,在地方议会中占据席位,所以波兰的地主们可以把外来经济冲击转移到国内的弱势群体身上,虽然波兰国家整体受害,但地主们的利润却可以保证。这不比冒风险搞产业升级或者工业化保险多了?

转过来说丹麦,17世纪的时候,如果说丹麦和波兰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就是他的社会结构:丹麦的地主阶层远远没有波兰那么强大。

丹麦15-17世纪经历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在战争中,丹麦节节败退,从一个曾经称霸北欧的军事强国,一步步退守,最终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农业国。

(丹麦曾经也很能打)

为了应对军事上的挑战,年丹麦宣布成为绝对君主制国家,国王掌握了绝对权力,选择联合商人和农民来对抗国内的贵族地主,国王需要农业资源和农业出口支持维持战争,但不愿受制于作为大地主或大庄园主的贵族,因此扶持出一个”独立农民”阶级,这个阶级有很积极的开发土地的热情。另一方面政治权力又很分散,所以是理想的“农民企业家”。

所以在丹麦的社会结构中,没有一个像波兰那样顽固的压榨农民,拒绝变革的贵族地主阶层。

时至今日,丹麦的富强之源,仍然是这些充满合作精神的“独立农民”,这些独立农民们在政治上分散,但在经济上却通过自愿合作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个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业企业”。

19世纪后丹麦在欧洲属于弱国。丹麦的独立农民无法指望军队为他们争夺市场,于是只有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用更优质更出色的农产品,去全世界寻求贸易机会。年丹麦的人均GDP接近6万美元,几乎是波兰的4倍,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优势,而非模仿他人。

参考文献:

14-19世纪波罗的海谷物贸易研究

丹麦农业的历史变迁_实践及启示

丹麦经济今昔评

丹麦、瑞典农村合作经济的考察

丹麦后发展道路解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